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别号抱一,我国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杰出教育家、政治家和诗人。著有《中国商战失败史》、《中国教育史要》、《黄海环游记》、《八十年来》,诗集《天长集》、《红桑》。
作为一个教育家,黄炎培十分关心儿女的成长,注重在点点滴滴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
一天晚饭后,黄炎培看到几个孩子正在屋里做游戏,便独自走到楼上的书房里。他突然灵机一动,把一个鸡毛掸子故意扔在地上,然后冲楼下喊道:“孩子们,赶快上楼来,爸爸有事找你们!”
听到爸爸的呼唤声,大女儿急急忙忙往楼上跑,她怕踩坏了地上的掸子,便绕了一个弯跑到爸爸身边。小儿子也不甘示弱,径直地往前跑,看到地上的掸子,猛地迈了一大步,得了个“第二名”。小女儿看到哥哥和姐姐已捷足先登,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屋门口,发现地上的掸子挡住了去路,一气之下用脚把掸子踢开了。
黄夫人不知道丈夫的用意,以为真有什么要紧事,也跟上楼来。她一眼看见地上的掸子,便弯下腰轻轻地把弹子捡起来,放回原处。
“爸爸,你找我们有什么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父亲。“为了掸子的事。”黄炎培很严肃地说。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父亲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刚才掸子在哪里?”黄炎培问。“在地上。”孩子们回答说。“那么,是谁把它捡起来的呢?”“是妈妈。”“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把它捡起来呢?”父亲接着问道。孩子们沉默了。黄炎培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几个孩子不大懂规矩,看到东西乱扔也无动于衷,而你们的妈妈却能不假思索地就把它捡起来放回原处。看起来这是一件小事,却反映出你们在作风上与你们的妈妈有很大的差距。你们的妈妈长期操持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可你们却什么事情都依赖大人,这怎么可以呢?记得我小时候,不好好读书,你们的祖母在临终前把我叫到床前,痛心地对我说:‘你看,有谁像你这样闲荡日子呢?公公怎样?婆婆怎样?爹爹怎样?农民们一个个忙得怎样?只有你,既不认真读书,又不好好做事,怎么对得起人呢?’这番话,我至今难忘。我希望你们也要记住祖母的遗训,从现在起就学着做家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长大了才能为国为民做实事。”孩子们听着父亲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们都争着帮妈妈做事情,努力学着生活自理,各方面进步得都很快。
黄炎培先生曾给儿子写了一则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前四句,他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致误入歧途。中间四句是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少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像秋霜一样凌厉。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求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黄炎培先生的教子思想和教子法都很值得家长们学习。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用具体的事例教育孩子,相信您也能成为一个“教子通”。
作为一个教育家,黄炎培十分关心儿女的成长,注重在点点滴滴中,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地教育。
一天晚饭后,黄炎培看到几个孩子正在屋里做游戏,便独自走到楼上的书房里。他突然灵机一动,把一个鸡毛掸子故意扔在地上,然后冲楼下喊道:“孩子们,赶快上楼来,爸爸有事找你们!”
听到爸爸的呼唤声,大女儿急急忙忙往楼上跑,她怕踩坏了地上的掸子,便绕了一个弯跑到爸爸身边。小儿子也不甘示弱,径直地往前跑,看到地上的掸子,猛地迈了一大步,得了个“第二名”。小女儿看到哥哥和姐姐已捷足先登,又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三步并作两步地赶到屋门口,发现地上的掸子挡住了去路,一气之下用脚把掸子踢开了。
黄夫人不知道丈夫的用意,以为真有什么要紧事,也跟上楼来。她一眼看见地上的掸子,便弯下腰轻轻地把弹子捡起来,放回原处。
“爸爸,你找我们有什么事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问父亲。“为了掸子的事。”黄炎培很严肃地说。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明白父亲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刚才掸子在哪里?”黄炎培问。“在地上。”孩子们回答说。“那么,是谁把它捡起来的呢?”“是妈妈。”“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把它捡起来呢?”父亲接着问道。孩子们沉默了。黄炎培语重心长地说:“你们几个孩子不大懂规矩,看到东西乱扔也无动于衷,而你们的妈妈却能不假思索地就把它捡起来放回原处。看起来这是一件小事,却反映出你们在作风上与你们的妈妈有很大的差距。你们的妈妈长期操持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可你们却什么事情都依赖大人,这怎么可以呢?记得我小时候,不好好读书,你们的祖母在临终前把我叫到床前,痛心地对我说:‘你看,有谁像你这样闲荡日子呢?公公怎样?婆婆怎样?爹爹怎样?农民们一个个忙得怎样?只有你,既不认真读书,又不好好做事,怎么对得起人呢?’这番话,我至今难忘。我希望你们也要记住祖母的遗训,从现在起就学着做家务,学会自己照顾自己,长大了才能为国为民做实事。”孩子们听着父亲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他们都争着帮妈妈做事情,努力学着生活自理,各方面进步得都很快。
黄炎培先生曾给儿子写了一则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前四句,他告诫儿子,做人一定要追求真理,不被纷杂的邪说所诱惑,以致误入歧途。中间四句是对儿子日常的要求,事闲的时候,最易养成慵懒的恶习,要警策自己,抓住时间,勤奋用功,切莫荒疏了学习;事忙繁杂的时候,易生焦急的情绪,一急躁就会因冲动而做出缺少理性的事来,一定要冷静沉着,切忌慌忙。说话算数别人就会相信,没有私欲就会变得刚正,理直气壮。最后四句,意味深长。他要求儿子对待同志和蔼可亲,像春风一样暖人;对坏人坏事像秋霜一样凌厉。结句用“古钱”外圆内方比喻,要求儿子外表随和,内里严正,养成谦虚谨慎的作风,不要锋芒毕露,盛气凌人。
黄炎培先生的教子思想和教子法都很值得家长们学习。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孩子,用具体的事例教育孩子,相信您也能成为一个“教子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