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刍议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662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进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必然呈现出高素质的趋势,因此教育必须要有改革和创新。关键就是要破旧立新,实行素质教育。这就需要在教育资源上进行改革,特别是教学方面对教材的定位。作为一线教师应该适应新课改形势,推动历史教学改革。
  关键词:素质教育;新课改;历史教学
  多年来,我国培养人才的方式一直是应试教育,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科技发展,国家竞争增强,高科技人才需求增加,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渐渐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教育要改革,要创新,要有突破和发展。而最需要改革的就是应试教育的模式,转而将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知识能力、个性特长、身心健康等的培养融为一体,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在于课程改革,其中最大的变化来自于教材,它不再沿用原有的通史体例,而变为模块专题式的体例。从教材内容来看,新教材注重了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发展沿革确定一条比较明晰的线索,有较详细的叙述和较深刻的探讨,种种教材体例具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改革的目的所在;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种体例的缺陷,即整体性和全面性被弱化,常见的情形是将一个完整的历史事件分割成若干部分,在分成的若干专题中讲述某一知识点的几个角度;这样势必使历史教学的两个基本特点——全面性和时序性得到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应该过分强调教材本身的弱点,而应该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扬长避短,合理利用,使新教材有助于我们教学,把教学真正搞活。事实上,新课改给我们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有助于发挥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也正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义。那么,我们在这种体例之下,如何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进行呢?
  首先,应该从国家教育改革的层面去理解历史教学改革,明确以下几种认识:
  1. 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实现明确了大政方针,也为中小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初中历史教学必须明白继而遵循这样一种思路,不然很可能会犯方向性错误,以至于走偏。
  2. 考试制度是检验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考什么,怎么考,都会直接影响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初中历史教学必须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
  3. 素质教育教学方式改革的前提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必然伴随着教材改革。教材的编制原则和形式也必然会对我们的教学方式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新课改为初中历史教学方式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4. 素质教育的落实在于教师,以上三个方面的贯彻实施,离不开教育者的领会和执行。
  其次,就教師的主导性而言,教师应该用语言去感染学生,说白了就是要把历史讲“活”。新课改的推行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新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基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与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充分体现,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美国资深教育家梅里尔·哈明在《教学的革命》中说:“不管学生看上去是多么的无可救药,也一定要相信他们能够或马上就会取得显著进步。千万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谁也无法肯定他会在何时取得显著进步。人的潜力比我们绝大多数人所了解的要大得多,也可能超过他们自己所了解的。要相信潜力在任何一刻都会爆发。”他的这段话强调的正是学生的无限可塑性,当创造机会使其发挥出主观能动性的时候,每一个学生都可能创造奇迹。
  再次,历史教师应该尊重历史本身,科学组织教学。历史本身是不具备人为性的,它不随着人的意志而改变,更不能随意扭曲,不然历史就会失去本来的面目和价值。所以,历史教学不能为了取悦学生而忽视历史知识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当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苦练基本功,要激活课堂的源头,恰在于历史教师自身积累的知识水准,唯有“厚积”,才能“趣发”。
  另外,对于不同的学生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不能千篇一律。就学生的主体性而言,我们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而又不能放纵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的教也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对于学生的观点、思想要给予尊重,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教师又不能放纵学生,不能任由学生在课堂上信口开河。对于个性太强的学生就一定要对其进行必要的约束,促使其健康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培养。
  总而言之,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进行教育改革,其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到人才的质量和国民的素质。所以,作为素质教育执行者的一线教师,必须乘新课改的东风,努力改变思想观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的目标鼎力前行。
  参考文献:
  [1]徐学根.互动合作,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探[J].人教网,2012,6.
  [2]梅里尔·哈明.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J].宇航出版社.
  作者简介:
  徐雪梅,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某些知识点学习的某些环节,学生原本十分喜欢的地理学科,也给学生制造了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有效研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困难的方法,也是有效教学的一种象征。本文就对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的方法进行探析。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学习;学习困难;治疗方法  不同职业有很大的差异性,但是本人认为又存在一些相通的道理。医生治病救人需要有一定的方法,而教师教人知识也需要一定的方法。高中阶段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媒体视阈中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分析,阐述了新媒体视阈下对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希望此文可以对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新媒体视阈;道德教育;创新  一、 前言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相比传统媒体,新媒体主要依托着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提供极大便利。但在新媒体给人们生活造成积极影
目的:总结单操作孔胸腔镜术式应用于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通过与同期“三孔法”胸腔镜术式肺癌根治术的多项围术期指标进行对比,综合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关节病型银屑病又名银屑病性关节炎(Psoriatic arthritis,PsA),是一种与银屑病有关的炎症性关节病变,起病隐匿,可累及外周关节和/或脊柱,进行性发展,临床上表现出多样化及多变化的
摘 要:新课标要求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而这些都需要教师将各项资料进行整合后再进行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需要创新的任务。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谈一些有关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
摘 要:本文试图通过分析高职院校的历史教育现状,阐述社会史观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从社会发展的细节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将个人职业发展与社会生活发展紧密联系,推动高职历史教育的纵向深入,培养职业人才小处入手、服务大局的意识。从而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有效补益。  关键词:社会史观;生活化;历史教育  一、 引言  职业院校历史教育是学生构建良好的人文素养,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摘 要:由于地理学科具有特殊性,很多学生感到难以理解,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对于高中地理产生浓厚的惧怕心理,对于当前高中生而言,需要重视加强其思维能力的培养。本文就高中学生地理思维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从多角度探讨更好提高高中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思维;欠缺;表现;措施  一、 学生欠缺地理思维能力的表现  在高中地理课堂的学习过程当中,很多学生都有着相似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很容易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