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前再现“二选一”,拼多多遭围剿

来源 :计算机应用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在最后
  事实上,商家“二选一”的现象并不适合长期出现,这种做法对任何一方都没有什么好处。未来希望国内电商平台的发展是更积极向上,平台应该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完善服务水平上,以及通过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增强用户忠诚度。
其他文献
饿了么与美团的不同路  “双11”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一个“奇迹”。  在11月11日这样一个纯由互联网文化催生的节日里,成百上千万商家集中一个时间点开启“疯狂折扣”模式,琳琅满目数之不尽的大小品牌覆盖了几乎所有或年轻或年长的圈层。真金白银、花样繁多的促销“性感诱人”,电脑、手机前十余亿用户“枕戈待旦”,从凌晨抢购到次日的深夜。自电商出发,“双11”几乎席卷了互联网所有领域。  2009年,“双11
风起社区团购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的行业损失惨重,也有的行业被再一次盘活,社区团购就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再次“重现光彩”的行业之一。  由于疫情防控的要求,没有办法随时随地购买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大众,选择了通过线上渠道来解决生活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生鲜电商平台在流量暴涨中迎来订单的激增。而在众多的生鲜电商模式里,以家庭为消费场景,为消费者提供生活高频必需品,而且基于微信小程序模式较轻的社区团
现在,社交领域有了新的玩法,比如《抖音短视频》的同类推送能带来信息“多巴胺效应”,从而形成黏度,成了“获客”和“留客”的主要手段。相比之下,QQ给新用户的入口有些老套。微博则相对开放一些,可以通过用户对信息的共同偏好组合成圈层。《微信》为了革除“社交遗传病”,通过公众号打破了小圈层的信息壁垒,提供了《微信》的跨圈层社交可能。  而ZAO的交友方式还有些老套,跟QQ类似,分享机制也依赖传统社交平台,
跑步不费力  机械短裤让你跑得更快  近日,哈佛大学研发了一套生物助力装置—外观看起来像一条短裤,它背面下端有一个机械装置,两条腿上绑着绳索,其目的是为了帮助腿部进行伸展运动。  此外,这条机械短裤配备了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芯片,可以检测佩戴者身体的运动,并根据运动强弱判断步态类型(步行或跑步)以及该腿目前的步态,经过运动分析后,机械短裤会对佩戴者腿部产生电流刺激,从而达到助力跑步的效果。可折叠马桶
华为每条产线生产一部手机需要多久?27秒  11月28日上午,“2020长沙网络安全·智能制造大会”召开,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中国区云与计算总裁史耀宏表示,“2015年,华为每条产线生产一部手机需要10分钟。2020年,华为每条产线生产一部手机仅需27秒。”  此外,史耀宏还分享了华为内部称为“一朵云、两大核心、三个流、四项技术”的金字塔架构。其中一朵云是:华为通过制造执行系统(MES),以制造为
腾讯和字节跳动之间的“隐形”对手  自BAT格局形成之后,我们很少看见一个创业公司的崛起,能同时让几乎所有互联网企业都有危机感。  我们可以简单从人才招揽这一条主线来看:2017年,字节跳动频繁挖角百度、360等老牌搜索公司的技术骨干,如现任字节跳动算法负责人杨震原,曾在百度待了9年,主要负责的就是搜索架构。进入2020年,腾讯收购了搜狗,搜索江湖风云再起,两名曾在去年5月离职的百度高管—吴海锋和
明星之外,更重要的身份是玩家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两位《英雄联盟》中国区品牌代言人。周杰伦的身份和地位不必多说—没有人不知道他。他是一代人的青春回忆,甚至是一个时代的流行代表。  更关键的是,周杰伦喜欢《英雄联盟》,而且算得上一个相当不错的玩家。周杰伦从不掩饰自己对于《英雄联盟》的熟悉和喜爱,他在各种场合提到这款游戏,并让它成为自己的创作源泉。由周杰伦作词、作曲的歌曲《英雄》宣示了周杰伦对《英雄
口红大小的剃须刀  将小巧做到极致  近日,小米生态链企业须眉科技推出了一款迷你剃须刀“小钢鲨”,其仅有口红大小,采用旋转式刀头,涡轮三叶剃须,非常适合清理2mm左右的短胡须;机身支持IPX7级防水并支持全身水洗,无论干湿都能有效剃须。“小钢鲨”满电续航可达60分钟,并且支持Type-C快充。此外,“小钢鲨”的刀片厚度仅为0.1mm,刀网采用弹性金属材质,镜面级抛光使用顺滑、舒适,贴合面部达到剃须
金属材质,闪闪惹人爱  打开包装,映入眼帘是H I F I M A N TWS800和它的充电盒,统一的银色亮面设计,让人不自觉地哼起那首名叫《闪闪惹人爱》的歌曲。  取出HIFIMAN TWS800,可发现其采用了入耳式设计,耳机的外侧面为金属材质,上面用激光刻有HIFIMAN的LOGO“H”字样,质感很棒,同时也颇具辨识度。在HIFIMAN TWS800的内侧,除了充电的两个触点之外,还标注有
启航,音乐生产自动化的野心  早在20世纪,人类就开始探讨计算机独立制作音乐的可能性。1956年,在列哈伦·希勒(Lejaren Hiller)的研究室里,世界上第一首完全由计算机生成的音乐作品—弦乐四重奏《伊利亚克组曲》(Illiac Suite)诞生了。1995年,阿尔佩(Alpern)研发的EMI作曲系统也是较早的一个成熟的古典音乐作曲系统,该系统主要采用拼接的方式来创作再现已故作曲家音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