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拨尔:拨动心弦之音

来源 :新疆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弹拨尔,维吾尔族中最长、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库车一位精通弹拨尔的维吾尔族老人说:“汉族的琵琶和维吾尔族的弹拨尔、都塔尔、萨塔尔、热瓦甫,是一个爸爸妈妈的几个孩子。”琵琶温润着江南的荣莉,而弹拨尔则依然坚守在西域家乡,如同天山清泉滋润着无数儿女的心弦。
  库车寻觅
  库车,我心仪已久。在丝绸之路的所有绿洲中,库车、吐鲁番、和田是最有文化魅力的地方之一。库车的最大魅力自然是众所周知的龟兹乐。库车是龟兹的转音,在此一带流传的库车木卡姆、赛乃木和库车民歌被视为解密唐代龟兹乐的一把金钥匙。
  乌恰镇是维吾尔族的主要聚居区,镇子里的土路洒上水,走在上面柔软舒适,两边是整齐的平房,家家栽种葡萄,恍若温软的江南。
  今天的采访对象是吐拉普·司马义·萨塔尔一家,他们家三代人都擅长乐器制作和演奏,有趣的是都以乐器做名字。爷爷名字里有维吾尔族乐器萨塔尔,大儿子叫吐尔地·吐拉普·都塔尔,二儿子叫司义提·吐拉普·弹拨尔,孙子叫玉素甫江·吐尔地·达卜。都塔尔、弹拨尔、达卜加上萨塔尔,三代人简直就是一个木卡姆乐队。许多维吾尔族人的名字都会以某个事物或现象命名,如某个人喜欢跳舞就会取名叫某某麦西热甫,特别喜欢开玩笑就会叫某某滑稽,或是就以住的地方有什么引人注目的事物命名,这是他们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民间文化,很生动也很有趣味。
  今天主要是了解乐器制作,老将出马一个顶仨,爷爷萨塔尔为我演示了弹拨尔的制作。
  神秘传说
  对弹拨尔,我一直有个奇特的感觉,长1米多的琴杆极似琵琶的面板,它仿佛就是琵琶家族的一份子,这个猜想在以后得到了证实。
  萨塔尔老人边准备边说:“做乐器是个费时间的活,有些高档乐器一个多月才能做一个。采用的牛骨、牛角等装饰品是一个个嵌上去的,你看到的那些图案,也不是画上去而是镶上去的,这个工艺是机器无法替代的。”
  第一步是选料,把选好的杏木用冲子或劈眼榫裁切成4~6块。陪我们来的阿克苏歌舞团的丁旭东既是当地著名的作曲人又精通维吾尔语言和乐器。一路走来,他已习惯了充当讲解员,他说:“弹拨尔和都塔尔都属于长柄弹拨乐器,工艺流程大同小异。”
  此时,弹拨尔给父亲当帮手,他把第二步共鸣箱制作的每块木料都刨平,然后在木料上画出弹拨尔头部正面样式再交给父亲。父亲琢磨正面样式时,他则刨平另外模板上的侧面,然后画出侧面样式,父子俩同时分别做两个部分。
  闲谈间,弹拨尔的琴头已经做好了。萨塔尔老人开始做第三步——琴杆和琴柱的制作了。依然是要在木料上画出琴杆和琴柱的样式,锯好后用小刀削出琴柱的基本形状,用锉刀锉平锉光。看着弹拨尔和琵琶神似的样子,我忍不住提出了藏在心中的疑问:“我总感觉到弹拨尔和琵琶有着某种说不清的联系。”丁旭东大笑起来:“你问到关键处了,你应该知道库车的过去,龟兹时代的音乐吧。”
  久远历史
  古代龟兹是地处天山南麓东西方交通要冲的城邦国,位于今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库车、新和、沙雅、拜城一带。汉唐时这里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大约在汉代,琵琶逐渐进入中原地区,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大盛于中原。于是从上层宫廷到社会基层,人们都喜爱琵琶,习练琵琶。
  数百年间,龟兹音乐大师,琵琶高手们随着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大潮纷纷东进长安,来到中原大地上传播琵琶的技艺。仅史籍中留下姓名的就有南北朝时期的苏祗婆、白智通、白明达、曹妙达、曹刚、裴神符、裴兴奴、康昆仑等名噪一时的著名琵琶弹奏家。
  日本著名西域学者、音乐家岸边成雄先生在《琵琶渊源》一文中谈到,日本正仓院中有三种琵琶,其中四弦曲颈梨型琵琶源于伊朗,是汉初由西域传入中土,流行于唐代的乐器。古代龟兹人接受了“曲颈”,并大量注入龟兹文化的因子,经过长时期的使用,完全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龟兹乐器,在附近的克孜尔千佛洞壁画上就有被史籍记载称为的“龟兹琵琶”、“胡琵琶”,这是弹拨尔最早的雏形。至今,伊朗和中亚的琵琶还被泛称为“乌德”。据新疆民族音乐学家周菁葆先生考证,在古代波斯,“长颈乌德”翻译成汉语,则大体可以译为“萨塔尔”、“弹拨尔”,与维吾尔族两种乐器名称基本相同。难道,这只是一种巧合?乐器暗藏着历史的隐秘也是走向历史深处的密码。
  公元9世纪以后,西域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原居住在漠北的回纥人大举西迁带来民族成分的改变,原有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像琵琶这样的古老传统乐器也逐渐退出了西域历史舞台。
  同源之音
