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访期间异型增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fs8013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访期间异型增生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332例,于患者出院后持续随访1年,随访期间观察异型增生发生情况,将332例UC患者中发生异型增生者分为增生组,未发生异型增生者分为未增生组.统计两组性别、年龄、病程、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饮酒、辛辣饮食、油腻饮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黏膜炎症程度、结直肠癌家族史、蒙特利尔分型(左半结肠型、广泛结肠型)、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各项信息.对比增生组和未增生组基础资料差异,将有差异的单因素息纳入Logistic模型,行量化赋值,明确UC患者随访期间异型增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332例UC患者中,随访期间发生异型增生的有37例,异型增生发生率为11.14%.增生组年龄≥50岁、诊断年龄<30岁、吸烟史、辛辣饮食、油腻饮食、中重度黏膜炎症、广泛结肠型患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增生组,IL-6、IL-8、TNF-α水平显著高于未增生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0岁、诊断年龄<30岁、吸烟史、辛辣饮食、油腻饮食、IL-6≥40.23 ng/L、IL-8≥40.23 ng/L、TNF-α≥40.23 ng/L、中重度黏膜炎症、广泛结肠型是UC患者随访期间异型增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UC患者治疗后异型增生发生率较高,约为11%,其中年龄较大、诊断年龄较小、吸烟史、辛辣饮食、油腻饮食、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较高、中重度黏膜炎症、广泛结肠型的患者发生异型增生可能性较高,临床应加强对具有以上特征患者的癌变监测.
其他文献
世界范围内不孕症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虽然ART可以帮助大部分不孕女性获得成功分娩,但仍无法解决少部分因缺乏健康配子导致的不孕女性的生育难题.小鼠干细胞体外诱导分化为生殖细胞体系的建立,为探索人类干细胞的诱导分化积累了初步经验,尤其是小鼠干细胞来源的配子成功受精、妊娠以及健康子代小鼠的出生,给科研人员带来了极大的鼓舞.虽然,人类干细胞体外诱导为生殖细胞的研究尚未取得成功,但随着干细胞再生与转化技术的进步,人类干细胞诱导为功能性生殖细胞的愿望必将实现,进而为众多因缺乏健康配子导致不孕的夫妇带来更多的希望和福
1 病例简介rn患者,49岁,G4P2,因“反复阴道疼痛3年,加重1月”于2020年6月29日就诊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疼痛伴白带增多,就诊于当地医院予抗炎治疗后症状缓解,但仍反复,一年发作3~4次.近1月阴道疼痛加重,伴大量脓黄白带,有异味,伴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困难,末次月经:2020年5月19日.
1 病例简介rn患者,35岁,初产妇,因“孕37+2周,不规律腹痛2h”于2021年1月14日就诊于当地医院.LMP:2020年4月26日,停经8+周行超声提示宫内妊娠,孕20+周始觉胎动,孕期血压血糖无明显异常,无腹痛及阴道流血流液.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无明显异常.患者于15日凌晨4时出现规律宫缩,内诊提示宫颈全消,宫口开大3cm,先露儿头S-4,遂入产房待产.
2020年美国癌症协会首次将宫颈癌筛查由21岁推迟到25岁.我国对21~24岁妇女是否需子宫颈癌筛查,2017年CSCCP专家共识中并未明确说明.相比美国,我国具有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高,年轻病例逐年增加,HPV疫苗接种率低等特殊性.本文主要结合ACS指南,阐述我国21~24岁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现状及应对困扰.
随着内镜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逐渐成为早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然而,术后食管狭窄仍然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前大部分聚焦都在药物及支架的防治上,本文综述了再生医学与组织工程在预防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研究进展,以期发掘食管ESD术后狭窄预防的潜在方法和未来研究方向.
目的 评价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实际服药速度对门诊结肠镜患者肠道准备实施的影响.方法 在我市2所三级教学医院(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的消化内镜中心收集2021年1月~6月门诊结肠镜检查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及临床资料.应用倾向值评分匹配法将影响肠道准备质量的因素进行匹配.在此基础上进行不同服药速度(0.05).对不同服药速度5组间肠道准备质量、排便规律以及息肉检出率行卡方检验,发现肠道准备充分与否和右结肠评分充分与否,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两两比较的卡方检验发现,服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223例患者(238处病灶)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未分化癌组(22例,22个病灶)和分化癌组(201例,216个病灶).收集患者一般情况、病理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病变范围未分化型早期胃癌患者的术后病理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3例患者中,治愈性切除203例,非治愈性切除20例
目的 探究胰腺癌患者血清中lncRNA HOTTIP的表达差异,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对诊断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技术检测胰腺癌患者及健康者血清lncRNA HOTTIP表达差异,采用ROC曲线探究lncRNA HOTTIP对胰腺癌早期诊断价值,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其与胰腺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究HOTTIP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胰腺癌患者血清中HOTTIP呈显著高表达(t=12.289,P<0.001);HOTTIP对胰腺癌诊断曲线下面积AUC为
目的 分析入院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对急性胰腺炎(AP)患者发生持续器官衰竭(POF)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确诊的AP患者162例,收集患者发病72 h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分为非POF组111例和POF组5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OF的独立预测因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最佳截断值和预测效能.结果 POF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反应蛋白(CRP)≥150 mg/L、降钙素原(PC
目的 明确24 h pH联合阻抗监测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科专病门诊就诊的伴有慢性咳嗽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116例,并根据24 h pH/阻抗监测结果将符合GERC诊断标准的患者定为GERC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胃镜检查,再进行24 h pH联合阻抗监测,记录24 h pH/阻抗监测参数.确诊的GERC患者均给予抑酸、促胃肠动力治疗,合并碱反流者给予利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