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来源 :南方农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ben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京津地区在我国城市发展过程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在促进京津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当地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治理京津地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工程,以山西省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我国其他地区的土地沙化治理工程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效益评价
  中图分类号:S775 文献标志码:A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90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近些年我国比较重视的一项治理风沙和土地沙化的重要工程,山西省作为京津地区的邻近省市,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也会受到土地沙化的影响。在不断的推进下,该工程产生的综合效益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和改善山西省的土地沙化情况,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在对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进行分析前,要了解该治理工程的自然条件和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1 工程概况
  1.1 自然条件
  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之前,山西省是我国华北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之一,其沙化土地面积达到120万公顷,而山西省的整体面积仅205.84万公顷,沙化的土地面积占整体土地面积的50%以上[1]。山西省开展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区与毛乌素沙漠、内蒙古及陜北的风沙区相邻,再加上受到西伯利亚寒流及东部、南部海洋暖流的影响,当地呈现出多风干旱的气候特点。这不仅导致山西省当地的冷空气活动频繁,还会增加大风和沙尘暴发生的概率。
  1.2 工程建设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自2002年在山西省启动建设以来,在治理和防范风沙侵袭的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通过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及各种绿化措施的建设,现阶段山西省超过1 000 hm2的大型防沙治沙工程有130多项,超过3 000 hm2和7 000 hm2的大型防沙治沙工程分别达到30项和8项[2]。在山西省境内,包括桑干河等主要的河流和多条公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都实现了大面积的防风固沙林带的建设。现阶段,山西省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已经为治理当地环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效果。
  2 生态效益评价的重要性
  生态系统的平衡是能够保证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京津地区受到严重的风沙侵袭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还会通过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对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提出和建设,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方向的环境治理工程。该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因土地沙化导致的农业减产、环境污染加剧、沙尘天气增多等一系列问题,还能够对京津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实现环境治理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综合效益评价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治理措施按照对产业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同而具体分为林业、农业、水利及生态移民4个方面。山西省在建设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过程中,通过这4个方面治理措施的实施产生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在对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评价进行分析时,主要可以从以下2个方面着手。
  3.1 评价的原则和体系构成
  3.1.1 原则
  对一项工程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时,需要选取一定的指标作为评价的角度和标准,而在对山西省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综合效益进行评价过程中,对其评价指标的选取需要重点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及科学性原则,同时还要注重各种效益成果评价的科学性,避免综合效益评价的片面化。
  3.1.2 体系构成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建设能够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在对其进行评价过程中,要与治理工程建设区的实际情况及背景特征等结合起来,通过更加科学的分析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在选择好具体的评价指标以后,按照目标层、变量层及要素层的评价层次进行评价,最后对该评价层次中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和次序进行检验,最终形成治理工程生态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3.2 评价的具体内容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一期建设工程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对山西省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时,主要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分析。
  3.2.1 水土保持效益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实施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减少京津地区的土地沙化情况,而在土地沙化治理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不仅能够有效防止风沙对当地土地的侵袭,还能够有效控制土壤中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流失,在保证土地营养的同时为当地农业的生产发展提供充足的准备条件。在山西省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该地区的植被覆盖率从16%增长到30%,大面积的人造森林面积达到46万公顷。
  3.2.2 水源涵养效益
  水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在饱受风沙侵蚀的治理工程建设区,干旱的气候及风力的作用使得当地的水源及各种河流水系都呈现出逐渐干涸的状况。而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之后,截至2018年,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区的水源涵养量已经达到了14亿立方米,而通过水源涵养量提升产生的直接或间接效益达到将近200亿元[4]。这表明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还能够为当地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水源涵养的效益主要可以从涵养水分和净化水质2个方面进行分析。涵养水分主要是指通过造林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的大量水分来调节地表水的含量及减少地表水分的流失。而净化水质则主要是通过植物的枝叶来吸收雨水中的部分离子,进而将雨水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分离出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这些净化的水源不仅能够保证土壤中水分的含量,还能够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更加便利的种植环境条件。   3.2.3 固碳释氧效益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不仅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增加,还会对环境产生间接的破坏,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二氧化碳与氧气的转换。将这种作用原理应用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减少当地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进而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风沙天气的产生,还能够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在山西省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截至2018年,山西省全年实现的固碳总量达到190万吨,释放的氧气含量也达到了165万吨左右。
  3.2.4 改善环境效益
  环境的改善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建设过程中的一項最基础的综合效益,改善环境的效益主要可以从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分析。根据具体的计算数据,山西省的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通过植树造林吸收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空气颗粒物分别能够达到16万吨、1.10万吨、1 800万吨,将这些吸收的空气污染物进行换算之后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达到130亿元。
  3.2.5 生物多样性效益
  森林是生态系统中能够保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的生物多样性效益主要可以依据当地的野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生物栖息地的面积来进行评价[5]。现阶段,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区内的陆生脊椎动物近100种,野生植物的种类增加了近千种,将这些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和数量进行换算之后,其产生的经济价值能够达到20亿元。
  4 结语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山西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对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综合效益评价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知,该工程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污染状况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治理工程的成功经验表明,将更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沙化治理过程,对促进我国社会环境污染问题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巧霞.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管理机制对当地生态效益的推动[J].现代园艺,2020,43(20):151-152.
