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 武大靖冬奥的13天与30年

来源 :环球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0745c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万众瞩目的比赛前夕,武大靖还是紧张了。他猛然想起师傅李琰提过一篇毛泽东的文章,里头有句话:“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这是担任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的12年里,李琰最常向队员引用的句子。
2018年2月22日,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武大靖夺冠后激动地与教练孪琰拥抱。

  晚上11点,武大靖跑到运动员宿舍顶层,在没有人的房间推开窗户,抬头向天。韩国平昌的冬夜,气温是零下10摄氏度,武大靖吹着冷风,闭上眼,开始默念:“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念了半小时,他觉得内心好像平静了,回房、睡觉。“其实还是睡不着,但得逼自己睡,因为知道明天有一场硬仗。”回想那晚,武大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北京时间2月22日下午6点,韩国平昌,第二十三届冬季奥运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比赛开始。李琰穿着一双小红鞋和白色的领奖服出现在赛场边。她指了指衣服,对身边人说:“看见了吗?就是要有这样的决心!”
  比赛持续了近一小时,包括1/4决赛、半决赛和决赛。李琰看着武大靖一路第一跑进决赛,心提到了嗓子眼。晚上7点,决赛开始。第一枪,武大靖抢跑,“因为觉得韩国选手要发力了,必须抢在他之前”。很快,第二枪,武大靖风一样冲出去,没有给对手留一点追赶的机会——39秒584,他创造了新的冬奥纪录。武大靖本来设计的庆祝动作是躺在冰面上,食指指天大喊;可真夺冠后,他只想到立刻跑去抱住李琰,一边哭,一边笑。
  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平昌的13天里唯一一块金牌,也是中国短道速滑队参加奥运会30年来的第一块男子金牌。第二天,李琰重启了关闭两星期的朋友圈,发了条状态:平昌冬奥会,真的不平常。

出师不利,每晚靠吃安眠药睡下


  从冬奥会资格赛起,李琰就料到这一次不会一帆风顺。资格赛始于去年9月,前两站在匈牙利和荷兰。中国队只拿到女子接力一枚金牌。质疑的目光聚焦到李琰身上,她却总是淡淡回应:“不好意思,让大家担心了。”
1988年2月,李琰在卡尔加里冬奥会获得女子短道速滑表演赛i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赛后与教练辛庆山合影。

  她太淡定,淡定得让许多人不淡定了。荷兰站结束后,短道队主力——韩天宇、武大靖、周洋、范可新来找李琰,想跟她谈谈比赛和训练。李琰没说什么,只是强调:“这是个过程,做好自己就行。”随后的中国、韩国两站比赛,中国队艰难拿到冬奥满额席位,唯一的亮点是武大靖独得三金,女队则没有一枚金牌。
  这是12年来最费劲的入场券,或许冥冥中也预示着,中国隊将遇上最费劲的一届冬奥会。李琰有些先知先觉,给短道队冬奥微信群起了个名字:虎口拔牙。众所周知,韩国是中国在短道速滑上的最强对手。
  2018年2月9日,平昌冬奥会开幕。短道速滑的比赛陆续展开,中国队出师不利:13日,一小时内4人被罚下,丢掉两个夺金点。那天,《环球人物》记者在休息室见到李琰。她紧紧攥着两面指挥旗,皱着眉头——之前,她一直找裁判理论,始终无果。队员们见状,悄悄拎起冰鞋,退了出去。
  休息室里只有李琰了,安静得只能听到她微弱的叹息声。她从包里拿出半个凉透的派,吃了两口,突然转向记者说:“我们拍张照吧,我发给女儿看。”对着镜头,她笑了。她这是想给女儿也给自己证明:我还好。
  然而形势并没有变好。2月18日,男子短道速滑1000米,3位冠军选手全部犯规出局;比赛一周过去,只有17岁小将李靳宇获得一枚银牌。在平昌,李琰每晚吃一片安眠药睡下,夜里两点会醒来一次,再吃一片,5点再醒,又吃一片。
  白天醒来,李琰尽量把这些焦虑隐藏起来。她努力神情轻松、语气积极地出现在队员面前,面对采访也是稀松平常的模样:“我想明白了,是我们自己没做好,让别人有机可乘。要尽快放下,专注后面的比赛。”
  这是李琰一如既往的强大的姿态——波澜不惊的,坚定不移的,绝对自信的姿态。她曾靠这个姿态,带女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包揽四金,让王濛成为“三冠王”,缔造了李坚柔、周洋的逆袭奇迹……这次也该如此。所以在平昌,李琰总穿红色,连指甲都染成红的。

