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栽培场土壤微生物区系与酶活性变化初探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q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茯苓栽培场不能连续使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在茯苓生产的主产区安徽省岳西县选择了3个栽培样地,在茯苓栽培前、后期两次从窖底50 cm和窖中25 cm两层采取土样,测定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以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栽培前、后微生物总数平均下降了14.8%,细菌增加了2.3%,放线菌和真菌分别下降了52.6%、66.8% 两层比较,50 cm层比25 cm层放线菌下降多6.6个百分点,真菌下降多18.2个百分点。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降低了11.6%和1
其他文献
分析了重复加热、加剂浓度等因素对吐哈油田各主要区块原油加剂改性效果的影响,得出了吐哈油田各区块吐哈原油物性及其降凝感受性,确定了加剂吐哈油物性恶化的重复加热温度区间
背景:近年来,肺动脉高压研究不断深入,对于其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但对于非心脏手术中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管理、肺动脉高压急症处
近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力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