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X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阵地。民办高等学校与公办高等学校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大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的方式方法和途径也存在着差异,需要根据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政教育进公寓工作。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教育;学生公寓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17-0058-02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学生公寓承载着功能并不局限于单纯的提供住宿服务,伴随衍生出的服务功能也逐渐增多,学生对公寓的服务要求也会逐渐提高。学生公寓已经成为对学生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阵地。因学生公寓的时间、空间的特殊性,加之人们长期普遍存在的观念,学生公寓很容易成为管理、教育等工作薄弱环节。一、民办高校学生的思想状况分析
  (一)因我国的国情、教育资源等方面因素决定接受普通高等教育需要通过全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进行选拔。民办高校学生的分数较其他高校学生分数较低,学习基础不牢靠。信仰缺失,理想不坚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需要外界因素不断的去塑造、确立和巩固。
  (二)因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经费一般都来自学生所缴纳的学费,选择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相对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生具有一定的优越感。从另一方面讲,民办高校学生向学校购买了知识和服务,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存在着契约关系,因此学生在被管理、被教育的潜在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偏颇。
  (三)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普遍应用,学生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渗透以及不良媒体、自媒体发布的不良信息极易影响到学生的思想认识。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信息集散地,是舆情产生、发展、转变的重要场所。二、民办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参照其他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将学生公寓的管理工作随之也划入后勤工作范畴,将学生公寓的管理服务工作全部托管给社会,重服务轻管理。一般服务单位不负责学生在公寓内的管理教育工作,只是一个简单被动式的信息反馈工作。其工作人员均为社会人员,普遍缺乏专业教育,并不能对学生日常在公寓内的表现起到监督管理、引导教育的作用。
  (二)学生公寓管理为单独设立的一个部门,不仅负责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还统筹兼顾公寓内的后勤服务等工作。因公寓管理部门相对学生来讲存在一对多的情况,其工作人员一般都不兼任学生的辅导员,因此与学生在熟悉度、感情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距,在管理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很容易与学生产生矛盾。
  (三)院(系)派专职辅导员常驻学生公寓,存在工作效果不好,疲于应付,派驻人员的工作量大,主次工作模糊等情況。三、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的一般途径
  (一)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把目光放在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和完全学分制的条件下探讨大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的现状、对策、途径等。其取得实际效果和实际运用情况也不尽相同。
  (二)目前一般提出和实际应用的大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的途径有辅导员进公寓、党团组织进公寓、学生自律组织进公寓、校园文化进公寓、安全保卫进公寓等途径。因各学校在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因此对以上途径的理解、认识、实施也有着加大差异。四、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的途径探究
  结合其他高校在学生思政教育进公寓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根据民办高校在公寓管理服务等工作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途径。(一)模块区域化住宿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完全学分制已经淡化了传统的班级-院系-校的管理模式,但传统的管理模式依然是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在公寓内住宿关键就是要使班级、专业、院系要相对集中。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日常教学、有利于辅导员的集中管理、有利于学生所在集体的文化氛围的形成与传承、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学生舆情的反映和应对等。(二)创造良好的公寓环境
  学生在公寓难免会存在一些破坏公物,做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情。学生公寓要注重服务质量,完善服务设施,日常维护工作要到位,维修工作要及时。要重视“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三)设立公寓主管部门
  该部门重在管理,协调服务。负责公寓范围内的思政教育、日常管理、治安防火、卫生防疫、资产管理、协调服务
  等工作。其工作人员为公寓辅导员,并不隶属任何院系,属于公寓主管部门的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公寓内的所有工作。间接协助专职辅导员工作,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机制,双管齐下,使学生在公寓内的思想状态得以掌握,能有效的针对进行教育。(四)专职辅导员进公寓
  无论对学生管理教育过程以及效果观察,学生普遍接受辅导员对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效果也显著。因此,要坚持定期专职辅导员进公寓,不仅可以深入公寓对学生进行教育,还可以有效的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与公寓辅导员在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上形成互补。(五)其他方面
  指导学生成立自发性的学生管理组织参与学生公寓的日常管理工作,注重公寓内文化建设育人的作用,强化党团组织在公寓内战斗堡垒的作用。[参考文献]
  [1]邢宝君.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五进”公寓[J].中国高教研究,2005(4).