连说4个“争气”、6个“不容易”


  所有淡定,在2月20日,全瓦解了。女子3000米接力决赛上,韩国队犯规使加拿大队摔倒,继而超过中国队第一组过线。随后,裁判判定中国队、加拿大队犯规,取消两队第二、第三的成绩,而“始作俑者”韩国队获得冠军。很快,比赛结果在中国网络被刷屏,网友对裁判团愤慨不已,最终成了全民吐槽和挞伐。李琰也愤怒了,她拽着裁判的手臂激动地理论,被拒;在会议室外苦等一个半小时递交申诉,被驳回。来到平昌这么多天,她第一次哽咽了。
2014年9月,李琰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在黑龙江七台河市进行训练。

  当晚,颁奖仪式结束,现场音乐停止,观众退场,李琰还是留在场地不肯走,坚持要找国际滑联技术委员会申诉,一直耗到10点半。结果没有改变,中国队与银牌失之交臂。   从比赛场地走到停车场的路并不长,却成了李琰自我调节、思考、平复的时刻。停车场外,国内外记者围住她,手机、录音笔、话筒纷纷伸过来,她咬牙说:“比赛就是比赛,再等4年吧。”
  最艰难的时刻,好友郎平给李琰发来短信:“坚持到底。”李琰知道,即便自己再压抑,也不能影响队员。她安排一个教练陪女队吃饭,一个教练陪男队吃饭,还有一个专门“盯”着武大靖。她调整了战术,要求队员一路领滑,不给对手任何制造犯规的机会。“放开了,什么都别想,别想半决赛、决赛,只要一轮轮滑就行。”
  这话听起来寻常,却让武大靖在比赛时莫名安心。从准备活动开始,他就一直戴着耳机,几乎没跟谁说话。“短道速滑这东西,着急也不行,不着急也不行。速度太快,别人容易让你犯规。4年前索契冬奥会,武大靖就是在一路领先时担心犯规,回头了,降速了。”李琰形容这次的武大靖是完美滑行,坚定地往前,一直没回头,完全不管别人在哪儿,“这是忘我的状态,滑疯了。”
  武大靖赢了,解说员刘星宇在直播时激动地大喊:“我们赢得干干净净!”女子接力中“被犯规”的周洋发微博:“大靖,谢谢你替我圆梦平昌!”微博上,“武大靖”瞬间刷屏……好像所有人,都在此时发泄了出来。李琰却没有像往常一样哭。她说:“我一个人的时候会哭的。”
  武大靖夺冠后,男队又拿到了一枚5000米接力银牌,创造了中国队在该单项的最好成绩。一金两银,中国短道速滑队的平昌之行结束了。最后那天记者采访李琰,她连说了4个“争气”、6个“不容易”,大概就是她对这13天的最好注释了。