  [2] 王琪.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20年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大提升[J].国土绿化,2020(10):8-9.
  [3] 张照.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区生态效益分析[J].山西林业,2020(S1):30-31.
  [4] 仝建忠.山西省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管理模式探讨[J].山西林业,2020(S1):10-11.
  [5] 冯万斌.加强营林造林工作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现代农业研究,2020,26(9):98-99.
  (责任编辑:赵中正)
其他文献
摘 要 福建省宁化县的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十分适合水稻的种植,在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为水稻种植提供了全程社会化服务。在此基础上,从人员、经济、技术及政治方面,分析了当地水稻种植全程服务的现状,以及服务环节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针对目前出现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的应对措施,以保证当地水稻的生产效益。  关键词 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福建省宁化县  中图分类号:F326.11 文献标志码:C D
摘 要 农产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农产品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旦农产品安全出现问题,人们的生活健康与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探讨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的意义、农产品质量标准化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现代农业  中图分类号:S42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
摘 要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农畜产品相关的农药、兽药种类越来越多。但近年来,部分企业家缺乏社会责任感,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出现滥用农药、兽药的问题。对此,总结了当前我国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促进农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
摘 要 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竹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竹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创新动力。以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为例,探究光泽县竹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光泽县竹产业发展创新的措施,以优化光泽县竹产业发展。  关键词 竹产业;发展升级;创新驱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C DOI: 10.19415/j.cnki.1673-890x.2021.21.073
摘 要 石斑鱼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低脂肪、高蛋白鱼类,分析其池塘养殖技术,可以使石斑鱼养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池塘养殖石斑鱼时,应选择水源充足,水质干净、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的环境,并按照其生长习性进行养殖,避免鱼群聚集、互相残食,使石斑鱼健康生长。基于此,针对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做出相关分析及推广。  关键词 石斑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S965.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
摘 要 黄土高原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再加上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水土流失显著且表现复杂,成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障碍。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类型可分为流水侵蚀、风力侵蚀及重力侵蚀,黄土高原水土的流失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分析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情况,探讨其作为典型区域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提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生态建设;整治  中图分类号:S1
摘 要 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主要体现在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对气象服务保持观望态度,部分农民质疑天气服务与防灾减灾存在关联性。因此,需要提高气象预报信息的准确性、针对性;对天气预测系统进行完善;强化农业防灾减灾宣传工作;加强气象服务指导生产;发挥气象预警作用等方式,提高气象服务能力,确保更好地为农业防灾减灾服务。  关键词 气象服务;农业;防灾减灾;应用  中图分类号:S1
介绍了通过运用机器视觉的方式,检测在卷烟制造制丝加料环节中香料在烟叶中的有效附着面积,即加料的有效面积。通过此检测方式能够完善在加料环节的有效面积测定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卷烟产品质量。
摘 要 根据阿克苏地区雷达一站2005—2013年的资料分析了阿克苏地区西部(4县1市)境内冰雹天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9年来阿克苏地区西部范围内冰雹天气明显增多,除了天气系统造成的冰雹天气外,北部、西部和西南部的温宿县、乌什县和柯坪县等区域冰雹天气的频次明显增多,且由局地对流天气造成的降雹逐年增多。根据冰雹天气的特征,从2010年起采取了积极的防御措施,收到了较好的作业效益。  关键词 冰雹特
摘 要 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全面落实,部分区域的耕地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耕地土壤环境风险也获得有效的控制,然而我国各个地区的耕地污染问题依旧存在。乡村振兴战略环境下,强化耕地污染土壤修复,有利于实现土壤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为此,分析耕地污染的主要来源,同时分别从物理治理、化学治理及生物修复方式论述目前耕地污染治理的常用方式,分析土地污染修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