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市场化配置下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创新驱动路径

来源 :经济体制改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素市场化配置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有效驱动力,可实现优质要素聚集,促进企业多维度创新发展.但是,目前要素市场化配置在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仍面临来自政策制度、实践操作和国资监管层面的现实困境.本文通过解析要素市场化配置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力机制,提出资本要素“引”+“混”、劳动力要素“选”+“配”、技术要素“研”+“转”、数据要素“创”+“融”的创新思路,并从营造良好政策制度环境、深化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升级混合所有制方式出发,提出驱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创新发展路径.
其他文献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能够与之匹配的新基建体系至关重要.基于数字经济的时代内涵与发展特征,新基建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机理体现在生产、消费、市场建设以及国际合作四个层面.然而,受制于新基建建设中区域差异明显、“重硬轻软”、折旧期限短、网络安全隐患等因素,数字经济发展潜力并未得到充分释放.未来,打造我国数字经济新优势,亟需从供需两侧入手,高度关注政府、社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重视新基建的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软”基础设施建设进程,优化缩减新基建迭代成本,多维度提升新基
以我国30个省份2000~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以地方政府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建立双重差分模型,从行政成本的规模、结构以及效益三个方面实证研究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地方政府行政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可有效降低政府行政成本规模,提高政府行政成本效益,优化政府行政成本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透明度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行政成本规模和效益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效率则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政策与政府行政成本的关系中发挥了调节作用.
在绿色发展理念下,政策制定者如何设计完备的绿色税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当下和未来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出发,为绿色税收纳税遵从提供一个政策分析框架,探讨绿色税收对企业纳税遵从的影响机制,以136家环保概念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绿色税收对企业技术创新和税务合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纳税信用评级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且影响机制会受到法治化环境的调节.据此,应及时完善绿色税收政策,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纳税意识,构建顺畅的声誉生成与传递机制,有效促进绿
基于技术创新策源、产业创新策源、创新应用策源和科学创新策源四个基准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HAKEN协同演化模型和SOM聚类算法,准确识别科技创新策源要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创新应用策源能力受政策环境、创新网络规模和协同交互强度等影响显著;技术创新和科学创新策源能力受到价值信任基础和核心科技辐射影响较深;科技辐射强度关联创新价值和创新系统的原创技术释放效率,创新网络规模制约产业交互协作水平等.据此,应激发原生创新要素能量和累进尖端知识,促进要素流动加快产业创新策源,强化动
单一税制目前被30多个国家采用.单一税对公平与效率的权衡是否比累进税制更具优势,学术界尚存在分歧.本文采用合成控制法对8个单一税实施国的收入不平等效应进行了政策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单一税普遍加剧了实施国的收入不平等水平,基尼系数比假设未实施单一税年均提升了 0.03~0.08;使用迭代法与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鉴于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群体不平衡”,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是税制改革的政策目标之一,在此视角下单一税不适宜为我国采用.我国个税改革应以优化个人所得税结构为主,进一步提高免征额和调整累
当前我国增值税分享政策包括税基划分原则和央地分享比例两个部分,其中“消费地原则”不仅可能难以避免税收收入与税收负担的扭曲,还会显著加重区域内财力分配的不均衡.在“生产地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建构VAT-CGE模型对增值税分享比例的影响效应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当地方政府分享比例等于0.508时,2020~2025年全国GDP年均增长率最大;仅提高Ⅱ类地区增值税分享比例,能在中长期显著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同时,实现更高的经济增长.鉴于此,如果同时提高三组地区增值税分享比例,需要加快产业升级,而采用提高Ⅱ类地区增
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体制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演进之路,呈现出“统收统支—财政包干—分税制—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方位与制度逻辑,财政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支撑.贯穿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全过程的逻辑主线可概括为:坚持党对财政体制改革的领导,坚持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坚持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实践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十四五”时期财政体制改革必须基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实际,加快构建现代财政制度体系,为实现高质量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内外市场变化,构建更具竞争力经济的重大战略.以马克思经济空间思想为理论基点审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格局,可以把握新时代经济发展从空间生产到生产空间的深层逻辑转换.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在全面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中生成的,是立足新时代经济发展空间形势科学研判制定的前瞻性经济发展战略.新时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应在梳理马克思经济空间理论和新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历史演变的基础上,不断挖掘国内消费市场、扩大对外开放以及加强科技创新,为新时代经济发展拓展生产新空间.
对实施宅基地利用与管理改革的首批14个试点地区进行政策本体评价,研究表明,14个地区政策总得分差异明显且多处于中间水平;试点政策在“宅基地权益取得与保障”评价维度的探索最为丰富,其次为“宅基地改革管理制度”维度;各地对各维度政策的完备性、适宜性、弹性等均有涉及,但表现各异.鉴于此,应正确处理宅基地保障性与财产性功能的关系,继续丰富其有偿使用和退出的政策内容,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及监管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下,大规模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促进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新引擎,但同时也对公民隐私、企业商业机密及国家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如何在鼓励数据跨境自由流动的主基调下进行必要监管,最大化保护本国利益与安全,是各国政府管理部门及隐私保护机构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欧盟和美国在数据跨境监管方面起步较早,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监管体系.我国在实施跨境数据流动监管过程中,应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借鉴欧美经验做法,确立分级分类监管体系,打造数据联合监管同盟,增加统一机构评估情形及明确监管机构责任,以形成兼具中国特色与智慧的跨境数据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