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研组高品质建设:实然问题与应然破解

来源 :教育科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oneer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教研组建设历时已久,但实然性问题仍然突出,如组织行政化较弱,执行力不够;欠缺专业化引领,文化认同弱;倾向于外来驱动,务虚不务实等。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有必要以高品质为标准对教研组建设提出应然方案,如持续明确和强化教研组的功能;以课堂教学实践为驱动出发点;借助外力搭建专业成长平台;管理要有人文关怀,培养教师组织认同;确立教研制度,走向专业发展等。
其他文献
为解决TFDS作业劳动强度大,动态检车员漏检多,作业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急需开发一套自动识别系统对TFDS中的故障图像进行检测。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能较好地克服传统检测算法检测速度慢、检测精度低的瓶颈,为TFDS故障图像的自动识别带来了可能。本文主要对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运用于铁路货车关键部位故障图像的检测进行了研究,对算法进行了优化,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算法检测的故障类型进行了研究。根据T
<正>教研强师,教研促教,教研兴校。当前,围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广东省着力打造富有广东特色、上下联动、横向贯通的高水平教研体系。近年来,韶关市翁源县主动融入高水平教研体系建设大潮流,全面加强中小学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工作的支撑、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县域教研工作转型升级,从而带动教师专业素质与教学质量双提升。
期刊
教研组是专业学习共同体,在新教材、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教研组的专业互助、教学互助、资源共享的功能作用凸显,通过课例研修能够促进高中地理教研组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本文结合课例研修实践案例,阐述具体建设措施包括聚焦课堂——解决教学中的真问题,反思改进——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真提高,贴近学情——促进学生活动真发生,共享合作——促进教研组学习共同体建设等。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如何将课程思政的要求传递到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体现在每一个专业课课堂,是专业课教学组织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依靠教研组建设,在建筑设计系列课中推进课程思政工作,通过集体备课,落实课程选题的思政要素;大课小课相结合,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课程思政方式;鼓励教师主动将研究、实践转化为教学内容,发挥典型教师的带动作用;教师老中青传帮带,资深教授上低年级课
目前变电站的管理,除了常规的设备台账、缺陷隐患等项目内容外,还有大量零碎信息未能进行可靠记录,变电站运维人员需要更加高效的方式和工具,对变电站进行全面管理。针对变电站图像信息管理的缺点和不足,研发设计一套变电站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变电站内长期不变动信息进行统合整理的智能化管控。
甘肃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红色旅游资源未充分开发,应结合当地中药、矿藏、地质、农林和文化历史等其他丰富资源,实现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资源相融合,形成红色旅游和养生、历史文化、地质、民族民俗相结合的“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模式,实现多产业融合,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特色农业小镇的建设对于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以牛楼小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例,分析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状况、产业链融合情况,以及主导产业和辅助产业发展状况,总结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效果和不足。结果表明,特色农业小镇现代农业与产业融合发展对于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具有重要作用,也存在品牌影响力不够、管理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以高质量的教科研为支撑,其中,职业院校教师教研能力发展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本保障。构建“研教双循环”模式,研教并举、以研促教,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教研能力,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因此要立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视角,构建“研教双循环”模式,深入探讨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了当前职业教育教师教研能力发展面临的问题,提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选取诸暨米果果小镇为研究对象,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诠释农旅耦合路径在乡村振兴中带来的效应及解决问题与矛盾的成效。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农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度大,与旅游业的关联度最高。因此,以农旅耦合为核心,统筹乡村产业发展的融合模式成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以宁夏南部地区为例,通过区位熵法,从乡村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新型服务业以及乡村休闲旅游业,分析脱贫地区乡村产业的业态类型及其分异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南部地区依靠农业基础优势,打造“一村一品”乡土品牌,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优化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产业有效融合,并且创新农家乐、休闲农庄、红色旅游村、农村电商等服务业新业态,引导乡村产业向二三产业集中,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时代特点的产业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