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与志业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c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小到大,我都爱看日本漫画。小时候喜欢科幻侠义,长大后口味变了,新宠是讲述主角从少年开始投身某行业,从低做起、奋发向上的故事。这些漫画都做了很扎实的研究,对相关行业的运作、细节和诀窍了如指掌,并作出深入浅出的描述。
  以《将太的寿司》为例,它从如何做好一盘简单的寿司饭开始,再到慢慢认识不同鱼类、海产和食材的特性,最后到不同寿司的拿捏和烹煮手法,娓娓道来,讲述主角如何从基本功开始,一步一步打稳基础,最终成为行业大师。
  类似故事也成了电影素材,例如前几年的《礼仪师之奏鸣曲》。男主角本来从事大提琴这个优雅行业,因失业被迫做了殡葬礼仪师。起初他十分抗拒这份“死人工”,受尽亲友白眼。但慢慢地,男主角从殡葬细节中,体会到对先人的尊重,领悟到礼仪当中独特的东方美学。

  这些故事最让读者感动的,是看到日本人对专业的执着和坚持,他们心无旁骛、专心一志、精益求精,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在过程中散发出别具一格的魅力,与不少人的得过且过,形成强烈对比。
  说到敬业乐业,从单调、沉闷、枯燥的工作中,领略出专业的学问,甚至美学,让我想起近日看过的另一部动人电影——《编舟记》,关于词典编撰的日本电影。
  上期谈到在古代,一些传教士,学识渊博又心无旁骛,在严格修行中,锻炼出坚强意志、坚忍耐力,对于单调、枯燥、艰巨的字典和辞典编撰工作,无疑是理想人选。
  或许大家会问,如今还会有哪类怪人,奉献青春,传承文化历史,去制作一部辞典?片中答案,是个书呆子。
  男主角是语言学硕士,文字修养深厚,却也是宅男一名,只懂得与书和文字交往,与人交往时,舌头打结,手足无措。同事午饭时与女孩子嘻嘻哈哈,惟独他拿着书本专注阅读。最初在出版社当推销员,对于口齿不灵的他来说,完全是件苦差,到书店推销新书时总遭奚落。后来因缘际遇,调到辞典编辑部,同事嘲讽他说,一眼望过去,便看到他一副字典相。起初,男主角仍诚惶诚恐,甚至做梦也梦见自己在大海中,对着一页又一页水上漂着的词条,载浮载沉。
  但是他的宅男个性,其实与辞典编撰工作十分匹配。编撰小组原本有位型男,但坐不住,不断埋怨工作苦闷。男主角不善交际的性格,却让他能夠做好十分刻板、枯燥乏味的文字编撰、校对工作。结果,这个与前述贺神父一样,缺乏生活技能、要靠房东婆婆看护的宅男,却成了一位很好的辞典编辑。
  上期提到《利氏汉法辞典》用了半个世纪,片中辞典《大渡海》用了15年,其中酸甜苦辣,一样不足为外人道也。电影把制作过程刻画得很细致,例如逐张制作浩如烟海的词汇卡,为每个字词撰写定义。
  电影刻画了老派日本人对专业的执着与坚持,例如新来的时髦女编辑,为了迁就配图而把文字删减,被老主编发现,立即指出这是本末倒置的做法,要求她改正。此外,词典的噩梦,便是经反复校阅后,仍有纰漏。因为已进入制作的最后阶段,只是小小一个纰漏,换了我们,多半会睁只眼闭只眼蒙混过关,但男主角却决定从头再校对一次。因为此事,卧于病榻之上的老主编没等到辞典呱呱落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但男主角并不后悔。
  片末,辞典出版酒会,其他人对辞典大功告成如释重负、喜气洋洋,惟独男主角与辞典编辑部的一位前辈,仍患得患失,未敢松懈,不约而同拿出口袋里的词汇卡,相视而笑,说明天便开始为辞典编修订版。“辞典编辑没有结束的一天”,这就是对一份志业的态度,无休无止,生生不息。
  我记得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笔下曾经有如此一幕:“尊敬你的老板,热爱你的工作,接受你的人工,那么你死后,便一定会升天堂——因为你活着的时候,根本就是在地狱。”
  这可能是我们很多人的工作观,很少人把工作看成一种志业,只当成赚钱糊口的手段,而不是一种修行、一种追求极致、一种自我实现。
  这也是这部电影讲述的这个热爱文字、文化,对工作执着坚持、追求极致的故事让人感动的原因。
其他文献
1 9 8 8 年,冯友兰和女儿宗璞  1986年夏的那次北京之行,我几乎遍访城中文彦硕儒。打着“文化发展战略”的旗号,没吃过一次闭门羹。在当年硕果仅存的大师级学者中,哲学家冯友兰教授自然是我不可或缺的走访对象。  冯友兰6岁入家塾发蒙,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20年代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实用主义大师杜威,获博士学位,可谓学贯中西。回国后先后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