看到五星红旗升起就热泪盈眶


  对于李琰,王濛提到一个细节:“教练的眼睛总是竖起来的。”她一边说一边用手指把眼尾往上顶。严厉,是李琰最鲜明的标签,范可新说她比男教练还严。动作要精确到角度,训练完还要进行体能跑,做不到就要被“训”,所以,队员们都喊她“后妈”,因为亲妈根本不可能这样。
  其实,李琰30年前就如此,甚至更狠。1987年,中国短道速滑队成立,李琰是第一批队员。当时的短道队教练辛庆山形容,那是一支野蛮生长起来的队伍。短道比赛要求冰鞋的冰刀刀身短、刀刃底部有弧度,便于弯道滑行,但中国买不到,只能改造刀体长、刀刃平的大道冰鞋。运动员穿着平刀刃冰鞋练习转弯,脚被磨得出血不止。
  “李琰天天超负荷滑行,脚后跟被冰鞋磨得特别肿,根本穿不进去。”辛庆山说,“后来队医找到海绵,垫在鞋子里,李琰一边哭一边练。”
  1988年2月,辛庆山带着练了一年的短道队参加卡尔加里冬季奥运会。那年短道速滑还未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只有表演赛,李琰获得女子1000米金牌和500米、1500米铜牌。她记得赛后早上起床,一开门,发现外面贴着奥组委的宣传画。“我一看,画上不是我吗?我的头盔号,我的滑行服!”宣传画上写着汉字:神龙腾飞。
  这是中国短道速滑在世界舞台上的初登场,因为李琰的3枚奖牌而闪闪发光。
  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奥会,短道速滑被列为正式项目,李琰获女子500米银牌,这是中国短道速滑队真正意义上的首枚奥运奖牌。这届冬奥会后,李琰退役,两年后考入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毕业成为大连地税局公务员。
  無聊,这是李琰形容3年坐班生活的词儿,她怀念冰上的日子。一次到北京开会,她特地去首都体育馆的滑冰场,站在那儿,感受扑面而来的冷气,“特别好”。2001年,国家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兰立给李琰打来电话,开门见山地问:“现在有一个去斯洛伐克支教的机会,你愿意去吗?”
  过了10秒,李琰回答:“愿意。”
  她说那10秒不是犹豫,而是心动。
  李琰开启了金牌教练的生涯。她帮斯洛伐克队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受到总统鲁道夫·舒斯特接见;她又受聘奥地利队,10个月帮他们走出低谷。2003年,李琰主动向美国滑冰协会申请,成为美国短道速滑青年队教练,3个月后被聘为国家队主教练。“我觉得我有做教练的天赋,”李琰说,“有发现问题的能力,还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时,美国队的领军选手是阿波罗,对李琰很是不服。李琰认为短道速滑需要团队协作,希望阿波罗多领滑,但阿波罗更想自顾自练习。训练时,李琰威胁道:“所有人都等着,阿波罗不领滑,我们不解散。”阿波罗被逼着开始领滑。一个月后体能测验,全队成绩显著提高,阿波罗走到李琰面前说:“你是对的。”2006年都灵冬奥会500米决赛,阿波罗拿下冠军,登上职业巅峰。
  因为阿波罗,李琰在国际大赛上看了很多次美国国旗升起。“但我从来不唱美国国歌。只有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才会热泪盈眶。”她说。
  在李琰离开的日子里,中国短道速滑队也迅速成长着。1995年,辛庆山正式担任国家队主教练,将大杨扬选至国家队。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杨扬获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金牌,拿下中国冬奥第一金;之后,王濛横空出世,在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拿下同项目金牌。在短道速滑女子项目上,中国有了和韩国比肩的实力。
  2006年冬奥会结束后,李琰接到了刚刚退役的杨扬的电话:“姐,你愿不愿意回来执教?”
  丈夫、女儿都在美国,美国队也给了极好报酬,但李琰没有多做考虑,决定回国。李琰把辞职报告交给美国队后不到一分钟,阿波罗打来电话,劈头就骂“疯女人”。“他让我别走,说美国队甚至能帮忙照顾孩子。”其实留下的理由很多,但离开的理由只有一个:“我是中国培养出来的。”
  回国前,李琰特地去找郎平——当时郎平正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有丰富的国内外执教经验。在美国国家队训练中心,郎平对李琰说了一个字:“难。”体制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不同,做教练的要求也不同。郎平说,重在心平气和。

润物细无声


  郎平说回国执教很难,李琰没想到有那么难。2006年,她成为中国短道速滑队主教练,遇上了如日中天的“新一姐”王濛。火药味瞬间弥漫。   王濛不喜欢新教练,觉得她“老是蹦英语单词”“不会说中文”“不让她踢球”;李琰则认为,“王濛虽是奥运冠军,但她后程降速是硬伤,如果不改变滑法,不可能再拿冠军”。冷战开始。
  2007年1月,王濛在长春冬季亚运会上丢金,比赛一结束就对记者说:“没有任何战术,没人和我说战术,我觉得自己不适合国家队了。”李琰成为众矢之的。赛后,王濛被禁赛,李琰也开始反思。
  几个月后,正直春雨时节。李琰在办公室写工作规划,看着外面的小雨绵绵,突然想到一句话:润物细无声。她把这话写到规划里,心想:“还是不要再狂风暴雨地相处了吧?”
  对待阿波罗,李琰有强势的魄力,对待王濛,她有迂回的智慧。“后来训练中,我会一直站在王濛身边,有一点动作错误都会指出来。”这种關心让“吃软不吃硬”的王濛很受用。李琰还让王濛做队长,王濛逐渐有了责任感和积极性,尝试按照教练的要求改变,反而发现新滑法效率更高了。
  执教中国队头4年,李琰重视器械装备,专门从美国请来器械指导,为队员制作、保养冰鞋。她也给选手讲战术、练配合。在她看来,短道速滑比的不仅是速度,还有脑子,要注意队形变化、衔接时机、超越方式和规则应用。她常说:“教练首先得让运动员有思想。简单的服从和被动去做,效率很低。”于是很多人说,李琰的到来,让中国短道速滑进入了科学、现代、智慧的阶段。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李琰带领中国短道速滑队获得4枚金牌,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王濛拿下女子500米、1000米冠军,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三位“三冠王”。王濛夺冠后,出人意料地双膝跪地,在冰面上向李琰磕头,她说:“是教练教会了我该怎么滑,就像今天这样。”

