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套柴油加氢装置微界面反应技术工业示范项目论证

来源 :石化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某炼化公司Ⅱ套柴油加氢采用柴油深度加氢脱硫FHUDS催化剂体系,拟实施微界面反应技术改造,反应压力、氢分压不提高,主要设备利旧,通过工艺流程配套完善,加工直馏柴油或以直馏柴油掺炼少量的催化柴油和焦化柴油,可实现稳定生产国Ⅵ柴油调合组分动改最少、实施周期短、建设投资省、综合效益好的目标.
其他文献
为解决鲍村隧道爆破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爆破效率低或材料浪费等问题,利用ANSYS/LS-DYNA分析了径向不耦合系数及炮孔间距对凝灰岩爆破效果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周边眼爆破后的效果.结果表明,凝灰岩在空气介质下爆破裂纹扩展较多,适宜地增加不耦合系数能降低周围岩体的损伤;周边眼炮孔间距越近,炮孔中心连线的岩石受到的最大主应力越大,当大于岩体的动态抗拉强度时,岩体发生开裂.径向不耦合系数和炮孔间距分别为2.0和55 cm情况下,数值仿真和现场应用均表明爆破后的隧道成型效果好.
免拆模板墙体技术作为一种施工简便、绿色环保,同时又能提高现浇混凝土结构工业化水平的技术,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免拆模板墙体技术的发展现状,概述了国内相关标准的整体情况,对比分析了典型免拆模板墙体的产品构造、技术特点等,展望了今后免拆模板墙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重质墙体通过其内壁面与空气间热传递过程对室内热环境造成直接影响,因墙体具有蓄放热特性,对室内热环境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影响.选取郑州五方科技馆为研究对象,对过渡季节重质墙体的内外壁温、热流密度等参数的监测,定量分析重质墙体过渡季条件下的热工特性与蓄放热过程.所得结论可为中原地区超低能耗建筑的围护结构设计优化提供理论基础.
为了保证隧道掘进施工过程中爆破振动对地表建(构)筑物的稳定与安全,在相同爆破方式和爆破参数的基础上,根据2种不同的爆破振动监测方案对测点处的质点振速时程曲线和频谱分布曲线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掘进爆破振动的质点振速峰值主要出现在水平切向方向上,且主频较低,均小于100.000 Hz,但当测点均位于掌子面上方时,质点振速峰值有可能出现在垂直方向上,由此地表建(构)筑物需要加强基础建设并进行房屋加固处理.
对雷州传统民居灰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工艺特点进行解读,呈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分析了这一工艺传承发展所面临的困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混凝土工艺品作为新载体,提取分解重构雷州灰塑装饰纹样并二次创作于其上,实现雷州传统民居灰塑装饰艺术文化的活化及传承,也为清水混凝土装饰品行业的发展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采用快速冻融循环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的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及含气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随着水胶比的变大、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含气量的增加而显著改善,但是含气量的增加会对混凝土抗压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其中含气量为6.1%的混凝土可比含气量为1.8%的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降低12 MPa,但抗冻等级却可提升至F400.粉煤灰虽是制备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良矿物掺合料,但在配制抗冻混凝土时应适当控制其掺量,并应采取适当降低水胶比、添加引气剂等措施改善混凝土抗冻性能.
以义乌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采用Ecotect数值模拟方法以南偏东15°和南偏西15°两个典型朝向方案进行模拟对比分析,探讨研究了建筑日照阴影、遮阳设置和全年日照辐射等方面,最终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无论是一流专业学科建设,还是一流学科建设,其最终目的均为人才培养.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土木工程系在一流专业、一流学科建设的过程中,采取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并举、相促相融的建设策略,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活动,形成了一套多元化协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体现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培养计划的调整、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的改革、校企合作产学研融合平台的开拓、重点实验室平台的搭建以及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
主要对使用多源遥感数据制作的多种比例尺或多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总结,用以指导数字正射影像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避免在测绘生产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
分析炼油化工装置报警系统现状和产生原因,根据报警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结合炼油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特点,搭建报警管理系统对离散控制系统(DCS)事件记录统计分析,优化报警阈值和优先级设置,动态抑制无效报警,设置平均报警率、持续报警、峰值报警3个指标评估报警系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