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哲学

来源 :中学生天地·语文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X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里,嘈沸之亢是群体生活的背景音,在此起彼伏的群体狂欢里,保持沉默甚至成为美德,恰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沉默是一种处世哲学,用得好时,又是一门艺术”。诚然,我们需要沉默的少数来叫停芸芸众生的熙攘,但沉默的内蕴不仅是“噤声”,它的终极目的,应在于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它的实质,是追求真实的表达。由是观之,沉默确为一门哲学。
   在百度公司的一场发布会上,负责人李彦宏突然被人当众泼水,而台下鸦雀无声,无人阻挡。事发后,甚至有网友戏谑其“宏彦祸水”。李彦宏作为公民,他的人身权利受到法律保护,不该受到这般羞辱。公众舆论沉默,甚至为恶行叫好,会使我们滑向恶的边缘。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公然践踏法律,这样的社会是人人自危的,该发声的人沉默了,就会默许下一场“狂欢”。面对恶行时,我们首先应安静思考、理性分析,这才是在复杂时代语境中真正的探讨方式。而沉默之后的发声,必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
   沉默看似是笨拙迟钝的,它的实质,并不在于外在目的性的攫取,而是追求内在真实的情感表达。奥古斯丁曾挥下有力一笔:“你若沉默,请出于爱而沉默;你若发声,请出于爱而发声。”在利奇马台风中,一线记者手抓绳索,坚守岗位,于风雨中坚持播报,传递正能量,这是爱的发声;高以翔事件后,面对资本的冷酷,演员徐峥在沉默之后发声“节目组必须负责”,温暖了群众,冲毁了薄情的“利益之墙”,触及了事件本质与人民的内心。
   喧哗本是发展的产物,它是难以彻底叫停的,恰如去年嘲笑演员黄晓明的“明学”潮流,通过“复读”与“玩梗”,制造群体认同,这是网络层面的犬儒主义。戏谑式的去深刻化的狂欢虽快乐,却也会由娱乐化的外衣消解对事件真相的探寻。而沉默的力量,使我们不再“泛泛若水中之凫”,而是持着“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叩问喧哗之下掩藏的真相,戳穿喧嚣之中虚假的“君子对话”。
  现代人格的养成,是一个界定价值、涵养宽容的过程。适时适当地运用沉默,是一门掌握社会生存技巧的高级哲学。
  开篇联系现实,将“沉默”放在“众声喧哗”的时代背景下讨论。作者先引用题目材料中朱自清的话肯定“沉默”的价值:“叫停芸芸众生的熙攘”,然后对“沉默”做了进一步的思考,提出观点:“沉默的内蕴不仅是‘噤声’……应在于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是追求真实的表达”,观点鲜明而有深度。
   第②段扣住题目材料中朱自清和爱德蒙·伯克的话,列举李彦宏被泼水的事例来论述一味沉默噤声的负面影响,由此提出“安静思考、理性分析,这才是复杂时代语境中真正的探讨方式”,以及“沉默之后的发声,必是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具有说服力。
  第③段扣住题目材料中奥古斯丁的话继续推进论述,指出“发声”与“沉默”都应该出于“爱”,实质上应是“追求内在真实的情感表达”,并且列举了台风中坚持播报的记者和高以翔事件中沉默之后发声的徐峥两个例子加以阐述。但是,徐峥的例子更贴近“为爱发声”,这使两个例子都偏重“发声”一方,“因爱沉默”没有得到论证,影响了说理的力度,建议更换一个事例。
  第④段开始归结论述,结合当下社会娱乐化的现实,对“喧哗”的产生和“沉默”的力量展开深层阐述,深化论述。
  结尾呼应标题,总结全文。但前文的论述与人格养成、社会生存没有关联,这里将“沉默”的价值上升到人格与生存技巧的高度,与前文有点脱节。
  文章优点
  (1) 漂亮的开篇。通过联系现实、解读题目材料引出观点:沉默是保持清醒独立的思考,是追求真实的表达。观点鲜明深刻,具有现实性和针对性。
  (2) 论据的善用。从李彦宏被泼水遭到戏谑、记者在台风中坚持播报到“明学”潮流兴起,作者能够根据需要精巧地选择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作论据,并且不是一味铺陈,而是该细说的细说,该概述的概述,基本上能通过对论据的分析逐层推动论述。
  (3) 理性的语言。全文在议论中展开,语言显得理性而有深度。“由是观之”“诚然”“但”“而是”“却”等关联词的合理运用,让论述显得既理性又严密。
  不足之处
  (1) 第③段列举的徐峥一例不妥。作者想要论证不论是发声还是沉默都应出于爱,是“追求内在真实的情感表达”,但在用台风中坚持播报的记者这一例子论证“为爱发声”后,徐峥的例子依旧贴近“为爱发声”,这使得“因爱沉默”没能得到论证,影响了说理的力度。
  (2) 结尾略显仓促。结尾将“沉默”的價值上升到人格与生存技巧的高度,与前文有点脱节。如果能用一些文字将前文的论述与人格养成、社会生存联系起来,由此转入收束,论述会更加精准恰当。
其他文献
“陌生人”指谁?是“我”没见过、不认识的人,还是“妈妈”不认识的人?在幼儿园的测试中,很明显,孩子们对“陌生人”的定义是认知不清的。明明反复强调多次,为何他们就是理解不了,依然轻易受骗?这不仅仅是此事中家长的疑惑,就我的目力所及,恰恰也是人们沟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理解的差异性。  首先,语言和文字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基本工具。而无论是从定义上还是感觉上,人们对同一个词语的理解是不同的。所谓“词不达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有网友梳理了40年中值得深思的六个关键词:开放、规则、自由、理性、自信、机遇。   作为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年轻人,你对改革开放有什么样的体验和认识?从六个关键词中选择两个,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结合身边的故事或者自身经历,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