是老师更是全队灵魂


  李琰爱好不多,朋友不多,和有着相似经历的郎平倒是惺惺相惜。她的朋友圈里,短道速滑占八成,女儿占一成,郎平和女排也占了一成。
  与生活上的冷相对的,是工作上的热。李琰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人,有了目标就必须全力以赴。2010年冬奥会上女队所向披靡,男队颗粒无收,她下决心狠抓男队,先后挑出武大靖、韩天宇等人重点培养。2014年索契冬奥会,男队两银一铜,这次平昌,男队一金一银,都是创历史的成绩。
  成绩来自分秒必争。李琰很娇小,但她嗓门出奇大。一堂训练课两三个小时,她能不间断地喊着口号、指示,晚上睡下声音都是哑的。她总比队员早一小时到训练场,手机24小时开机,把办公室当成家。她经常半夜两三点惊醒,脑子里全是队员的技术动作,“这个人该怎么做,那个人该怎么练,很多都是半夜醒来时想到的”。
  韩天宇说:“‘后妈’会和每个队员独处,却很少照顾到自己的女儿。”一直以来,周日是女儿的休息时间,也是李琰的休息时间,有空时她会去看女儿打场网球,但往往是太累作罢。
  女儿的懂事更让她自责。“有一次,我想好好表现一下,给她做了顿饭,手忙脚乱还特别难吃。女儿说挺好吃的,我觉得特对不住她。”
  李琰的拼也影响了队员。训练前,她都要队员唱国歌、看国旗,高喊“我能行”;男队比赛,她要小伙子们喊“老子天下第一”;她的训练计划上写着:“信念是看不见的,你要相信它,并为之努力,才能实现。”这句话,队里人人能默念。
  所以在短道队,每个人都有种自我燃烧的意志。2014年,王濛因伤缺席冬奥会,李坚柔临时顶上。李琰记得那天,她突然听到怪声,回头看见李坚柔在猛练起跑,冰刀声已经是不正常的了,再这么疯练下去一定会受伤。她连忙去劝,才发现李坚柔满脸是泪。那一年在索契,替补李坚柔拿下女子500米冠军。
  武大靖也是如此。刚进队前两年,他一直是边缘队员,徘徊在二线队伍,或者是给主力当陪练,跑步训练时连女队都追不上。“那时我心里就做好了吃苦挨累的准备。想成为主力,就必须每天比正常训练多一倍。”还有周洋、范可新、李靳宇,这些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突出重围拿下奖牌的运动员,都有着一股从李琰那儿传下来的冲劲儿。
  对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李琰并没有设定目标,她说:“短道速滑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谁会拿第一,有能力也不一定会拿第一。金牌就在那儿,它谁也不属于。要金牌,就自己滑过去。”
  “怎么滑到那儿去呢?”记者问道。
  李琰回答:“做好每一天。”她的声音,如此笃定。
其他文献
董勇。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1986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因在《黑洞》《重案六组》《绝对控制》等剧中多次饰演警察角色,被称为“警察专业户”。2014年,在《北平无战事》中饰演国民党少将曾可达,2016年在《彭德怀元帅》中饰演彭德怀。2020年,在《三叉戟》中与陈建斌、郝平合作,演绎一位即将退休的老警察。  电视剧《三叉戟》里有一集,崔铁军(陈建斌饰)、徐国柱(董勇饰)和潘江海(郝平饰)一起去南方
谈汝信    人道主义不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品;  马克思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把人的解放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论证了剥削制度在历史上产生、发展以至消灭的必然性,把废除人对人的剥削、最终消灭私有制作为具体的斗争纲领,从而为根本铲除一切不人道现象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所以,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最彻底的人道主义;  共产主义就是要为人类创造一个更适宜于人生活的新世界,使人能够真正得到充分的
