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的技术关联效应与产业集聚

来源 :经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nlymel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国公司的FDI和技术转移与技术的关联性有关.并且与产业集聚形成互动。本文首先对相关技术和衍生技术做了新的界定,然后在熊彼得(J.A.Schumpter)关于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关系,邓宁(Jobn H.·Dunning)的“三优势模式”.以及佩鲁(F.Perroux)的“增长极理论”等基础上,进一步剖析跨国公司技术关联性与产业集聚的互动机理.对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的相关技术和衍生技术的互动效应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我国吸引外资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考察了受资企业的战略替代性对创业投资中创业企业家的业绩表现和激励的影响。分析指出,创业投资家的两个关键作用:(1)监控创业企业和设置业绩激励;(2)协调和制订在同一产品市场上运营的创业企业间的竞争战略。当战略替代性强的时候,创业投资家的作用是缓和受资企业竞争行为间的攻击性。反之.弱的战略替代性则形成使竞争行为更具攻击性的激励。因为战略替代性的存在提高了创业投资家清除失败者的能力.从而加强了对创业企业家的激励并带来有效的整体收益。
本文讨论了技术与自然垄断市场结构和政府管制政策的关系以及新技术条件下政府对自然垄断型公用事业管制政策调整中的管制滞后现象,认为新技术条件下政府对自然垄断型公用事业的管制政策,应是基于产业拆分基础上的放松管制和激励性管制。本文最后讨论了政府对自然垄断型公用事业拆分和放松管制的4个阶段。
本文在919份有效问卷的基础上,经过实证分析发现:1.总体上,当前我国企业员工“对组织的忠诚”要高于“对上司的忠诚”,2.“对上司的忠诚”仅仅影响员工的跳槽意图和工作绩效,对员工的个体/群体组织公民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但“对组织的忠诚”对上述四个因变量均有着显著的影响。从这些发现中我们得出了三个有启示的结论。
本文从影响企业集群竞争力的负面效应进行直观的模型分析。集群内企业过度竞争导致“柠檬市场”的出现,致使“劣品驱逐优品”,使得整个集群竞争力衰退;路径依赖导致企业集群技术路径锁定,企业集群应变能力下降、创新僵化、区域封闭,从而无法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降低了企业集群的“集体”效率;“自稔性”风险则说明企业集群借以产生竞争优势的自身特性,同时也是削弱其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最终导致自身走向衰退的根本性风险。
以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驾马车”分治的我国金融监管格局已经形成,但三者客观地存在一些矛盾与系统冲突,必然存在监管空白和监管漏洞。文章在对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分析之后,提出银行、证券、保险三方监管协调的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快速增长,但各地区吸引外资的数量极不平衡。本文分析了影响外资分布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因素,并提出,与需要较长时间和较大资金投入才能加以改善的“硬环境”建设相比,投资“软环境”的建设,显得更加有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揭示台湾产业集群的网络特质在于:产业网络里中小企业的独特性格;分工网络的出口(外销)导向;“社会网络——地方企业家——地方政府”区域产业集群系统,并指出台湾经验对于大陆集群发展的启示为:全球化市场与本地社会资源必须有效整合。
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国内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行为。本文基于现金流量表数据,研究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债务融资以及内部融资的相对偏好程度。研究发现.2000年上市的公司在2000~2003年的融资行为和1996年以前上市的公司在1998~2003年的融资行为都不支持股权融资偏好,除个别年份外,在上市公司的实际融资中,内部融资或者借款融资高于股权融资。
马斯洛的需要观点以及奥尔德弗的需要观点存在着量化成分与相互替代性及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区分不够明确的缺陷。笔者曾提出将人类的需要按照交易及可否替代性分为货币性需要、权力性需要、荣誉性需要、情感性需要这4个层次维度。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完善相应的数学模型支持和相关的技术性说明。
本文以家电行业为例,对董事会监督动力与两职状态、外部大股东监督、经理人员持股激励及相互监督动力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竞争激烈的家电行业,它们之间并无显著相关性。我们认为,公司治理的有效性在于治理系统的完善性与治理机制的互补性;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选择是在产品市场竞争结构变化、资本市场评价及控制权收购压力环境下,为实现持续经营而进行的一种市场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