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足球课堂的“足球味”

来源 :中国学校体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传统的小学足球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关注足球技术的传授,对学生的足球基础缺乏深入了解,足球课堂常陷入某项足球技术教学的境况,丢掉了足球运动的原有魅力,弱化了足球的育人功能,使原本应该充满快乐和情感的足球课堂达不到预期效果。
  如何改变现状?笔者认为教师应当把足球课堂的“足球味”找回并带给学生。足球赛场上的个性张扬、身体对抗、团队合作、裁判规则……赛场外热情的球迷、舞动的队旗、嘹亮的队歌……尽显了“足球味”。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将其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学习足球技术的同时能够真正地感受到足球的文化,体验到足球的魅力,从而,产生持续学习足球的兴趣,唯有如此,足球课堂地学习才会有深度和广度。
  在一次市级体育教研活动中,笔者执教四年级《守门员技术:单腿跪撑接地滚球》一课,进行了尝试性的教学改进,感受良多。
  二、案例描述
  水平二(四年级)《守门员技术:单腿跪撑接地滚球》,人数40人,器材:标志盘22个,足球20个。
  1.准备部分
  师:“同学们,足球被誉为世界第一运动,有无数奔放热情的球迷,你们知道球迷加油时的动作有哪些吗?”学生开动脑筋,回忆在电视或球场看到的球迷庆祝的方式,有的回答“鼓掌”,有的说“跳跃”,还有的做出蹲和起的“人浪”动作。
  教师趁机播放《球迷之歌》音乐,创设本校球队参加比赛情境,号召学生为校足球队加油助威。在音乐伴奏下,教师带领学生用“鼓掌、搭肩跳、人浪”等组合动作一起为校队加油,学生边做动作边高声呼喊“加油”,个个充满热情,十分投入,在此起彼伏的互动口号声中,俨然成为一群快乐的小球迷。音乐结束,教师小结道:“同学们,今后同家人或朋友看足球比赛时可以用今天所学动作,为自己喜爱的球队加油!”“好!”学生兴奋地回答。
  2.基本部分
  本课重点:判断准确,快速移动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需要将知识点的教学置于复杂情境之中,引导学生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去解决体育健康实践中的问题[1]。也就是说,学生能在篮球比赛中灵活运用行进间投篮,该学生则具有了行进间投篮的能力;相反,另一名学生也会行进间投篮,但在比赛中却未使用或者运用得不好,那么他就没有具备行进间投篮的能力。因此,在真实的情境下,设计练习内容时,让学生学会技能、运用技能很有必
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学校体育和学生体质健康再次受到代表和委员们的广泛关注,“把体育列入中高考必考科目”的建议更是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  一、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刻不容缓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程红5月25日在政协大会上发言指出,我国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有些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她建议,切实加强学校体育
一、明确体育教学中运用教学比赛的意义,师生练有所指  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以及研讨中辽宁刘春放、单友明、杨水霞、孙伟、山东孙雷、四川张知友等老师的观点,体育教学中运用教学比赛的意义总结如下:教学比赛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锻炼的动机,激发学生表现的欲望等;通过教学比赛能够检验学生随堂学习的效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利于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通过教学比赛学生会学
一、案例背景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体育课上佩戴口罩已经不再是硬性规定,而作为教师面对部分学生仍然坚持戴口罩的现象,通常会选择包容的态度,猜测学生是出于自我保护或因身体不适怕影响其他人的原因仍戴口罩。但一位体育课上乃至其他课上从未摘掉口罩的男生小A进入了我的视线,之前我只是觉得好奇,直到有一天体育课上进行400m跑测试时发生的故事才让我逐渐关注和发现了他口罩背后的“秘密”。  二、案例描述
一、案例背景  每学期笔者所在学校体育组都要进行一次“常态课教学主题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笔者选择了“侧向投掷垒球”教材,投掷教材练习密度小,安全系数低,那么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各种练习手段和组织方法来提高投掷课的练习密度成了笔者这次探索的主要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思考并在不同班级试教后,笔者尝试了部分教学方法,在四年级(1)班上了一节完整的“侧向投掷垒球”课,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2020年2月28日,《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官网发布《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获奖名单,在“案例选登”版块的88人“入围案例”名单中,沈阳市于洪区两位教师的名字映入眼帘,在“案例摘录”版块的226人“入围案例”名单中又出现了另外两位教师的名字。于洪区共有四名教师获奖,在辽宁省21名获奖选手中占了四席之位,于洪区教育研究中心获得“第四届全国学校体育优秀教育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优秀组织奖
运动能力无论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构成,还是对学生未来从事基本或专项运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從目前有关运动能力培养的角度来看,不仅存在一些不良现象,而且尚未精准把握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在学生运动能力培养方面未明显改观。笔者从一体化的角度探讨运动能力若干现象,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其根源,对更好地认识和把握运动能力的培养具有关键性作用。  一、从多视角谈运动能力现象  通过多角度分析发现,运动能力在认识和
一、器材摆放要有适当间距  案例呈现:在《技巧:多种形式的直体滚动练习方法》课中,教师安排了四大组、八小组以分组轮换的形式在四个区域内进行多种形式的直体滚动的游戏练习,其中在”V”字形的直体滚动练习中,部分学生在滚动过程中会出现:为了避免同伴间头与头等身体部位的碰撞,停下来等前面学生过去后才继续练习。上课教师由于在各个区域巡视,并未发现,每一组都出现了上述现象。  分析:教师在利用器材进行布置场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因此让中华传统文化赶上时代、引领未来正成为文化传承的“现在进行时”。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颗明珠,需要体育人将这一国粹发扬光大。  武术教学中,由于需要定型的动作比较多,常会导致武术课的整体练习密度偏低,如何创新设计与实施武术教学中的体能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依据江苏省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二次备课与课堂教学评选活动中的水平二(三年级)《武术:冲拳、推
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弘扬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切实推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展示全国中小学龙狮运动推广成果,2019年5月23日—24日,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舞龙舞狮分会、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工作领导小组、全国舞龙舞狮进中小学工作指导小组主办,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山东省日照市东湾区教育和体育局协办,山东省日照市新营中学承办的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