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读”钱学森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VA_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走近钱学森》和《钱学森》两本书的学习,既深层次透彻了解了钱学森伟大的一生,也再次见证了叶永烈力透纸背的创作精神。
  钱学森这个名字既平凡而又伟大,平凡得如同隔壁的大叔,伟大得又如顶天立地的圣人。这位在2009年驾鹤而去的历史老人,依然活在我们心中,并时常深深地感动着我们。
  钱学森被评选为2007年度“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组委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凝练朴实的语言,总结了这位爱国知识分子的高尚情操和卓越成就。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钱学森本身就是一本厚重大写的书,他本身留下的财富是难以估量的。但身为肉身的人,谁也脱离不了寿终正寝的自然规律。为使钱学森的精神永存,为让他的事迹励志后人,在钱学森生前,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收集整理钱学森事迹的相关资料,先后推出了《走近钱学森》和《钱学森》两部传记,以寄托人们对已故先贤的纪念和缅怀之情。
  《走近钱学森》42万字,《钱学森》65万字,两部都可谓是大部头作品,大作家写大作品,大作品写大人物,是相辅相成的。在读前一本《走近钱学森》时,我已深深被钱学森的爱国热忱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所感动。我觉得这部书足以涵盖钱学森的丰富人生,之后当《钱学森》又出版时,我就有点惊讶了,出自同一作者之手的两部作品是否有重复的嫌疑?为了比较两本书的异同,我首先从目录一 一“核对”,两本都是由“冲破罗网”“华丽家族”“美国深造”“火箭专家”“一将难求”“两弹一星”“梦圆飞天”“金色晚年”八部分组成,单看目录大标题,是绝对找不出两本书的差别的。由此我内心难免对大作家叶永烈产生了质疑,但我并没有说出来。待真正把这两本书读完,我才深深理解了叶永烈投入大量精力创作两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在《走近钱学森》一书中,作者收集了大量的图片,估计有200幅上下,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本书首次在公共媒体发表面世的。在以图说事的同时,叶永烈又多次实地采访钱学森本人,甚至远涉重洋采访钱学森的旧朋故友,来加大本书的信息量。在整部作品布局材料时,将图片与文字进行了完美结合,使钱学森的传奇人生得以完整地刻画,让读者在事无巨细中对钱学森有了精细化的了解。叶永烈是写传记的高手,多年的写实素养,让他在钱学森丰富人生经历中不惜笔墨,用大开大合的气势,用笔纵横捭阖,整部作品充满了跌宕起伏的阅读快感,使钱学森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在本书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从而给青年一代认识钱老的阅历,感受钱老的爱国情怀,体会钱老的精神魅力,提供了一个完整的阅读空间。
  本书再一次体现了哲学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的真谛。钱学森正是有了广博的知识储备,才得以让他在爱国热情的驱使下,有能量掘动铁块一般的禁锢,在太平洋的两边打了一个来回。毫不夸张地说,本书既是钱学森的个人传记,更是中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发展史,是中国作为大国并迈向强国的崛起史,从而也体现了钱老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发展与强大是紧密相连的这一事实。
  2010年12月,由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再次撰写《钱学森》出版后,我还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完了。要说与《走近钱学森》的异同,我觉得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后者把钱学森变得更厚实了。也就是说,正是由叶永烈的诚实劳动,把一个高高在上的伟人,平民化了起来。尽量使钱学森身上神圣光环退却,去掉了神圣的笼罩物,但却丝毫不减轻他伟人的历史地位,因为伟大寓于平凡之中。
  从书里的文字和图片中不难发现,叶永烈在完成《走近钱学森》后,一点儿也没有放松对钱学森资料素材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为此他北上京都,南下余杭,实地采访在钱老生前身边工作过的人员、同事、学生等数十人,去抢救那些不可多得的第一手材料,把新收集到的资料和图片,和原先《走近钱学森》一书中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于是就有了皇皇巨著《钱学森》。
  在叶永烈所著的传记著作中,其主人翁所处的历史阶段,都有很复杂的历史背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叶永烈直书了钱学森的“敏感问题”,在 “多产岁月”,在“大鸣大放”,在“四清”运动甚至在“文化大革命”中,钱学森去随大流也就在所难免了。
  叶永烈认为钱学森是一个深邃的大海,他的两本巨著,对于这片汪洋大海来讲,是很有限的。因为在叶永烈采访钱学森时,被采访者已是耄耋老人了,沧桑的以往很难再现到脑海里来,更由于钱老的中规中矩,不事张扬自己,他的身世和经历,很多都是他身边人的历史记录或者口述,至于钱学森本心的这座富矿到底还能够开采多少宝藏来,那只能是个未解之谜了。无论怎么说,两部钱学森的传记,如同经久不息的火炬,烛照着来者的道路,在钱学森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来千万个“新钱学森”,去接力他未竟的事业。
  通过对《走近钱学森》和《钱学森》两本书的学习,既深层次透彻了解了钱学森伟大的一生,也再次见证了叶永烈力透纸背的创作精神。出于对钱学森的怀念和景仰,不妨以“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阎肃对钱学森老人富有诗意的评价来结束该文吧:
  “大千宇宙 浩瀚长空,
  全纳入赤子心胸。
  惊世两弹 冲霄一星,
  尽凝铸中华豪情,
  霜鬓不坠青云志。
  寿至期颐 回首望去,
  只付默默一笑中。”
其他文献
思维革命:重塑书业的思考方式我们都承认出版业面临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同了,我们也都承认出版业亟需建新的商业模式,我们也都承认面对这复杂的、不确定的、变革与转型的新时代,我们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自2009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以打造海峡特色鲜明的出版发行集团和文化产业战略投资者为目标,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协作交流、版权贸易和项目合作。
随着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化、迅捷化,对检验科的服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是提高和确保检验科管理水
政府采购盗版书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规则不成市场。有序的市场规则,是发展出版产业的基础,也是培育出版物市场竞争主体的必备条件。我们最近在调查中发现,馆配市场的无序竞争表现得
构建“和谐统一、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新闻出版市场体系、大力推动出版物发行“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