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发展低碳经济、改变人类生存环境是当今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新时期的图书馆人应该从自身做起,规划设计未来的低碳图书馆,以适应当前保护环境和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从高校低碳图书馆建设内涵入手,分析了低碳图书馆的重要性,探讨了建设低碳图书馆的策略。
关键词: 低碳经济;高校图书馆;低碳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导致能源消耗和原始环境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这些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因此,改变人类生存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暖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面临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2003年,英国政府出版了能源白皮书《自然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之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学校、低碳图书馆等新概念、新理念应运而生。低碳是人类生活受到气候变化时应运而生的,它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人类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责任。低碳生活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
2 低碳图书馆的内涵
所谓低碳图书馆就是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宗旨,追求无污染、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图书馆。对于低碳图书馆而言,就是尽量利用清洁无污染的自然资源,节省人工资源的损耗,综合考虑整个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文献资源、设备的投入使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使我们的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清洁健康、优美舒适、和谐发展的生态绿色环保型图书馆。
3 高校低碳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3.1 建设低碳图书馆是时代的要求
低碳生活不是一种时尚,它是人类适应快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虽然不像工业生产那样对自然环境破坏得那么严重,但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核心阵地,是大学生聚集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引领“低碳理念”,遵循低碳发展模式,自身的行为势必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低碳”的实施与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使大学生走出校园后,将环保低碳的行为思想带入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低碳社会风气。
3.2 建设低碳图书馆符合国情的需要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呈迅猛增长势头,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碳”特征,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强国之路形势非常严峻。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切实努力”,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增强环保意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集聚地和人流的集聚地,努力地倡导和实践低碳环保概念符合当前我国国情。
4 高校低碳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4.1 低碳图书馆建筑
高校图书馆建筑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高校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馆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一味追求“宏伟”、“高大”、“气派”,而忽视了它的空间实用功能和节能要求,忽略了建筑空间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设计的重要性,建筑模式几乎是玻璃幕墙的全密闭式墙体,没有或极少有通风的窗户,整个建筑缺乏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光线充足的白天也需要大面积开启灯光照明。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建设低碳图书馆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设计,在吸收传统图书馆通风、干燥、向光等良好建筑布局的基础上,把新馆建设和校园环境结合起来,使图书馆建筑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做到馆中有园,园中有馆。二是严把建筑材料的环保关,建筑施工和内部的装修装潢采用低能耗、无辐射、无污染的建筑材料,避免造成建筑装饰装修污染的隐患,损害读者的身体健康。三是尽量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低碳图书馆应充分体现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控高温、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光、自然风,采用复层屋顶及多层墙板的设计,增强外墙的透气性,采用双层玻璃塑钢窗既能保持室内温度,又尽可能达到防尘、防污、减少噪音的功能。四是要在图书馆内多种植摆放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吸收了二氧化碳,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功效。在绿意盎然的环境里读书学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起到愉悦身心、减少疲劳的作用。
4.2 树立低碳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公民素质的一种体现。在物质文明发达但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宣传功能,鼓励全院师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的低碳排放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节约的活动。比如在馆内张贴悬挂“低碳、环保”的标语、宣传画等;大力倡导“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的活动;鼓励馆员少坐电梯,多走楼梯,养成随手关水、关灯习惯;通信方式多采用多QQ、E-Mail等方式,少使用传真机、打印机;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在全校师生范围内掀起“节约之风”、“低碳之风”,培养广大师生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努力营造“低碳图书馆”的浓厚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风尚,以此感染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3 加强节能降耗
