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但是如今的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不爱阅读,这几乎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感到有点头疼问题,如何能让学生爱上并学好阅读呢?本文从激发兴趣、图书助兴、授之以渔、分享阅读成果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
关键词:阅读 兴趣 细读法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但是如今的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不爱阅读,这几乎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感到有点头疼问题,如何能让学生爱上并学好阅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的接受,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方法有:
(一)情景激趣
兴趣形成的场景,气氛。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必须注重情景的创设。可以用课件,电教远程教学或多媒体手段,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以音乐,能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篇课文时,展示《海底世界》的课件,同学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个个都张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丰富多彩的海底奇景,时不时由衷的发出惊叹,老师借机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世界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下子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这样,就使学生在愉快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到了知识。
(二)故事激趣
故事激趣分两步:第一步老师讲故事。第二步学生自己讲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每天上课时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有激发他们同情心爱心,憎恨罪恶的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有能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英雄人物故事,如《刘胡兰》《王二小》等;有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科学故事,有歌颂勤劳、献出爱心的故事。他们听着就会对故事产生兴趣从而迷上了故事,他们还学着老师讲给别的同学听,所以第二步就是让学生们自己讲故事,以开火车的形式讲,人人都有份。当他们讲完听来的故事以后就会自觉地找故事,这样就自然地爱上了读书,故事不但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口才,也陶冶了他们的思想。
二、图书助兴
1、看书是孩子们很快乐的事情,每周星期三第六节,我就让孩子们走进学校的图书室看书,学校的图书室分门别类地摆满了图书。只要他们一进入图书室,便能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总有一本让他们爱不释手的好书,这样他们便会很快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2、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可以推荐一些优秀图书,激励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授之以渔
对于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上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进而运用到写作上,为此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略读法
这种方法是指有利于学习和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有关的书报里面的片段、篇、节也就是那些好词、好句、好段。把他们摘抄到本子上,以便学以致用、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也提高了其阅读能力。
(二)细读法
1、了解文章大意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组织材料的方法,先分纵横思路:这类文章大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或按时间先后来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楚文章写了谁,什么事?事情的发生原因、经过和结果。如《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写翔翔找帽子是按:丢帽子→找帽子→不要帽子(让鸟儿做窝),这样我们很快就知道了文章的大意。再分横向思路:这种思路的文章一般是写景状物的,它是按实物的特点安排材料,以总分结构出现。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文章,开头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咯可爱的地方,围绕这个中心,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来描述西沙群岛风景的美丽和物产的丰富,最后总结它的美丽富饶首尾呼应,这样全文的脉络就清晰了。
2、读懂每一句话
了解文章的大意只能是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还不够,还要读懂文章的每一句话。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特别是中心词,来读懂句子的意思;其次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再要联系时代背景来弄清句子的意思。
3、读懂每一段自然段
首先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语,再理清层次。
4、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把各段大意串连起来,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中心;然后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还要教会他们把从阅读中得到知识学以致用。
四、分享阅读成果
除了让学生多读书外,还要及时检查督促。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以定期进行阅读展示和评比。如定期开故事会,展示大家阅读收获和带来的乐趣;再者可以进行不同项目的评比,比如:文明阅读奖、坚持阅读奖、博览阅读奖等等。
阅读是无止境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关键词:阅读 兴趣 细读法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阅读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阅读能力的强弱,与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增长见识,以及培养自学能力等方面都有密切联系。但是如今的孩子就是不喜欢看书,不爱阅读,这几乎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感到有点头疼问题,如何能让学生爱上并学好阅读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说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的接受,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方法有:
(一)情景激趣
兴趣形成的场景,气氛。要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就必须注重情景的创设。可以用课件,电教远程教学或多媒体手段,生动有趣的画面,再配以音乐,能产生良好的视听效果,使学生大开眼界如同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海底世界》这一篇课文时,展示《海底世界》的课件,同学们的情绪都非常高涨,个个都张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丰富多彩的海底奇景,时不时由衷的发出惊叹,老师借机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世界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下子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们纷纷发言这样,就使学生在愉快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到了知识。
(二)故事激趣
故事激趣分两步:第一步老师讲故事。第二步学生自己讲故事。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每天上课时可以给孩子们讲一个故事,有激发他们同情心爱心,憎恨罪恶的的故事,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有能让他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的英雄人物故事,如《刘胡兰》《王二小》等;有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的科学故事,有歌颂勤劳、献出爱心的故事。他们听着就会对故事产生兴趣从而迷上了故事,他们还学着老师讲给别的同学听,所以第二步就是让学生们自己讲故事,以开火车的形式讲,人人都有份。当他们讲完听来的故事以后就会自觉地找故事,这样就自然地爱上了读书,故事不但使学生们学到的知识,锻炼了他们的口才,也陶冶了他们的思想。
二、图书助兴
1、看书是孩子们很快乐的事情,每周星期三第六节,我就让孩子们走进学校的图书室看书,学校的图书室分门别类地摆满了图书。只要他们一进入图书室,便能找到自己喜欢看的书,总有一本让他们爱不释手的好书,这样他们便会很快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2、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把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可以推荐一些优秀图书,激励学生阅读。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被推动,纷纷要求借书阅读,在读书中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实践证明,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三、授之以渔
对于阅读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马上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进而运用到写作上,为此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略读法
这种方法是指有利于学习和写作的需要,有选择性地阅读有关的书报里面的片段、篇、节也就是那些好词、好句、好段。把他们摘抄到本子上,以便学以致用、这样既丰富了他们的语言积累、也提高了其阅读能力。
(二)细读法
1、了解文章大意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也就是组织材料的方法,先分纵横思路:这类文章大都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或按时间先后来安排材料。读这类文章我们要弄清楚文章写了谁,什么事?事情的发生原因、经过和结果。如《帽子和鸟窝》这篇课文,写翔翔找帽子是按:丢帽子→找帽子→不要帽子(让鸟儿做窝),这样我们很快就知道了文章的大意。再分横向思路:这种思路的文章一般是写景状物的,它是按实物的特点安排材料,以总分结构出现。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文章,开头写了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咯可爱的地方,围绕这个中心,分别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个方面,来描述西沙群岛风景的美丽和物产的丰富,最后总结它的美丽富饶首尾呼应,这样全文的脉络就清晰了。
2、读懂每一句话
了解文章的大意只能是从整体上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这还不够,还要读懂文章的每一句话。首先要抓住关键词,特别是中心词,来读懂句子的意思;其次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再要联系时代背景来弄清句子的意思。
3、读懂每一段自然段
首先抓住中心句或中心词语,再理清层次。
4、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把各段大意串连起来,组成文章的主要内容;再抓住记叙文基本要素归纳文章中心;然后抓住几个主要问题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三)读写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为此我们除了教会学生如何阅读,还要教会他们把从阅读中得到知识学以致用。
四、分享阅读成果
除了让学生多读书外,还要及时检查督促。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可以定期进行阅读展示和评比。如定期开故事会,展示大家阅读收获和带来的乐趣;再者可以进行不同项目的评比,比如:文明阅读奖、坚持阅读奖、博览阅读奖等等。
阅读是无止境的,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积极拓展渠道,让学生爱上阅读,让学生徜徉在书海中,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