  丁旭东摸着一把弹拨尔说:“你不是特别喜欢收集乐器传说故事吗?弹拨尔也有。据传在很久以前,维吾尔族人的吉祥之神黑孜尔用羊肠子搓成弦,创造了维吾尔族乐器中最长、最古老的‘弹拨尔’。它的琴体像半个水勺,琴体和琴头用桑木或红木做成,用钢丝弦5根,内二弦及外二调成同度音,与中弦成四五度关系,音色明净,悦耳动听。据说,古时维吾尔族乐师大毛拉·沙依甫·班赫在弹奏弹拨尔时,上百只百灵鸟围绕着琴又飞又唱,鸟儿们如痴如醉,甚至失去了理智,有的拼命朝琴杆上撞击。”“哦,看来弹拨尔的确不简单。”我感叹着。
  做弹拨尔的第五步是组装共鸣箱的顶部,同时在琴杆上作榫和安装琴杆,再将琴杆后部刨成椭圆形。这些细节对于萨塔尔和弹拨尔父子俩不是难事,从他们熟练的动作可以判断,今天这些半成品的制作过程虽然快,但准备过程漫长而要细心,不如此的话,那么到制作时很可能前功尽弃。
  丁旭东说:“我问过库车一位精通弹拨尔的维吾尔族老艺人,他说的一句话让我目瞪口呆。你知道他说什么吗?”“什么?”这的确是个诱人的话题,我迫不及待地问。他得意地一笑:“那个维吾尔族老人说汉族的琵琶和维吾尔族的弹拨尔、都塔尔、萨塔尔、热瓦甫,是一个爸爸妈妈的几个孩子。”
  这的确令我目瞪口呆,虽然想到了弹拨尔和琵琶的某种神秘关系,但绝对没有想到居然会牵涉到乐器中如此大的一个家族!如此说来,它们是同源不同流而已。
  这时老人安装好5个琴柱,接下来就是粘接面板、护板和托手,这就步入尾声了,最后的步骤是嵌花,这就意味着全部大功告成。
  弹拨尔在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清《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二)载:“丹不尔(弹拨尔)刻桐为体,以大匏为槽……直柄,面平背圆……铁弦四,上二轴,左右各一绾之……柄上设二铁为山口,近上一片穿孔纳弦,下一片承弦,柱用角。”
  清代《新疆图志》(卷四十八)也载有:“铜弦谓之弹普。”弹普即弹拨尔,这种乐器最初流行于南疆,正式记载见于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古维吾尔语手抄本)中。
  库车的民间音乐里究竟还有多少像弹拨尔这样散发着沙枣花的清香而又牵人心神的迷呢?在伟大的汉朝和唐朝,他们曾经走到中原上演着自己迷人的“秀”,如今琵琶温润着江南的茉莉,而弹拨尔则依然坚守在西域家乡,如天山清泉滋润着无数儿女的心弦。1
其他文献
编辑的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新形式以及不断发明创造更新的编辑科学,是拉动编辑工作永久持续发展的过程.编辑过程是编辑理想化的过程,是编辑主体不断强化创新意识的过程.
期刊
一家政府临时搭台组建的企业,击败多家汽车行业内的竞标对手,“抢得”了曾经的中国最大汽车零部件海外并购案标的,本刊为你揭秘这一“不可能的任务”的台前幕后    “抢得”德尔福  6月21日,上海国际展览中心,2010年中国上海国际汽车零部件展览会的开幕式上,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北京房山区区长祁红、京西重工董事长方建一悉数登场。如此豪华的阵容,只缘于这是京西重工这家高端汽车零部件自主品牌,首次在公众
1910年初,英国《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循,从北京乘车前往河南,在那里骑马,带着两辆骡车,开始了他的中国西北之行,行程174天,6051公里。沿线的旅途见闻已被译成多国文字在欧洲多种报刊上发表。途中他拍摄了大量照片,精选的658张图片保存在他的祖国澳大利亚米歇尔图书馆。现在时间过去了100多年,我们可以从100多年前的老照片中,追尋一些新疆的史实。  1910年4月3日,莫理循到达甘肃新疆交界归
初秋的大街上,环卫工人用扫把一下一下扫着飘落的树叶,他身旁的三轮车满载着一车金黄色彩,渲染出一脉绮丽绚烂的秋韵,模糊的秋天一下子在我跟前明晰起来,看着眼前满树纯金的白蜡树
第二届新疆春季旅游产品展销会招商启动以来,主办方陆续接到了不少旅游从业人员的咨询热线,除了疆内外旅游企业,还有不少去年参加过首届新疆春季旅游产品展销会的参腱商,
当今世界正日益受到新的科学技术的冲击,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技术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新科技群.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造成信息量剧增
戴着金边眼镜的奇瑞汽车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跃,十分不喜欢穿西装,在他的办公室里挂了好几件工作服。
革命传统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伟大斗争的产物,是千千万万爱国志士、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建国以后,党一直十分重视向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