巧妙运用多媒体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wkwang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网络应用于课堂教学,使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迈上新台阶。多媒体网络教学实现教学信息的传输和共享,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对班级授课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因材施教成为现实,人机互助模式使学习者主动性得到发挥。毋庸置疑,教师在运用多媒体享受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的同时,无不感谢它带来的先进功能和强大的技术。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巧妙运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焕发活力,已经成为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多媒体运用不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产生诸多弊端
  1.1 限制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和生动的画面式教学方法,但是对于语文课而言,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都能运用多媒体来“形象一下”的。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指那种“由近及远,以所见知所不见”的想象能力。由于学生生活体验的不同,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课堂应以教材蕴涵的情感为源头,以教师的情感外观为渠道,营造氛围,唤起情感,引导想象,而不应该出现染上教师个人色彩的媒体向学生解读文本。例如《月光曲》一文,运用多媒体体会月光曲的意境,一般教师会配上《月光曲》,并结合美丽的图画来体现兄妹俩的想象。可就是这样的音乐,这样的图画,扼杀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品位,同时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缺少了品读一节,减少了师生与文本间的情感体验。
  1.2 忽略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汉语教学的规律表明,语言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咬文嚼字的方式实现。语言与多媒体本是认识世界和人生的两种不同形式,一个是抽象的文字组合,需要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读出意义。而多媒体则生动形象得多,有形象的画面,有动听的音乐,不大需要个人的想象。因此,在很多时候,多媒体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受与感悟。
  1.3 造成语文课堂教学中“电脑灌”现象
  一节语文课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不仅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还要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情况、学生当堂的反应等反馈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和处理。课堂教学的精妙之处在于艺术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顿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纵观教育名家的课堂教学,无不体现一个“活”字,表现出非常高超的教学机智和导控艺术。
  现在广为流传的教案型语文教学软件,从背景资料、知识储备、内容扩展、重难点解析等方面,事无巨细,一一列出,只要轻轻一按,立刻显现。例如学习《田忌赛马》一文,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的出场顺序,以及为什么只是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就反败为胜,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本是难点,可是有了多媒体,似乎就不那么难了。在网络上有许多的多媒体课件,可以直接形象地揭示答案,只要按一个按钮,那几匹马就自己跑起来,清清楚楚地显现出答案,看起来是很快地突破了难点,可是学生的思考过程呢?是学生自己想明白的吗?这样做教师轻松了,却培养了不会思考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的教学机智不见了。语文教师成了一个简单的电脑操作员,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灌输,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荡然无存。目前有很多的多媒体教学课不过是给应试教育戴上一个现代科技的面具,将人为的满堂灌改成“电脑灌”。
  2 巧妙运用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扬长避短
  2.1 激发语文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乐于接受。语文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提供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还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大自然是个绚丽多彩的世界,是个变化无穷的“万花筒”,它的美千姿百态。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自然景物描写,如河流山川的壮丽之美,花草树木的生机、秀丽之美,还有名胜古迹的神奇之美等。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只要动手去采,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但是大自然那用之不竭的美的资源,分布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可能让学生随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这时,多媒体就有了用武之地。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播放那优美的风景视频来再现课文中的景象,让学生感到美景即在眼前,并进入其景可观、其物可赏、其声可闻的境地,受到美的熏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一上课,笔者就告诉学生带他们去一个人间仙境。笔者打开大屏幕,把桂林的美景展示到学生面前,学生立刻就被吸引住了。再配以优美的音乐和抒情朗诵,学生完全被感染了,他们眼盯屏幕,侧耳倾听,完全沉浸在那仙境一般的童话世界里。这时,笔者问学生:“桂林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不禁感叹:“桂林真美啊!”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美,心中的爱油然而生,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美,赞叹祖国河山美,陶冶思想感情美,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扩大语文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
  运用多媒体这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为学生提供更方便的学习条件。可以把一些散于各课的基础知识,形成系统揭示给学生,形成知识网,大大扩充知识的传递量。尤其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使自己不同的需求获得认知的满足。在制作《赵州桥》的课件时,笔者从网上截取大量有关桥的图片,来充实课文的不足,以求更大空间地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笔者选择中国的木桥、立交桥、卢沟桥以及国外的著名桥梁等图片,非常直观地展示课文的内容。对于“中国石拱桥”,课文中虽然写得很详细,但不直观,不形象,学生的已有经验是空白。而多媒体的优势此时得以充分的显现,学生在饱览了石拱桥的美丽景象后,被它的壮观所吸引,这远胜于教师声嘶力竭的讲解。
  2.3 弥补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不足
  教师作为一个传授知识的个体,他所承载的知识和信息也是有限的,备课时先要把课文理解透彻,然后再根据教学内容去搜集相关资料。通过阅读材料,教师对课文中提到的知识点会理解得更加透彻,并且可以了解与之相关的其他知识,甚至还可借助资料解决一些教师本来感到疑惑的知识要点。一个有能力的教师不是传授自己有限的知识,而是向学生传授获得知识的方法,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求获得更广泛的知识,这样才能超越教师,超越众人,获得成功。
  3 结语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使教育技术跨进一个新的时代,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场革命。多媒体教学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理论研究、技术进步、硬件发展、实践应用紧密相关。多媒体教学不只是了解一些概念,掌握几种套路,更重要的是一种新型思维能力的训练,一种先进、超前意识的强化,一种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语文教学,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古城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 Flash动画制作竞赛富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根据几年来从事Flash动画制作教学和竞赛辅导的亲历,从课堂教学、学法辅导、威客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究Flash动画制作竞赛辅导的方法。  关键词 课堂教学;整合;自学能力;威客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5-0054-02  Exploring Way to Coach Flash Comp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造生动形象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于"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创新为主线,以运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合作意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英语水平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在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划分学习小组,建立突出合作意识和
基于VOF方法和滑移网格技术,研究喷射润滑下主轴承内部压力、温度场及油气体积比随转子转速及滑油流量的变化规律。给出滑油在轴承内的相界面分布,描述轴承内油膜分布及运动。
本文以浙江景宁县"党员议事提案制"为案例,揭示了在既有的制度框架下中国基层党内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的新空间。在"党员议事提案制"制度安排中党员与党委形成了正反双向的良性互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日益推进,企业对员工的信息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改变目前存在的培养意识落后、模式单一、缺乏完整明确的培养目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