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xihua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萧山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同年龄段在该院进行健康体检健康人员96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参与研究人员给予脑电图检查,比较两组患者α、β、δ、θ以及DTABR值,比较观察组局灶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患者α、β、δ、θ以及DTABR值,观察影响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患者因素,并以患者预后为应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果

观察组患者δ、θ及DTABR值分别为(43.26±10.51)Hz、(29.30±9.88)Hz、(1.14±0.40),均高于对照组的(22.49±5.37)Hz、(26.42±5.73)Hz、(0.92±0.37)(t=17.243,P=0.000;t=2.471,P=0.014;t=3.956,P=0.000);观察组α、β分别为(17.83±5.27)Hz、(9.07±5.15)Hz,低于对照组的(35.42±7.06)Hz、(16.29±5.44)Hz(t=19.563,P=0.000;t=9.443,P=0.000)。局灶性脑梗死患者α、θ分别为(15.94±5.33)Hz、(30.76±10.02)Hz,均高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11.37±4.06)Hz、(27.55±7.75)Hz(t=6.683,P=0.000;t=2.483,P=0.014)。局灶性脑梗死患者δ、DTABR分别为(37.42±5.33)Hz、(1.03±0.52)Hz,均低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52.36±5.21)Hz、(1.48±0.45)Hz(t=19.640,P=0.000;t=6.412,P=0.000)。两组患者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患侧α、患侧β分别为(27.18±9.65)Hz、(14.83±5.06)Hz,均高于预后不良组的(14.06±3.94)Hz、9.03±4.33)Hz(t=8.034,P=0.000;t=5.841,P=0.000)。患侧δ、患侧θ、患侧DTABR、患侧/健侧DTABR分别为(31.42±9.83)Hz、(32.19±8.57)Hz、(0.916±0.371)Hz、(1.051±0.246),低于预后不良组的(40.13±14.37)Hz、(37.44±10.11)Hz、(1.331±0.712)Hz、(1.376±0.352)(t=3.529,P=0.001;t=2.739,P=0.007;t=3.728,P=0.000;t=5.329,P=0.000)。以患者预后为应变量对患者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患侧/健侧DTABR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电图会出现δ、θ以及DTABR值升高,α、β降低情况,而患侧/健侧DTABR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抑郁症(PSD)患者应用氟西汀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及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衢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PSD患者92例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行专科对症治疗,研究组同时应用氟西汀干预治疗,均治疗4周;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度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测评两组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组
目的探讨复方海蛇胶囊联合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炎性因子和凝血功能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AD患者74例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重酒石酸卡巴拉汀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复方海蛇胶囊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阿尔茨海默病行为病理评定量表(BEHA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