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特鲁德·杰基尔:花境大师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赫斯特康比庄园由勒琴斯和杰基尔设计。

  到了十九世纪末期,最有想象力,最野心勃勃的花园不再是大贵族规模宏大的庄园花园,而是那些占地小得多,优雅而日常的家庭花园,一般占地只有几英亩,而贵族庄园的花园经常是数十英亩起。这类花园最受人尊崇的造园师是格特鲁德·杰基尔(Gertrude Jekyll)小姐,一位自學成才的园丁,花卉培育者和造园师。
  如果杰基尔小姐没有和当时伟大的建筑师和花园设计师埃德温·勒琴斯(Edwin Lutyens)合作,我们还记得她吗?答案是肯定的,她自己位于英国萨里的曼斯特德·伍德(Munstead Wood)花园是当时最有趣的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花园的原型,她的15本书和几千篇在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不但在当时是经典,在家庭花园流行的20世纪是非常有价值的指南,直到今天也受人尊敬,这位终身未婚的才女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曼斯特德·伍德主屋由勒琴斯设计。

多才多艺的艺术家


  格特鲁德·杰基尔出生在19世纪40年代,算是克劳德·莫奈和托马斯·哈代的同代人,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刚刚加冕。到她20世纪30时代设计完最后一个花园,现代主义风潮已经到来,而希特勒也开始掌权。不管现代主义在欧洲的艺术设计上打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记,但是它从没有入侵欧洲的花园设计。从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杰基尔的巅峰时期,她的作品被描述为当代怀旧风格。
  杰基尔出生在伦敦,她家虽然不是贵族但是很富有,在伦敦度过生命中的前五年之后,杰基尔和家人搬到了萨里市的布莱姆利住宅,当时那里几乎还完全是一派乡村风光。正如哈代的小说描述的威塞克斯一样,乡村的传统手工艺和农业生活依然盛行。对杰基尔和她的四个哥哥来说,这里的生活很舒适。逐渐长大的杰基尔喜欢独处,性情开朗非常聪慧。而且这个野丫头也非常有主见。她学习唱歌(杰基尔的妈妈是德国著名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朋友),学习骑术,学着去识别野外的植物,而且对农家的传统技艺非常感兴趣。这些行为并非表明杰基尔是当时阶级秩序的反叛者,其实她在满是仆人的家庭中长大,后来也总是与佣人和园丁打交道。
  像同时代同阶层的年轻女孩一样,杰基尔的部分教育是学习素描和水彩画,在绘画方面,杰基尔表现不凡。淑女学校的学习不适合这个行为独立的姑娘,相较于注重仪表风度,相夫教子,杰基尔更喜欢自己用双手去创造。
  18岁的时候,杰基尔上了伦敦的艺术院校,追求自己的艺术家梦想,在这段时间,杰基尔对艺术批评和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很感兴趣,后来她确实结识了罗斯金和威廉·莫里斯这两位工艺美术运动的创始人。在此期间,杰基尔了解了色彩和谐的理论,并知道了严格程式化的肯辛顿公园,后来她把这种风格称为是冰冷而没有灵魂的。在学校期间,杰基尔还和她的艺术家朋友们到地中海沿岸国家旅行,描绘当地的风景和植物,学习当地的手工艺。
  25岁的时候,杰基尔和家人搬到了伯克郡的沃格雷夫·希尔,此时的她依然没有结婚,但是她已经掌握了十八般武器:金器、银器、皮革和蕾丝工艺,花草种植和摄影,还有骑术和声乐。她的绘画作品在伦敦展出,一些朋友开始要求她为自己做室内设计。杰基尔还遇到了威廉·罗宾逊,并成为一生好友,罗宾逊请她为自己的园艺学期刊撰稿,并为他1883年出版的《英国花园》一书画插图。杰基尔也开始设计花园。1876年,父亲去世后,杰基尔和母亲一起搬回了萨里。
  回到热爱的田园风光,杰基尔非常快乐。她们家在曼斯特德建造了一处房子,杰基尔为房子设计了一所花园,最终这里成了一个有大片花坛,48米长的花境,藤蔓花架、岩石花园和散步小路的花园。

没有杰基尔现代花园就不会存在


  但是独立在召唤,到了杰基尔40岁的时候,她已经有了足够的财富,购买了一个15英亩的林地,可以为自己建造房子和花园。花园经过6年打磨,已经初具形态,杰基尔一直在考虑由谁来建造房子,这个时候,一个有前途的建筑师埃德温·勒琴斯出现了,当时勒琴斯才20岁,两人一见面便结成了持续终生的友谊。两人紧密合作,先是建造了一栋园丁小屋,作为杰基尔的临时木屋,后来又建造了曼斯特德·伍德这栋主屋,主屋位于杰基尔已经成熟的花园中早就预留好的位置上。
曼斯特德·伍德花园里的勒琴斯长椅。
格特鲁德·杰基尔画像。

