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扮演教学在儿童保健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探索"角色扮演"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学中的作用,了解"角色扮演"教学对儿童保健教学中发育与行为相关内容的影响。

方法

将191名2011级儿科系本科学生按班为单位分组,每班再分3小组,每组9~10人,并提供参考资料及网络资源链接。要求每小组分别以不同临床分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学习、生活为主干自行编排短剧。学习第3周,分班分组进行表演并评奖;教师点评及补充相关知识。第4周,大课再次讲授该病的概念、临床表现、分型、治疗等内容;学生登陆网络教学平台并完成问卷。网络教学平台系统根据学生完成问卷情况自动生成相关数据,提取生成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50.3%(96/19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很好",43.7%(83/191)的学生认为"好";33.2%(63/191)的学生认为该教学对自学有"很大帮助";29%(55/191)的学生认为对拓展临床思维有"很大帮助"。针对是否在示教后仍需进行相关大课教学的问题,59.5%(114/191)的学生认为"仅需补充部分知识"。

结论

"角色扮演"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适应未来临床工作需要,提高其对疾病识别、判断及诊断的能力;同时,应对相应大课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旨在评价左心室4极导线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中的疗效。方法纳入安徽省立医院心内科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113例CRT患者,根据左心室导线的类型,分为4极导线组(37例)和双极导线组(76例),随访6个月,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患者急性血流动力学、心脏结构及同步性指标,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服用药物、心功能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期刊
目的探讨左心室流出道(LVOT)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心律失常(VA)的心电图特征及射频消融方法。方法研究纳入2006年7月至2015年8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163例LVOT室性早搏(PVC)/室性心动过速(VT)患者。根据标测及消融结果分为4个亚组:左冠窦(LCC)组、右冠窦(RCC)组、左冠窦下的左纤维三角(ILCC)组和左右冠窦交界(L-RCC)组。选取同时期经导管
期刊
期刊
期刊
针对来我院实习的放射技术专业学生,在食管癌同步整合加量调强放射治疗教学中,除按常规安排放射治疗技术带教外,借鉴"素质冰山模型",增加了"冰山以下部分"中社会角色、自我认知、特质和动机方面的素质培养,强化实习生服务意识、奉献精神、情绪管理、医患沟通技巧等。初步实践显示,相应举措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养成,并间接提升了医疗服务中的患者满意度。
全科医生培养是完善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关键。遵义医学院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中,以6位一体的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医学人文为引领,优化全科医学特色课程,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致力于为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高素质全科医疗人才。
基于"网络实践平台",本课题组对研究生循证医学教学进行了模式创新。一方面改革教学内容,突出实用性,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主题模块两部分,其中主题模块与医学不同专业的需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重组教学过程,重在实践,将教学过程分为集中授课、线上实践和线下讨论三部分,有效加强师生的交流和互动。对硕士研究生的初步应用结果显示,接受该模式教学的学生的满意度及综合成绩高于接受传统教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