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交际、沟通带来了诸多便利,与此同时由于网络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缺陷使得我们当前高校内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一定的考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现状,首先分析了学生思想工作在网络时代所面临的各类考验和挑战,然后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建议和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的研究者和高校管理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工作;措施和建议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但现如今作为网络服务最密集、信息技术最为普及的地点之一,网络在带给高等教育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想工作面临着来自网络的各种挑战。有鉴于此,笔者首先来论述网络时代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一、计算机网络给学生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电子、通讯、软件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动手技能、促进理论水平与实际技能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等诸多优点,使得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的束缚来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技能、开拓眼界,对学生思想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和工具。
另一方面,网络自身所具备的盲目性又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挑战。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不太稳定,他们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同时,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情绪和内在心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很有可能会酿成悲剧,因此这就给我们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二、网络时代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继续强有力地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不管形势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继续强化并巩固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阵地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在利用这些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一根本和关键。
其一,高校可以利用党校、团校等诸多方式来强化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其二,还可以通过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在学生党员中树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典型和先进,以此来带动校园内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踊跃性,构建浓郁的学习氛围。其三,就学习方式而言,教师可以摆脱原有的说教式教育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样式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实际、当前形势等诸多因素来结成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小组内可以就相关感兴趣的论点进行争论,然后教师予以总结和拔高,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了兴趣、增长了见识、坚定了立场。[3]
其次,鼓励学生采取自我教育的方式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上所论述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相对传统、原始,缺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学到的仍旧是生硬的教材内容和枯燥的理论教条,在遇到大是大非时、形势错综复杂时很难辨别真伪。因此,要想使学生自身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重要性,就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管。[4]
具体说来,其一,学校应首先教会学生辨别是非、分清真伪的能力。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大量有害信息肆意充斥,为了保证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有必要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思想的侵蚀。其二,学生自身应学会如何妥善处理各类信息,在判断好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在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也确保了方向的正确性和立场的坚定性。
再次,大力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的德育阵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思想德育建设,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来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形势下,网络范围内的思想斗争错综复杂,高校的学生思想工作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的高校应该通过多种网络形式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可以通过开设理论学习园地、国内外时事热点、国家政策、热点评论、综合新闻、大学生礼仪、党团员风采等论坛栏目来调动学生学习、讨论、参与的积极性,但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自觉过滤一些流入校园网络范围之内的不良信息,让大学生在纯净、绿色的网络环境中自由成长、尽情发挥,逐步增强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5]
最后,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促进思想工作的展开。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例如,各高校可以以“挑战杯”、科研立项为龙头,以文艺晚会、读书节、书评影评讨论会、辩论赛、文学社等各种形式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此举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接触、学习、了解先进的思想理论动态,增强对不良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学得较为完善的思想观念,为其正确、健全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从武:《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2]杨少瑕、秦红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3]苗国厚、黄亚凝:《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4]潘妤妤:《E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探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5
[5]刘秀伦、陈怡怡:《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作者简介:
车作生,1970年8月17日,籍贯:河北秦皇岛,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社区教育。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工作;措施和建议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但现如今作为网络服务最密集、信息技术最为普及的地点之一,网络在带给高等教育各种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思想工作面临着来自网络的各种挑战。有鉴于此,笔者首先来论述网络时代学生思想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一、计算机网络给学生思想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网络时代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电子、通讯、软件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给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实践的平台和机会,对提升学生的动手技能、促进理论水平与实际技能的融合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广泛性等诸多优点,使得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的束缚来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资源提升自身技能、开拓眼界,对学生思想工作的展开提供了一个便捷的途径和工具。
另一方面,网络自身所具备的盲目性又对学生的思想工作提出了挑战。大学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相对不太稳定,他们在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同时,难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信息。这些不良信息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情绪和内在心理,如不能妥善处理就很有可能会酿成悲剧,因此这就给我们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二、网络时代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措施和建议
首先,继续强有力地抓好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放松。不管形势如何发展、科技如何进步,继续强化并巩固已有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阵地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网络时代,教师可以有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学习资源,教师在利用这些创新性教学方式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一根本和关键。
其一,高校可以利用党校、团校等诸多方式来强化基础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这是学校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其二,还可以通过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在学生党员中树立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典型和先进,以此来带动校园内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踊跃性,构建浓郁的学习氛围。其三,就学习方式而言,教师可以摆脱原有的说教式教育形式,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样式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专业实际、当前形势等诸多因素来结成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小组内可以就相关感兴趣的论点进行争论,然后教师予以总结和拔高,使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中培养了兴趣、增长了见识、坚定了立场。[3]
其次,鼓励学生采取自我教育的方式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以上所论述的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相对传统、原始,缺乏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学到的仍旧是生硬的教材内容和枯燥的理论教条,在遇到大是大非时、形势错综复杂时很难辨别真伪。因此,要想使学生自身意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坚持无产阶级立场的重要性,就有必要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管。[4]
具体说来,其一,学校应首先教会学生辨别是非、分清真伪的能力。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大量有害信息肆意充斥,为了保证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就有必要增强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思想的侵蚀。其二,学生自身应学会如何妥善处理各类信息,在判断好各类信息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在最大限度利用网络资源的同时,也确保了方向的正确性和立场的坚定性。
再次,大力建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的德育阵地。《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思想德育建设,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来占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形势下,网络范围内的思想斗争错综复杂,高校的学生思想工作也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的高校应该通过多种网络形式来强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例如可以通过开设理论学习园地、国内外时事热点、国家政策、热点评论、综合新闻、大学生礼仪、党团员风采等论坛栏目来调动学生学习、讨论、参与的积极性,但在此过程中学校要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自觉过滤一些流入校园网络范围之内的不良信息,让大学生在纯净、绿色的网络环境中自由成长、尽情发挥,逐步增强参与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5]
最后,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此促进思想工作的展开。校园文化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例如,各高校可以以“挑战杯”、科研立项为龙头,以文艺晚会、读书节、书评影评讨论会、辩论赛、文学社等各种形式为主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此举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而且有助于学生接触、学习、了解先进的思想理论动态,增强对不良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诱惑,学得较为完善的思想观念,为其正确、健全的人身观、价值观、世界观的确立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向从武:《论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2]杨少瑕、秦红明:《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优秀校友的典型示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3]苗国厚、黄亚凝:《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6.12
[4]潘妤妤:《E时代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教育探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5
[5]刘秀伦、陈怡怡:《信息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作者简介:
车作生,1970年8月17日,籍贯:河北秦皇岛,秦皇岛广播电视大学,研究方向:社区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