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案教学的问题与策略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语文学案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语文能力为重,强调创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气氛,强调语文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案“习题化”
  一些教师认为语文学案不过是教学内容习题化,在设计学案时没有经过认真研究,把学案变为教案的翻版,只是把教材内容简单地编织成一个个习题,甚至机械照搬课本内容,连编排顺序都完全一样;也有些教师把学案变为试卷,收集与罗列大量的试题,大搞题海战术,教师如果按这样的学案进行教学,必定会造成学生去抄课本,死记硬背教学内容,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试题,整堂课就成了师生对答案的过程,根本无法实现学案教学的优势。所以,学案绝不是单纯的的练习作业,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案,要防止把学案搞成又一本“习题集”,从而加重学生的负担。在学案教学的设计中,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拓展练习是必需的,但是,它不同于同步练习。在学案设计中,要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要重视问题的探究,同时,更要重视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发现感悟、学法的指导与实践。
  2.学案“教材化”
  一些教师上课连语文课本也不带,只拿一张学案走进课堂,课堂上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教学,把学案变成“教材”,师生就一张学案进行学习,完全是讲解学案,不是“用教材教”,而是教“学案”。语文课本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文一般都文质兼美,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语文教学必须要进行文本细读,走进文本,深入文本。语文学案应该是指导学生如何走进文本,进行有效的生本、生生、师生多重对话。语文学案要让学生拿起书本进行阅读、感悟、发现,并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与文本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放下书本,拿起学案,这是本末倒置。不要把语文学案“教材化”,语文学案只是语文学习的素材之一,一种语文课堂学习资源,一个凭借,只是进行文本细读的方法指导或操作流程。
  3.学案“问题化”
  不少学案设计的问题显得过浅、过多,缺乏思考的力度,更缺乏思维的厚度和宽度,一张学案的文本解读都是一些问题的系列化,实际上这是“满堂问”的变式,学案教学存在严重的问题化。当然我们认为问题是导学的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在学案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是重要的。笔者认为,教学中一是要把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提,由学生提出,因为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在学案中一定要多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现成答案的主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最大限度地发挥学案的导学价值。
  4.学案“整齐化”
  学案教学要面向全体,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实施分层教学,关注生情,关注学情。学案应从所教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基本能力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设计成有层次的、阶梯性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这样,借助学案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发挥学案应有的价值。
  二、解决语文学案教学问题的策略
  1.学法指导
  学案教学关键在于学法指导,宗旨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老师要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变教学为导学,教师要真正领会“导学”的真谛,深入学生,指导学法。如课前将学案发给学生,正确的做法应该引导学生使用好学案,教给预习的方法,如何进行字词摘抄、如何进行搜集作者资料、如何进行质疑等。然后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2.分层递进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这里“分层”是为了确保教学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适应,“递进”则是不断地把最近发展区变为现有发展水平,从而使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作业的设计,对于同一篇课文内容,可针对基础题、能力题、提高题、拓展题等分层次进行练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细读文本
  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基于新课程标准,把教材当作素材、范例、凭借,通过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依托学案,引导学生“走进教材”。 “走进教材”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文本细读的过程应该是在对言语的感悟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互动。解读文本,是一种以自己的心灵为触角去探索另一个或熟悉或陌生的心灵世界。文本细读,让读者能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与肌理,质疑隐藏在作品中的缝隙,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当学生能够带着问题、矛盾、困惑、方法、理解走向自我、走向同伴、走向教师的时候,就意味着“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通过学案得以充分彰显。
  借助学案和学生预习的问题,进行深入地文本细读,走进文本,学有所得,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行思维的碰撞,优化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潜滋暗长起自己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学案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初中语文学案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举措,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体现了以生为本、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先进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初中语文学案应与时俱进,创新形式,走进文本,贴近生活,有效生成,以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全面提高初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局势决策原理,利用目标赋权获得加权局势决策方法,综合芋10个主要性状指标,分析列出了各参试品种的优劣次序,结果与生产实际一致.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数学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素养不只是用计算能力的高低和解决书问题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用数学的方法理解解释实际问题,能从现实的情境中看出数学问题,这是具有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数学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提了出来,这对每个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如何理解数感,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值得研
随着软件应用的越来越广泛,计算机软件的可靠性变得越来越重要,据统计,在硬件软件混合系统中,系统失效的主要原因来源于计算机软件的失效,因此,系统中的软件的可靠性是提高系
会议
任务型教学模式秉承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从任务型教学的内涵,设计原则和模式设计等几方面阐述了一些拙见,以供商榷。  一、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首次将“任务型”教学付诸于实践的学者是普拉布 教授。1979年,他在印度中南部的班加罗尔把当时看来很激进的理论假设应用于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包括三个环节:前任务、任务环和语言要点。其中任务环是核心部分,任务的设计
本论文主要研究多模块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分配技术的设计与实现技术,全面分析并讨论了软件可靠性分配的三种模式框架:RCCM模式框架、BCRM模式框架和BCUM模式框架,从实用角度扩
介绍了单性结实在蔬菜生产中的意义,综述了目前在蔬菜单性结实的生理机制研究和遗传育种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单性结实育种的应用研究前景作出了展望.
程序切片是一种重要的程序分析技术,随着并行技术在越来越多的程序中得到运用,需要将以往多用于顺序程序的程序切片技术也用于并发程序中,本文在文献[3,4]的基础上考虑到互斥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诵读重视不够,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缺乏诵读教学意识;缺乏教学活动激情;缺乏崭新的教学形式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初中语文诵读教学应采取建立语文诵读小组;采用多种诵读方式 激发学生的诵读热情;训练诵读技巧,提升学生诵读能力等创新策略。  关键词 语文;诵读教学;创新策略  听、说、读、写是语言教学中能力培养的四个重要方面。在新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影响
课堂激励在大学生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刺激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教师适当的运用激励教育,不仅促进师生关系良好发展,有助于教育教学,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习
摘要:传统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把教学当成“培训软件操作”课程,任务驱动法正是能够改变这种现象的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已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由于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课堂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任务设计庸俗化;自主学习放任化;协作学习形式化;学习评价简单化。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步骤是,任务设计;创设情境,呈现任务;分析任务,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完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