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对杨树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ulh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究林分密度和种植点空间配置对树木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影响,了解杨树Populus在生长季的碳代谢特征.[方法]试验林分以密度为一级因素,种植点配置为二级因素,采用嵌套设计.于\'南林95\'杨P.×euramericana \'Nanlin 95\'生长季(7月)选取叶、枝、树干和粗根4个器官,测定各个器官中NSC (可溶性糖和淀粉)的质量分数.[结果]在生长季,杨树各器官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叶、根、枝、干,淀粉质量分数从大到小依次为干、根、枝、叶.不同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的杨树叶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差异极显著(P<0.01),根中可溶性糖和淀粉质量分数受种植点配置影响极显著(P<0.01),总体上枝和树干受林分密度和种植点配置影响差异不显著.尽管林分NSC总储量在2种密度间(278和400株·hm?2)差异不显著,但林分NSC总储量在种植点配置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生长季,苏北地区杨树优先将碳资源供给地上部分,其中首要的储存器官是树干.一定密度范围内(278~400株·hm?2),杨树叶中可溶性糖随林分密度增大而升高.林分密度相同时,正方形的种植点配置方式更有助于杨树个体对NSC的积累,促进植株生长发育,增强林分的固碳潜力.
其他文献
为了分析生态净化工程在不同季节对微污染原水TP削减效果,对某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进行了研究.原水TP含量年平均为Ⅳ类水质,经工程净化后,TP含量下降明显,出水口TP含量维持在Ⅱ ~ Ⅲ类水质标准.春夏秋冬四季T P(总磷)去除率分别为:67.76%、76.42%、41.15%、28.57%;T P单位面积去除量分别为:11.92 mg/(m2·d),23.35 mg/(m2·d),8.27 mg/(m2·d),4.81 mg/(m2·d).四季T P去除效果的差异主要由原水TP含量、微生物活性和植物生长状况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河道排水防涝任务也在不断加重.“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更是赋予了城区河道“生态修复、雨水调蓄”的新功能.以邢台市牛尾河治理提升为例,在研究河道现状和水文条件的基础上,针对牛尾河在防洪排涝、水资源短缺、生态修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具体的拓宽河道、多源引水入河、提升生态景观的治理措施,使得牛尾河既满足防洪排涝需求,又满足生态景观要求.
[目的]构建数量化指标以定量表达林分树种组成特征,是精准经营管理森林的技术基础.[方法]应用生物多样性理论,根据树种组成的特性和经营管理要求,构建了林分树种组成多样性指数(ISCD).采用“十分法”,分析了不同树种数下指数的变化规律及基本特性.以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浙江省322个针阔混交林样地为应用对象,对ISCD与现有的α多样性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ISCD涵盖了林分中树种数、树种相对多度和树种蓄积比例等信息,突出体现树种数的同时,充分表达了树种组成的均匀性与混交程度.ISCD可完整、独立和有效
[目的]植物水力系统需要对不断变化的水分环境做出适应性调整,因此,量化植物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在不同水分状况下的关系,将有助于理解植物的适应策略.[方法]以亚热带7种裸子植物和7种被子植物为研究材料,对比分析不同生境中(自然生境和人工生境)植物的栓塞抗性(植物导水率损失50%的水势)、输水效率和解剖结构的性状差异,探究植物水力性状与木质部解剖结构的关系.[结果]① 在不同生境下,自然生境植物的输水效率(Ks)较大,栓塞抗性(P50)较小,且植物解剖结构性状对不同生境植物水力性状具有一定指示性.② 相关
[目的]木质部解剖结构是植物水力功能和水分利用策略的基础.散孔材和环孔材的导管分布和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对2种材性树种木质部解剖结构和水力功能的关系进行比较,有助于理解不同材性树种的水分适应机制.[方法]选取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自然保护区中的3个散孔材树种(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旱柳Salix matsudana、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和3个环孔材树种(槲树Quercus dentata、楝Melia azedarach、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
目前在园林绿化中,较为传统的花箱一般是顶部开口的种植容器,这种园林花箱只有在顶面可做种植,其栽植形式单调,栽植空间和绿化面积有限,且花箱结构单一、立体层次感不强.为此,设计了一种新型园林花箱,通过花箱侧面的凹槽结构设计实现花箱的多维度立体绿化,同时该花箱兼有座椅、照明等多功能性,具有可移动性、灵活性、广泛应用性等特点.该多功能性园林花箱可按需整合多种园林要素,且有效提高了绿视率,是传统花箱形式的转型,为空间有限的硬质景观绿化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
[目的]构建杨梅Myrica rubra一元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为杨梅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及生物量精确估测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基于48株杨梅标准木实测数据,在以地径、树高、冠幅为自变量建立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基础上,运用非线性误差变量模型法,对浙江仙居县杨梅人工林相容性单株生物量模型进行研究. [结果]拟合出的独立单株生物量模型中,以地径(x1)为自变量的幂函数模型决定系数为最大,叶片生物量(y1)、枝干生物量(y2)、根系生物量(y3)及总生物量(y0)模型分别为y1=0.004x12.795、y2=0
随着园林博览会在全国各地广泛举办,园博展园这种造园类型体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但同时同质化程度增高,造园效果参差不齐.通过展园案例的介绍,阐述了多种造园经典手法,并重点剖析了“小中见大”手法在实际运用中的意境表达,以提升展园及类似造园项目的建设水平.分析了湖北省第二届园林博览会中的展园“武汉园”“江陵园”“公安园”,发现“小中见大”特别适用于面积小但精神内涵大的文化景点,园林博览会中的展园正属于此类型.此手法需通过欲扬先抑、曲折游线、缩小景物尺寸、借景等具体方法,以时间换空间,让游人在密集且有文化深度的景点
[目的]量化环境要素对山西省中条山油松Pinus tabuliformis人工林下物种分布影响,为进一步揭示中条山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中条山油松人工林样地植物和土壤调查数据,分析环境因子对油松人工林下物种分布的影响.[结果]环境因子对灌木、草本、藤本物种分布的解释率(校正解释率)分别为45.7%(34.5%)、37.0% (20.4%)、43.4% (30.6%);油松林下物种分布主要受非生物环境影响,海拔和土壤通气性是影响该地区物种分布的关键环境因子;灌木和藤本分布主
为探究宁夏盐池县盛产期黄花菜最优灌水量,在生育期内,对盛产期黄花菜外观指标、产量、净收益及土壤含水率等进行了测定.试验以宁夏吴忠市盐池县花马池镇试验基地黄花菜为研究对象,采用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方式,以甘肃大乌嘴为材料进行了单因素实验,设置灌水量5个水平,按当地农户灌水量(3450 m3/hm2)、施肥量(675 kg/hm2)及灌溉方式作为CK组,共6个处理,进行相互对比,并对外观指标、产量和净收益等进行了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灌水量小于3000 m3/hm2时,灌溉水主要储存在0~40 cm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