由《推拿》改编的电视剧、话剧先后亮相,娄烨执导的电影版也在制作中。这部小说好像一个睡着的人,不断被人叫醒。  话剧剧本的改编得到了原著作者毕飞宇的认可——他似乎对各种形式的改编都持开放态度,但最后的舞台呈现差强人意。配乐煽情,导演手法忽旧忽新,结构松散,多媒体使用过度。值得玩味的,是剧作和原著的关系。  剧本努力把小说的精彩之处留下,尤其是台词,大段引用,有时出彩有时出戏;以拆迁为背景倒是增强了说
做完第四次化疗后连续一周,不断作呕,连睡眠和进食也几乎不行,整天在迷离状态。血压高至150,有时又突然低至110左右,有一次下床几乎晕倒在地上。经过多年的手术与化疗,身体的负荷能力己大不如前,加上这次新药药力太猛,实在无法继续余下4次化疗,因此我对主诊医生陈子敏提出建议,暂且搁下其余4次疗程,改用水果疗法替代,两个月后做静电子扫瞄,看结果再作打算。  在这情况下实在没有心情谈及江湖过去,但有一个结
会客厅的柜子里放着很多摆成金字塔状的蓝瓶巴黎水,一侧的墙上有一面巨大的镜子,接受访问前,郭敬明会在这里化妆。他会事先告诉化妆师,“要深邃一点,让五官浮现出来”,然后喝下助理拿来的一小罐燕窝,这是他接近中午吃的惟一的食物。这幢公寓位于上海地价最贵的静安区,后面还有两幢,几年前他就看中了,很喜欢,后来知道是汪精卫四姨太的旧宅,他买下了它。  他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了内部装修,深棕色系的西式家具和木地板,
6月15日,安徽合肥,观看中国与泰国足球友谊赛的球迷打出“高洪波我们想你”的标语  半年前的采访中,西班牙《马卡报》记者不大理解卡马乔选择了中国,西班牙名帅当时表示:“我倒从未感觉后悔。如果看看西班牙的情况,我就更不后悔了。”现在,他还是这样的想法吗?  在中国的22个月,他得到的或许是职业生涯中最好的一份合约,同时应该也是最糟的。  当然,性格决定命运的说法,既适用于直率、强硬、固执的西班牙老头
近日,习近平前往济南军区兵种训练基地,实地察看军区直属队新兵团训练情况,并在基地观看了新兵的军体拳、队列、体能、攀岩、射击和刺杀等各项基础训练科目。  从相关的新闻画面中,可以看出中国军队近年来一些有意义的变化。从该训练基地的情况来看,这是一个基础设施完善而且训练条件不错的军事训练基地。不仅有各项功能齐备的军事训练配套建筑物,还有类似于体校和专业运动队的体能训练器材。过去的军营则主要是以士兵起居为
收到一个短信:“哥,多年没见,祝节日快乐,身体健康!”看电话不知何人,我回:“你是哪一位?”得到回复:“飞,很少在港。”我回:“oh,中秋节快乐”,他回:“不时会回味在台上高歌的日子!”,我又回:“岁月难留,人生就是如此!”。此时我也沉思和他一起在348的士高厅的往事,当初我和他不稔熟时,对他的印象并不太好。虽然他差不多每晚都来捧场,但总是带来一大班“细佬”(小弟) 。喝多了,带一些酒意时,他的小
一个社会只需要一个共识,就是基本的价值观,基本的人文理念,就是“基本共识”    这是个没有共识的时代。不是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么?但经济如何发展,没共识;社会进步总得有个方向,方向在何方?没共识;政治改革总得有个路径,路径是什么?没共识。一句话,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共识?没有共识。没有共识,才是被大家认同的共识。这能不是一种危险的信号?  但一个社会需要“这么多”共识吗?我觉得,一个社会只需要一个共识
杨潇本刊记者、哈佛大学访问学者  Memory Politics(记忆的政治)的老师布置了作业:回去看一部1961年的黑白影片《纽伦堡的审判》,大多数同学都去图书馆电影资料室,我只花了一分钟就在某视频网站找到了清晰版本,带中文字幕,有一点坐海盗船的快感。  电影长3个小时,讲述二战结束两年后德国战犯第三轮受审的故事——特殊处在于受审者是纳粹时期的法官,他们被指控批准给犹太人施行绝育手术,但更严峻的
1943年,蒋介石亲任中央大学校长,邀请中文系三位知名教授吃年夜饭。这使三位教授很纠结:给不给蒋公这个面子呢?“文革”中三位教授为此遭受了审查。时任道不愿与蒋介石同桌吃饭,但他有他的难处。  戏还有半小时开场,上海戏剧学院外已是门庭若市,一票难求。  “一部话剧公演30场,是江苏省的文化事件,若能公演50场,那将是中国的文化事件。”这是导演吕效平(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