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本的多元化解读与教师导向问题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TAL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从人文性角度出发在阅读教学中提倡个性化阅读、提倡多元化解读,使阅读教学与学生的感受性、体验性紧密相连,但在个性化的多元解读的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本文力图从多元化解读与教师导向两个问题来阐述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其他文献
法国作家莫泊桑曾经说过:“不论人家所要说的事情是什么,只有一个字可以表现它,一个动词可以使它生动,一个形容词可以限定它的性质。”  动词在汉语句子里多用于谓语,是主要成分,几乎每个句子都离不开它。在词汇的海洋里,动词是最富于表现力的。动词在任何文章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还能使文章增加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生活的真实感、形象感,做到写人如见其人,写物如见其物,写景使人如临其境
正月,元宵。  来自湖南的打工妹李桦早早地吃了饭,喊上老乡赶去社区看戏。到场的时候,社区临时搭建的舞台前已经聚集了黑压压一大片人。台上演员水袖善舞,李桦和她的老乡看得入了神……  今年春节,李桦没有回家,她的家乡湖南郴州遭受了百年一遇的雪灾。每逢佳节倍思亲,异乡的春节格外难熬。好在她所在的姚江社区节日活动很丰富,特别是元宵节举办了为期5天的专场戏曲表演,李桦和她的老乡早就盼着看一看戏,闹一闹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