谓语动词与主语在人称和数量上要保持一致——“主谓一致”原则可以说是使用英语时要遵循的最基础的一条原则。它看似简单,要做到位却不容易。做单选题的时候,写作书面表达的时候,总有同学忽视了这条原则,导致主语和谓语的搭配错位。  主谓一致三原则  我们常说的“主谓一致”其实可以分为“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和“就近一致”三条小原则。  “语法一致”即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在语法形式上保持一致:主语为单数时,谓语动
科学发现/生态环境/付出与收获  2020年4月2日,中科院“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顺利抵达三亚。这次科考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南海1600米深处的一个约3米长的鲸落,这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发现该类型的生态系统。  鲸落是指鲸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一座鲸的尸体可以维持上百种无脊椎动物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存,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深海生命的“绿洲”。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发
当所有人都惊叹于修复师将一只摔碎的瓷碗修补得精美绝伦时,我想说,弥补后的瓷碗固然呈现了意外的惊艳,但是,外在的美丽纹饰容易让我们趋向于它肤浅的世俗价值,我们不能只看到这些纹饰,更应该看到纹饰之下的裂痕。这美丽结果并不值得赞美,真正值得赞美的是面对“裂痕”时持有的积极态度和行为。“裂痕”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次挫折、一种困境、一些不完美的经历,需要我们积极应对。  就像破碎的瓷碗,没有人知道它的结果是万
刘亮程说:“人已经远远地走到其他生命前面了,完全没理由再急死忙慌地奔跑了。停下来,至少,放慢些脚步。”他主張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对此窃以为,现实固然不可逃避,但是庸碌芜杂的生活背后,我们应当拥有一颗月亮般诗意的心。   当下则不然,唯利主义披上了“活在当下”的皮囊,在众人的欢呼声中悄然登场。追名沽誉,谋权博利,在贴上此标签之后似乎还显得合乎情理、顺理成章。猎奇者贪婪瓜分艺人猝死的新闻流量,“学这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当下,家长越来越重视通过多种途径来拓宽孩子的视野,认为孩子未来的成就和作为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视野的宽窄。但也有很多家长认为,以独特的视角看待世界与解决问题,才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关键因素。   是“视野”还是“视角”,对孩子的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注意】 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但不得
眼下有一类作文题,题目会给出相互关联但角度不同的多则材料。比如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的作文题,给出了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等词语,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呈现自己所认识的中国。又比如下面这个作文题:  镜头1: 法国某著名百货公司,人潮涌动,中国游客争相购物。  镜头2: 美国总统特朗普5岁的外孙女
子的丈夫供职于ABC电器,最近升上了管理职位,还在公司附近买了套房子。入住一个月后,静子从邻居鸟饲文惠那里知道了富冈夫人的茶会。   富冈夫人是ABC电器富冈董事的太太,她每月举办一次茶会,与会的都是“丈夫部下的太太”。静子心里有些抵触,但考虑到要提高丈夫在领导眼中的印象分,静子还是决定参加下一次的聚会。   富冈府的会客室里已经来了四位太太,其中鸟饲文惠、町田淳子、古川芳枝都是老面孔了,另外
假如你是一位去采访叶开老师的记者,根据下面材料,你准备分别提出怎样的问题?注意语言简明得体。(5分)  材料一: 继出版《对抗语文》之后,《收获》杂志副编审、作家叶开(原名廖增湖,笔名叶开)最近出了“新版课本”——《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前两册。该书首印两万套,在网上销售三天就断了货,现在已加印五次,总印量达到六万套之多。  问题一:  材料二: 这套书第一册(综合分册)分为“幻想”“文学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