  [2]徐涛,谢相勋,佘万斌.以学生公寓为主线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多轨制工作模式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6).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资金的保障制度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安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些作用,必须有健全的法律进行维护。本文通过从“我国首例母女使用父亲医保卡购药入刑案”入手分析如何更好地加大对社保资金的保障。  关键词:社保资金;诈骗罪;运行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6)20-0221-01  作者简介:段蔚(199
摘要:2013年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修改草案,2014年3月15日,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开始正式实施,其中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本文通过实证调查分析网购中消费者实施后悔权维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的消费者维权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消费
摘 要: “泸州遗赠案”已过去多时,法院的判决已尘埃落定,但判决引发的争议却从未间断。对判决结果对错之讨论已然没有实际意义,法官的释理却在学术界难以形成共鸣。面对着当今社会婚姻家庭观念淡化,“二奶”群体迭起所引发的一系列与“二奶”有关的财产纠纷状况,有必要探索出一条适宜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 泸州遗赠案;公序良俗;“问动机”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
摘 要:将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融入到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中不仅是对民族传统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更可以使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对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现状、问题、原因的分析入手,紧接着对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进行论述,继而对如何在民族地区大学生法治观念和契约精神教育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法律文化的作用进行探索性思考。  关键词:法治观念;契约精神;少数民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传不断被蚕食,一些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濒临消亡。因此,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将以苗族服饰知识产权保护为例,通过发挥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商标权保护苗族服饰的经验,期以为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服饰;
摘 要:国际旅游岛政策增强了海南岛的经济影响力,提升了海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社会影响力。2008年以来,经济、社会、环境、政策等各种诱因致使大量移民纷至沓来,形成了一股强力的移民潮。文章以三亚市城市社区移民为研究对象,从社区参与情况、对移居社区及移居生活的感受、社会距离、再移民倾向四个方面研究移民社区融入现状,从社会工作角度探讨社区营造介入移民社区融入的路径及策略。  关键词:移民;社区融入;社区营
摘 要:我国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原则性确立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但规定的原则性及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又使该条款无法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判决作出具体指引。本文从能动司法的角度出发,提出环境公益诉讼对侵害行为及损害后果着重于“量”的考量;在责任承担方式的选择上进行更为广泛的利益衡量,并对责任承担方式进行创新。  关键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能动司法;利益衡量  中图分类号:D925.1;D922.68 文献
摘要:《无需法律的秩序——邻人如何解决纠纷》是美国耶鲁大学罗伯特c埃里克森教授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部著作,埃里克森教授对加州夏斯塔县牧民如何解决纠纷进行了实地调查,并以此为根据提出了一个有关福利最大化规范的假说,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非正式规范。该书用法律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社会控制的机制,创新性十足。但是由于书中充满了对法律的压制,其又存在一定的不足。以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核心,并没有
摘 要: 社会工作与医疗工作有着天然的联系,因此本土化离不开中医文化。用中医文化的整体观指导社会工作,可以从服务对象自身及其与自然、社会环境的联系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按照辨证施治开展社会工作,可以使服务对象重新达到内、外在的平衡和谐,调动和扶助潜在正能量以自我修复。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中医文化;本土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2
摘要:我国最新实施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首次针对民事诉讼中私自录音、录像、摄影和利用网络新媒体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做出了规定。我国司法实践对新媒体渠道审判公开具有现实的需求。新媒体作为当下流行的信息传播渠道,对我国审判公开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已为我国各级人民法院所广泛采用。但在实践中存在公开案件范围不明确、法院选择性公开、公开主体单一等问题,因此应该从立法上明确并扩大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