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麦区96份小麦育种材料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来源 :南方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all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西南麦区小麦育种材料的遗传多样性,为云南小麦育种的亲本选择及优质资源挖掘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对种植于云南楚雄的96份西南麦区小麦育种材料的11个数量性状和5个质量性状进行调查和测定,计算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并利用这些数量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96份小麦育种材料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均大于质量性状;11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33.83%,其中白粉病的变异系数最高(70.28%),生育期的变异系数最低(4.35%);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6591,其中每穗粒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701),粒质和叶锈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9461);5个质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25.93%,其中粒色的变异系数最高(55.05%),壳色的变异系数最低(0.0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383,其中穗型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1.1892),壳色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0.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1个数量性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产量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52**和0.479**,P<0.01),与分蘖数和叶锈病呈显著正相关(r=0.213*和0.245*,P0.05).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主要信息集中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7.721%,因子1为产量相关因子,因子2和因子4为抗病性相关因子,因子3为生物量相关因子.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阀值为0.785处将供试材料分为六大类群,且不同类群表型性状存在一定差异,各类群均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结论]不同地区的材料性状特征存在一定差异,但各地区间小麦育种材料的交流致使部分品种材料具有相同的性状特征.在育种实践中需在当地开展鉴定,分析所引进材料的特征特性,同时杂交组配时应优先考虑亲本的优势性状互补,其次才考虑地理来源.
其他文献
为了探索不同培养基配方对桑黄菌丝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培养基配方,通过添加不同种类的碳、氮源及辅料,研究桑黄母种和原种培养基以及出菇袋料配方对桑黄菌丝长势、生长速度和生物学转化率和子实体活性成分的影响,从而筛选得出桑黄母种最佳培养基配方为2%玉米粉+2%琼脂+3%葡萄糖+0.1%KH2PO4+0.075%MgSO4;最佳原种培养基配方为20%桑枝屑+50%麸皮+22%棉籽壳+5%玉米粉+1%蔗糖+1%石灰+1%石膏;最佳出菇袋料配方为45%桑枝屑+30%杂木屑+20%麸皮+2%玉米粉+1%蔗糖+1%石灰+
为探索桑叶在动物养殖中的研究及应用现状,综述了桑叶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理作用,桑叶在畜类动物(猪、羊)养殖和禽类动物(鸡、鹅)养殖中的应用以及在动物饲养中的4种应用形式.提出了桑叶在动物养殖中的应用方向为应深入展开桑饲料系列品种的选育工作,加大饲用桑叶加工工艺处理的研究力度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桑叶活性物质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提高禽畜产品的品质,以期为桑叶动物饲料开发及改善动物肉(蛋)类的品质和风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由于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广泛使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量成指数增长,怎样准确并且简便地建模无线信道也成为了 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与此同时,基于簇的信道模型由于其能在保持信道模型准确性的同时降低复杂度的优点,得到了广泛使用,也被大多数组织写入了信道标准模型方案。而且使用聚簇算法对信道多径进行聚簇也是极其重要的一步。现在比较常用的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聚簇算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在航天领域有了越来越深入的探索。为了进一步提升航天测控系统的频谱资源利用率,本文研究了航天测控网动态时变信道下的智能频谱感知策略,分别在单用户和多用户的频谱感知场景下,提出了智能化的改进方法,提升航天测控系统整体认知水平。本文首先研究了单用户的本地频谱感知算法,验证了其在不同信噪比下的感知性能。其次针对其动态时变信道下噪声不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信道噪声识别感知
2021年11月19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刘小明到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调研厅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情况.rn刘小明参观了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厅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集中展示,以及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蚕桑科技文化展示中心、人工饲料养蚕示范基地.广西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广西特色作物研究院、广西兽医研究院、广西水牛研究所、广西畜牧研究所、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等7家农业农村厅厅属科研院所集中展示了其自主研发的科研成果,并就如何落实自治区“科改三十三条”和开展科技强桂三年行动的情况作了汇报.
为了深入探索干旱对桑树等植物的影响和危害以及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反应,从干旱胁迫的概念、干旱对桑树等植物的影响和危害、植物对干旱适应性反应以及在今后植物应用中的展望4个方面阐释了植物尤其是桑树在遭受干旱后,为响应干旱胁迫,在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分子水平作出的一系列适应性改变,为桑树等植物的抗旱机制研究和抗旱品种改良选育的工作提供参考.
移动Ad Hoc网络(MANET网络)作为一种复杂的分布式无线网络,具有节点位置不固定、网络拓扑改变快、无线自组网、去中心化、多跳传输等特点,是无人机群组网通讯的最佳选择。在突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时,无人机群作为应急通讯的首选,必然要求无人机群能够快速组建网络,动态感知网络态势,无需基站进行通讯等要求。因此面对自然灾害等紧急救灾环境,无人机群之间信息的快速传输及交互显得尤为重要。正是因为该网络中节点位
[目的]对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表达分析,为探究该家族基因的作用机制及小麦遗传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拟南芥NPR1家族蛋白序列为参考序列,从小麦基因组中鉴定出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分别利用RNA-Seq原始数据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小麦NPR1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胁迫下的表达水平.通过STRING在线网站构建TaNPR1s蛋白的互作网络.[结果]共鉴定获得20个小麦NPR1基因家族成员,其编码蛋白的不稳定指数均大于40
为了有效防控蚕病发生,阐述和分析了广西近几年家蚕病毒病、细菌病、真菌病、微粒子病等主要蚕病以及家蚕农药中毒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各类蚕病的发生与温度、湿度有密切联系.高温多湿条件下各类主要蚕病均易发生,家蚕农药中毒与周边作物使用农药情况存在密切联系.针对蚕病防控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加强饲养管理、确保正确消毒、合理使用蚕药、细化品种研究、加强桑园管理、规范蚕种生产经营及技术培训等建议,为有效防控蚕病发生,提高养蚕成功率,促进广西蚕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模数转换技术是现代社会实现信息化的基础。光采样电量化模数转换器由于同时拥有光采样的优异性能以及电量化编码的成熟技术,一直是当前研究的热门方向。其中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时间交织光模数转换器能够在保证采样端高采样速度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对后端电量化系统的性能需求,因此备受瞩目。目前主流的基于时分复用技术的时间交织光模数转换系统,其采样部分大多采用锁模激光器作为采样脉冲源,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光学腔调节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