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复合模量与温度关联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来源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lee_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充分理解复合模量的温度特性,采用两种原油生产的10个原样沥青以及其RTFOT后和PAV后沥青,研究其复合模量的双对数分别与不同温度表达方式之间的相关性,首次通过线性拟合关系斜率和截距的关联研究,明确最适合表征复合模量与温度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建立了适合不同老化阶段的数学模型.通过第三种原油生产的3个沥青实测数据与在单一温度下的预测数据的对比,证明数学模型具有简单、准确、实用且更好的普遍适用性.数学模型预测的数据满足复合模量实验方法再现性精密度的要求.
其他文献
采用湿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WOx/SBA-15催化剂,讨论了WOx分散性对烯烃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量影响了WOx在载体表面的分散度,进而影响催化活性;负载量10%的催化性能最佳;高负载量的WOx/SBA-15表面聚集态WOx数目较多,掩盖了活性位点.采用物理吸附、XRD、SEM表征样品织构性质,采用吡啶红外、化学吸附表征了样品的酸性和酸量.反应评价显示10%负载量的10%WOx/SBA-15催化活性最佳,丙烯收率可达50%,丙烯选择性近90%.
苯胺点是表征石油馏分烃类结构和化学组成的物性.采用127个石油馏分的苯胺点实验数据,评价7种基于油品物性的苯胺点关联式估算能力.结果表明:以中平均沸点(中沸点)和相对密度(d15.615.6)为间接变量的Walsh-Mortimer法和Albahri法关联式对苯胺点估算结果的偏差最大,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25.10%、7.89%.Winn列线图法对苯胺点估算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1.27%,但该方法难以拟合为关联式,不适于计算机计算;Linden法、API法、陈雄华法和寿德清-向正为法关联式对苯胺点估算结果的
纳米材料的紫外屏蔽性能及光催化性能会由于材料自身的表面结合能不同而不同.制备纳米氧化锌(NPs-ZnO)、纳米二氧化铈(NPs-CeO2)、NPs-ZnO/CeO2及氧化石墨烯改性氧化锌/氧化铈纳米复合材料(NPs-ZnO/CeO2@GO),并对制备样品进行了XRD、FT-IR、SEM等表征和紫外屏蔽性能及光催化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紫外屏蔽能力:NPs-ZnOZnO/CeO2(0.75)>NPs-CeO2(0.66);并且NPs-ZnO/CeO2@GO的光催化性强于参与实验的其他光催化剂.
形状记忆聚合物(SMP)和可自修复聚合物(SHP)作为“智能”聚合物的代表,成为了本领域最具有活力的研究方向,其中光感型SMP与SHP受到了工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综述了光感型SMP和SHP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近年来最重要并有代表性的文献报道,对该类型聚合物按照可逆光化学反应型SMP、光热型SMP、光致二聚化反应型SHP、光致交联反应型SHP以及双功能型SMP/SHP进行分类.
为达到《巴黎协定》提出的温度控制目标,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标,碳中和成为全球的共同愿景和一致行动.在各国家和地区采取的减排措施中,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成为普遍选择,可再生能源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其中氢能因热值高、零排放、利用形式多样,作为化石能源替代品优势突出而受到普遍关注,有望为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重点碳排放领域的减排脱碳发挥作用.“绿氢”则是真正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是未来制氢的发展方向.“绿氢”要在碳中和路径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要实现大规模、经济地商业化应用.目前从技术角度还面临电解水制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以模拟焦炉气为原料,考察了不同过渡金属活性组分及其负载量、不同助剂及其负载量、焙烧温度对吸附剂脱除COS性能的影响,并采用XRD、BET、SEM等手段对Cu-Cr改性的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和Cr共同改性的活性炭对焦炉煤气中COS的吸附性能最好.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较佳制备条件为:Cu负载量为5.0%,Cr负载量为1.5%,焙烧温度为400℃.反应温度10℃的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吸附剂的穿透硫容为1.47%,且该Cu-Cr改性活性炭吸附剂具有良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出《关于2022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1〕466号,自2022年1月1日起执行,下简称《通知》).《通知》不仅明确了不同类型、不同领域车辆产品的补贴标准,而且还明确: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新能源汽车不再给予补贴.
期刊
针对渤海油田高含水易出砂油井防砂、控水技术需求及目前机械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浓变凝胶实现防砂控水一体化的技术路线.通过开展浓变凝胶控砂性能与控水性能测试,验证选择性控水与防砂一体化技术实施可行性,基于浓变凝胶对储层条件与生产条件适应性评价明确浓变凝胶防砂控水的适应范围,最终形成浓变凝胶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结果表明,浓变凝胶控砂可将储层渗透率损害和出砂率分别控制在13%和0.03%以内,且能够实现油层与水层的选择性封堵;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浓变凝胶耐温超过80℃,耐矿化度45000 mg/L
以Ni、Mo为活性组分,Al2O3-USY为载体,通过向NiMoP浸渍液中添加柠檬酸,考察柠檬酸对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影响.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液中柠檬酸浓度增大,催化剂表面总酸量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当nL/nNi=1.0时,催化剂表面酸量最大;催化剂活性相MoS2堆积层数逐渐增加,平均片层长度逐渐增大.340℃实验条件下,当nL/nNi=1.0时,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脱硫率和脱氮率分别为99.6%、99.7%,优于未添加柠檬酸的催化剂.
以四水合钼酸铵[(NH4)6Mo7O24?4H2O]为钼源、六水合硝酸镍[Ni(NO3)2?6H2O]为镍源、H3PO4为磷源,采用溶液凝胶法制备前驱体,然后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块状NiMoP/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EM、XPS、Raman和N2-等温吸附脱附等测试技术,对NiMoP/C复合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同时通过CV、LSV、EIS等电化学测试手段,对NiMoP/C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催化析氢性能测试.结果表明,NiMoP/C复合材料达到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的过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