图书馆是学校的用电大户,书库、阅览室都安装大量照明灯,许多图书馆只要一上班就全部打开照明灯,直到晚上闭馆才关闭灯光,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要充分利用声控、光控等智能技术和节能技术,避免长明灯现象的发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书库照明采用声控技术,人到灯亮,人走灯灭,很好地解决了长明灯的问题。图书馆员工下班前要注意巡查,关闭所有电器电源,拔掉插头。另外在图书馆可推广使用节能灯,近年出现的LED照明设备耗电只是传统照明灯的十分之一,且不含铅、镉、水银等有害物质,所放射的紫外线极少,既不会导致图书纸张变黄,也不吸引蚊虫,应大力推广。图书馆用水主要是洗手间以及馆内保洁工作。有些师生缺乏素养,洗完手不关水龙头,造成水资源浪费,建议馆内安装感应节水型水龙头。保洁用水建议使用塑料桶、塑料盒,可以重复使用。 4.4 优化馆藏资源
低碳的馆藏建设主要体现在经费的高效使用上。在图书采购方面,要通过公开招标,选择资信度高、加工服务优的书商,尽量选购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图书采访人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本校专业设置与读者需求,注重文献资料的专业性、实用性,做到品种丰富,做好图书查重工作,避免盲目采购,并积极做好新书推荐与导读工作,对那些没有多少学术价值或复本量大的旧书、过刊,要合理进行处理,用交换或赠与方式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使有限的图书经费发挥最大地使用效益。在购买电子资源方面,要充分了解该电子资源所包罗的内容,结合本校的专业设计,估算电子资源对师生利用率有多高,避免电子资源重复采购,造成不必要的经费浪费。
4.5 推广数字阅读
传统的纸质文献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排放的废气、废水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电子文献不仅摒弃了纸质资源这些缺点,还具有信息查找方便、更新速度迅速、内容充实丰富等特点,因此,应大力普及推广数字阅读。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推进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监控,对数字信息严格筛选过滤,确保读者有一个健康、文明的阅读环境。要推进开展远程服务,使更多的读者加入到数字阅读队伍中来,减少读者来馆人数和次数,有效减少碳排放。
4.6 开展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国家,现在在我国一些城市和学校也有开展。图书漂流是一种“好书让大家共享”的方式,让“知识因漂流而美丽”。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实现知识传承,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实现节能降耗,使图书漂流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既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又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5 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大学生聚集的公共场所,耗能大户,更应率先做到低碳建设、低碳排放,成为低碳社会的践行者。低碳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是提升全民素质的关键,只有人人做到低碳生活,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改善。相信有一天,“低碳”不只是一种口号,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徐华,王玉鸿.关于现代图书馆建筑节能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4):24-26.
[2] 李东方.新媒体时代的低碳图书馆[J].生态经济,2010,(12):182-184.
[3] 刘晨.刍议低碳型高校图书馆的创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9(2):33-35,65.
关键词: 低碳经济;高校图书馆;低碳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9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导致能源消耗和原始环境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气候变暖,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这些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因此,改变人类生存环境,积极应对气候变暖不是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面临的问题,而是全球性问题。2003年,英国政府出版了能源白皮书《自然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以政府文件形式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一概念。随之低碳生活、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学校、低碳图书馆等新概念、新理念应运而生。低碳是人类生活受到气候变化时应运而生的,它不是一种时尚,而是人类对自己生活的一种态度和责任。低碳生活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图书馆也不例外。
2 低碳图书馆的内涵
所谓低碳图书馆就是以低碳理念为指导,以节能减排为宗旨,追求无污染、低能耗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图书馆。对于低碳图书馆而言,就是尽量利用清洁无污染的自然资源,节省人工资源的损耗,综合考虑整个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文献资源、设备的投入使用、管理制度等多方面因素,使我们的高校图书馆成为一个清洁健康、优美舒适、和谐发展的生态绿色环保型图书馆。
3 高校低碳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
3.1 建设低碳图书馆是时代的要求
低碳生活不是一种时尚,它是人类适应快速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虽然不像工业生产那样对自然环境破坏得那么严重,但高校图书馆是高校教育的核心阵地,是大学生聚集的重要场所,高校图书馆引领“低碳理念”,遵循低碳发展模式,自身的行为势必将潜移默化地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低碳生活理念和低碳生活方式。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低碳”的实施与效果,因此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和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从而使大学生走出校园后,将环保低碳的行为思想带入社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低碳社会风气。
