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敏感、关键时期,本文主要阐述了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组织活动,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耐心观察,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语言 语言表达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在《幼儿教育纲要》中提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语言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从而获得周围的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来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直接感知知识和发展语言。
2、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转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可以不直接回答,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幼儿总结出:"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教幼儿词汇"五彩缤纷"时,把幼儿带到美丽的花坛前,让他们看看花儿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看边说:"红的、黄的、白的……"再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种颜色。他们边点边数,数出了好几种,教师告诉他们:"花儿真好看,五颜六色真漂亮。"幼儿马上理解了词汇的含意,走到另一个花坛时,幼儿自己就反映出来了:"这五颜六色的花儿多美呀!"
2、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
提供幼儿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各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
3、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词不对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4、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要反复多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句子,如:"老师,我要一本书,小葫芦娃。"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一本小葫芦娃的书。"并让幼儿反复说两遍。这样,幼儿渐渐地就会说了。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幼儿离园等一日生活环节注意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还要靠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去发现、去总结。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 语言表达 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在《幼儿教育纲要》中提到,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语言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机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以下经验与大家分享。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1、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的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从而获得周围的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来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直接感知知识和发展语言。
2、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学习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转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从而逐步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如教师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有幼儿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为了培养幼儿的求知欲可以不直接回答,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观察时间后,教师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幼儿总结出:"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在实际观察中,幼儿得出了结论,丰富了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幼儿动手、动脑,发展了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分析比较和判断的能力。教育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经常保持主动、积极的情绪,使之求知欲旺盛,爱动脑筋思索,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从事物间的联系中,初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概括,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语言能力。另外,在语言教育活动中,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教幼儿词汇"五彩缤纷"时,把幼儿带到美丽的花坛前,让他们看看花儿都有什么颜色。幼儿边看边说:"红的、黄的、白的……"再让幼儿数一数,有多少种颜色。他们边点边数,数出了好几种,教师告诉他们:"花儿真好看,五颜六色真漂亮。"幼儿马上理解了词汇的含意,走到另一个花坛时,幼儿自己就反映出来了:"这五颜六色的花儿多美呀!"
2、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
提供幼儿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各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
3、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词不对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
4、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要反复多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句子,如:"老师,我要一本书,小葫芦娃。"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一本小葫芦娃的书。"并让幼儿反复说两遍。这样,幼儿渐渐地就会说了。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可以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形成了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幼儿离园等一日生活环节注意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利用文学作品,如故事、诗歌等,向孩子进行教育,培养孩子"语言美",学到了礼貌言行,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用礼貌语言进行交往。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还要靠教师不断地在教学中去发现、去总结。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得到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