特德·姜  大约20年前,刚过而立之年的华裔美国科幻作家特德·姜迷上了物理学家基普·索恩提出的“时间机器”理论。在索恩的概念中,时间机器像是两扇门,从其中一扇门进入或出来的任何东西,都将在一定时间之后从另一扇门出来或进入。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你无法用这台时间机器改变过去。10多年后,特德·姜据此写下了一个有关时间旅行的故事——《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  《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是他最新短篇小说集《
外甥女今年10岁,一直在国外生活,今年上五年级。她年底就面临升学考试,但爸妈一辅导作业,家里就鸡飞狗跳。有一次,因为备考压力大,外甥女直接不学了。她爸妈开出各种诱惑条件,她依然“躺倒”。最后,她爸爸吓唬说:“脑子不用会把头憋大。”她听完害怕极了,但害怕归害怕,她依然不学习。 她爸妈无奈,于是邀请我给她当在线家教。我愉快地答应下来,全然不知自己的命运开始走偏。  外国的教育体系虽然与国内差异大,但也
生活中遇到不讲理的人,刷新你的三观,触碰你的底线,摧毁你的精神支柱,引爆你的小宇宙,你能怎么办?  我的朋友最近就遇到了一件糟心事。前不久她刚搬进一栋公寓,就得知楼上邻居要装修。电钻从早上六七点钟开始响,一直到晚上八九点钟才停,节假日也不歇。神经衰弱的朋友忍无可忍,决定上楼理论。结果房主是个硬茬儿,态度半点不客气,半分也不退让。秀才遇到兵,朋友铩羽而归。  接下来一个星期,电钻声继续在她的神经上“
2021年7月11日,立陶宛总统瑙塞达出席新闻发布会。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的墙上,写着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访问该国时说的一句话:“任何把立陶宛当敌人的人,都会成为美国的敌人。”  这句话大概能够说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欧洲小国近日将自己绑上反华战车的主要动力——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 中国则严正回击,召回驻立陶宛大使。  事实上,自从2019年吉塔纳斯·瑙塞达
大家好,我是身在朝阳,心系大咖的朝阳咖。  岁末年初,各家媒体都争相做起了年终盘点。不同于往年的欣欣向荣、不舍时光,2020年的盘点总是给人一种终于熬出头的感受。有的媒体给它打上了红叉,有的媒体发起“重启2020”,朝阳咖却想这样总结:2020年,我们在告别中认识了世界。  这一年,告别意味着对一个时代说再见。  年初科比坠机身亡,年末马拉多纳心脏骤停,我们没有任何准备,就告别了一代人心中的体坛传
平日里你侬我侬的小爱,在更大的共同体利益面前暂退一步,汇聚成并肩作战、披荆斩棘的大爱,用眼前个人的小别离争取换得日后更多人的大团圆。  “武汉,还有爱情。真好。”2月14日,情人节,一位在武汉采访的同行发了个朋友圈,配图是快递小哥正安顿好一捧玫瑰,准备派送。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爱情却在恐惧、孤独和慌乱中闪闪发光。  世间情话万千,却在疫情面前愈发质朴。有的情话催人泪下,是对着送行车上的妻子大喊“
现代医学的一个新趋势    (1)关于医学的性质,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辞海》,一九七九)。这种说法没有正确而全面地反映医学的性质。一些著名的医学家例如魏尔啸、西格里斯等,都曾强调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西格里斯,一位极有影响的医史学家曾经这样说:“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我曾经不止一次地使医学听众感到震惊。医学的目的是社会的。它的目的
卡尔·格什曼 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耶鲁大学毕业,青年时期曾是美国社会党活跃分子。1984年至今任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NED)总裁。  1997年,香港回归。这一年,美国民主基金会(NED)总裁卡尔·格什曼在华盛顿向一个英文名为马丁·李的香港律师颁发了“民主奖”。格什曼说:“马丁对香港而言,正如达赖对西藏一样。”  马丁·李就是如今祸乱香港的政客李柱铭。格什曼将他与达赖相提并论,倒是准确把握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