3.2 建设低碳图书馆符合国情的需要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呈迅猛增长势头,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耗和生产大国,经济发展呈现出“高碳”特征,发展低碳经济,走低碳强国之路形势非常严峻。2009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气候变化峰会开幕式上,原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明确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切实努力”,并采取强有力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其中措施之一就是“发展低碳经济,增强环保意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集聚地和人流的集聚地,努力地倡导和实践低碳环保概念符合当前我国国情。
4 高校低碳图书馆的建设策略
4.1 低碳图书馆建筑
高校图书馆建筑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在高校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图书馆建筑在上世纪90年代曾经一味追求“宏伟”、“高大”、“气派”,而忽视了它的空间实用功能和节能要求,忽略了建筑空间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设计的重要性,建筑模式几乎是玻璃幕墙的全密闭式墙体,没有或极少有通风的窗户,整个建筑缺乏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光线充足的白天也需要大面积开启灯光照明。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建设低碳图书馆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低碳设计,在吸收传统图书馆通风、干燥、向光等良好建筑布局的基础上,把新馆建设和校园环境结合起来,使图书馆建筑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做到馆中有园,园中有馆。二是严把建筑材料的环保关,建筑施工和内部的装修装潢采用低能耗、无辐射、无污染的建筑材料,避免造成建筑装饰装修污染的隐患,损害读者的身体健康。三是尽量采用无污染可再生的自然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浪费。低碳图书馆应充分体现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自控高温、节能节水节材等方面,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光、自然风,采用复层屋顶及多层墙板的设计,增强外墙的透气性,采用双层玻璃塑钢窗既能保持室内温度,又尽可能达到防尘、防污、减少噪音的功能。四是要在图书馆内多种植摆放绿色植物,既美化了环境,又吸收了二氧化碳,还能起到净化空气、调节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功效。在绿意盎然的环境里读书学习,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大自然,起到愉悦身心、减少疲劳的作用。
4.2 树立低碳意识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公民素质的一种体现。在物质文明发达但自然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勤俭节约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教育、宣传功能,鼓励全院师生参与高校图书馆的低碳排放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有关节约的活动。比如在馆内张贴悬挂“低碳、环保”的标语、宣传画等;大力倡导“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的活动;鼓励馆员少坐电梯,多走楼梯,养成随手关水、关灯习惯;通信方式多采用多QQ、E-Mail等方式,少使用传真机、打印机;多坐公交车,少开私家车等。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在全校师生范围内掀起“节约之风”、“低碳之风”,培养广大师生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努力营造“低碳图书馆”的浓厚氛围,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道德风尚,以此感染我们每一个人,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4.3 加强节能降耗
图书馆是学校的用电大户,书库、阅览室都安装大量照明灯,许多图书馆只要一上班就全部打开照明灯,直到晚上闭馆才关闭灯光,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我们要充分利用声控、光控等智能技术和节能技术,避免长明灯现象的发生。河北师范大学图书馆书库照明采用声控技术,人到灯亮,人走灯灭,很好地解决了长明灯的问题。图书馆员工下班前要注意巡查,关闭所有电器电源,拔掉插头。另外在图书馆可推广使用节能灯,近年出现的LED照明设备耗电只是传统照明灯的十分之一,且不含铅、镉、水银等有害物质,所放射的紫外线极少,既不会导致图书纸张变黄,也不吸引蚊虫,应大力推广。图书馆用水主要是洗手间以及馆内保洁工作。有些师生缺乏素养,洗完手不关水龙头,造成水资源浪费,建议馆内安装感应节水型水龙头。保洁用水建议使用塑料桶、塑料盒,可以重复使用。 4.4 优化馆藏资源
低碳的馆藏建设主要体现在经费的高效使用上。在图书采购方面,要通过公开招标,选择资信度高、加工服务优的书商,尽量选购知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图书采访人员要加强与读者的沟通,充分了解本校专业设置与读者需求,注重文献资料的专业性、实用性,做到品种丰富,做好图书查重工作,避免盲目采购,并积极做好新书推荐与导读工作,对那些没有多少学术价值或复本量大的旧书、过刊,要合理进行处理,用交换或赠与方式进行资源循环再利用,使有限的图书经费发挥最大地使用效益。在购买电子资源方面,要充分了解该电子资源所包罗的内容,结合本校的专业设计,估算电子资源对师生利用率有多高,避免电子资源重复采购,造成不必要的经费浪费。
4.5 推广数字阅读
传统的纸质文献不仅耗费了大量的森林资源,排放的废气、废水还严重污染了环境。电子文献不仅摒弃了纸质资源这些缺点,还具有信息查找方便、更新速度迅速、内容充实丰富等特点,因此,应大力普及推广数字阅读。在此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推进数字化发展进程,加强对网络的管理与监控,对数字信息严格筛选过滤,确保读者有一个健康、文明的阅读环境。要推进开展远程服务,使更多的读者加入到数字阅读队伍中来,减少读者来馆人数和次数,有效减少碳排放。
4.6 开展图书漂流
图书漂流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国家,现在在我国一些城市和学校也有开展。图书漂流是一种“好书让大家共享”的方式,让“知识因漂流而美丽”。在大学校园内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一方面可以实现知识传承,另一方面鼓励更多的人用实际行动实现节能降耗,使图书漂流过程更加丰富多彩。既实现了知识的传播,又体现了低碳环保的理念。
5 结束语
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大学生聚集的公共场所,耗能大户,更应率先做到低碳建设、低碳排放,成为低碳社会的践行者。低碳图书馆建设是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趋势,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是提升全民素质的关键,只有人人做到低碳生活,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改善。相信有一天,“低碳”不只是一种口号,而是人们发自内心的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 徐华,王玉鸿.关于现代图书馆建筑节能的思考[J].河北科技图苑,2008,21(4):24-26.
[2] 李东方.新媒体时代的低碳图书馆[J].生态经济,2010,(12):182-184.
[3] 刘晨.刍议低碳型高校图书馆的创建[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1,29(2):33-3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