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茯苓栽培场不能连续使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方法]在茯苓生产的主产区安徽省岳西县选择了3个栽培样地,在茯苓栽培前、后期两次从窖底50 cm和窖中25 cm两层采取土样,测定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数量以及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栽培前、后微生物总数平均下降了14.8%,细菌增加了2.3%,放线菌和真菌分别下降了52.6%、66.8% 两层比较,50 cm层比25 cm层放线菌下降多6.6个百分点,真菌下降多18.2个百分点。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平均降低了11.6%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