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2012年更新版ESC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

来源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2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5月发表在《欧洲心脏杂志》的《欧洲心脏协会2012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是极具权威的国际指南之一.指南由英国的McMurray JJV等来自14个心血管专业协会的26位欧洲学者参与编写.按照欧洲心脏协会(ESC)实用指南委员会的方针,工作组的专家们通过全面复习已发表的指定情况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证据来完成诊断和治疗程序的评估,其中包括危险/获益比的评估等.新指南在2008年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重要的修订,对危重症抢救的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是实用性非常强的心力衰竭(心衰)诊治指南.与2008年指南相比,新指南的变化有以下6点:①扩大了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的适应证;②第一次公布了窦房结抑制剂伊伐布雷定的新适应证;③扩展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指征;④提出了冠状动脉(冠脉)血运重建对心衰治疗的作用;⑤心室辅助装置的使用和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的介入治疗;⑥第一次将心房中部(或A型)利钠肽(MR-proBNP)作为急性心力衰竭(AHF)的评价指标,与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诊断和预后的判断同样有意义。

其他文献
现代心肺复苏术(CPR)于1960年由美国医学会颁布以来至今已有50年,在长达50年的漫长岁月中,正是因为这种新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成功地使千百万心搏骤停患者起死回生[1].CPR时连续不间断地胸外按压以建立人工循环,可以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促进心脏复跳,恢复搏血功能.这也直接表明,现代CPR虽然是由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心电除颤3个部分组成,但胸外按压是最关键的步骤.正因为如此,近几次国际CPR
期刊
目的 回顾总结163例老年烧伤发病特点及救治经验.方法 从总的比率、性别比、季节、年龄特点、致伤地点、原因、部位、转归、创面处理、补液和抗生素应用等方面阐述老年烧伤的发病规律和治疗经验.结果 男68例,女95例,其中146例家中致伤,年龄越大发病危险性越高,部位以下肢等暴露部位常见,对原有疾患要及时治疗并注重老年患者的护理,深Ⅱ°和Ⅲ°创面的患者,宜尽早手术.结论 老年人致伤多在家中发生,要重视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