  从1890年到1914年,杰基尔和勒琴斯打造了一百多座花园,差不多占杰基尔接到的委托中的四分之一。“勒琴斯和杰基尔花园”成了爱德华时代高水准建筑和高雅花园的代名词。杰基尔接到的订单,很多都仅仅涉及花园中的植物布局或者是花园中某一部分的设计,她还与当时几个很有影响力的建筑师,比如罗伯特·洛里默,赫伯特·贝克等合作过,但正是与勒琴斯合作的花园,获得了艺术家和富裕阶层的认可,为杰基尔赢得了声誉,而通过杰基尔的介绍,勒琴斯也开始名声大振。   勒琴斯和杰基尔接到客户委托后,总是一起去实地考察,有时候那里还几乎空空如也,他们会一起讨论建筑和花园的布局,相互帮助让对方了解建筑和花园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之后勒琴斯会画建筑图纸,而杰基尔会画植物草图。在大众的印象中,杰基尔的植物种植非常密集,其实她设计的植物很节制,这样勒琴斯的建筑和水景能够得到完美呈现。只有在花境和林地花园中她的植物布置才绚烂繁盛,在庭院和房子周边,杰基尔种植的植物很简洁,这让她的花园不但适合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房子,也适合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建筑风格。
  杰基尔经常为《乡村生活》杂志撰稿,并介绍自己和勒琴斯的作品。此外,勒琴斯和杰基尔还为爱德华·哈德逊,《乡村生活》杂志的所有人,建筑了三所花园住宅。杰基尔设计的花园,有些是布局可以构成图案的,有些一派自然风光,有些是用树篱或围墙围起来的,但总有些花园植物能够成为杰基尔作品的标志。对于植物,杰基尔拥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还自己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在花园植物的种植中,杰基尔特别重视观叶植物的使用,从而给观者带来新鲜感。
  虽然勒琴斯与杰基尔有着深厚的友情,但是1914年之后,他們的合作越来越少了,因为作为建筑师,他的声誉和作品扩展到了世界各地。虽然杰基尔还在忙于设计花园,但是大多数是通过信件往来,因为她的视力下降,并不断恶化,在生命的最后25年,杰基尔几乎都待在曼斯特德·伍德附近地区。
  不管是在今天还是在当时,杰基尔的书籍都得了很高的评价,《林木与花园》(1899)《花园中的颜色》(1908)尤其受欢迎。对于有追求的园丁来说,杰基尔对于植物复杂化和协调性的指导依然非常有价值。有些追求时髦的园丁不喜欢杰基尔的花园风格,在他们看来,这种风格持续时间太久了并且阻碍了现代主义英国花园设计的发展。
  花园设计界的“新多年生植物学派new perennialist”,更加关注多年生植物和草丛的种植,他们认为杰基尔那种工艺美术运动风格的花园过时了。实际上两者都是浪漫主义的,杰基尔在工业化时代追求简洁和失传的手工艺,而新多年生植物学派在后工业时代追求自然的复杂性和消失的田园风情。
  杰基尔死后,她的曼斯特德·伍德花园迅速失色,她设计的其他花园也是如此,只有几个,尤其是与勒琴斯合作的几个花园,得到了修复和国家的保护。杰基尔的手稿也四散各处,不过主要部分被加利福尼亚大学花园设计系购买,这些远渡重洋的手稿得到了妥善保护。
  (责编:栗月静)
其他文献
2010年12月26日,重庆市地方税务局江北区分局五里店税务所。  副所长王璐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石柱女孩沈小凤寄来自家种的栗子。  “您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我的心。”沈小凤在信中写道。    冬天里的草鞋娃    2005年11月的一个下午,石柱县黄水镇寒风阵阵。  王璐正在这里办事。  三个月前,王璐来到石柱县南宾镇地税所报到。这位在主城长大的“80后”公务员,很快体会到石柱与主城的不
就业难,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当新一届毕业生迈出找工作的脚步,这个问题又不可避免地浮出了水面。    现实扫描    据厦门大学调查显示,在相同条件下,女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为63.4%,比男生低8.7个百分点。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调查显示,被调查的75家企业当中,有42家表示,在工薪相同的情况下,愿意招收男生,只有3家表示愿招女生。  镜头之一:2002年5月8日晚,济南一所高校的5名大学应届毕
2012年2月6日,重庆市人民广场。“板凳龙,嘿好耍……”清脆的童谣响起,一群穿着黄衣黄裤、扎着红头绳、系着红腰带的孩子,高高地举着手中的板凳龙跑向舞台。  这群孩子是北碚区澄江镇小学学生。作为“重庆元宵龙舞汇演”的表演者,他们表演的板凳龙节目名叫《龙腾云山》。一条长1.2米、宽10厘米的板凳,披上龙鳞图案的布,就成了孩子们手中挥舞的龙。三个孩子舞动一条小板凳龙,在孩子们的配合下,24条板凳龙变化
提要:日本江户时代,出版物进入了民众的日常生活。在庶民读者的推动下,新的信息载体“草子”应运而生。同时,大量出版以前的诸文本也因迎合庶民的阅读而改变了形式。当时社会上流通的出版物不仅传达统治者的意识或精英知识分子的主张,也开始服务于庶民的需要。从庶民阅读史的视角对日本江户时代的出版进行研究,使我们不但能了解到当时出版过程的本身,而且能考察出版所传播的情报与它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洞悉大量出版是如何为
2012年5月25日,中梁山南矿井口。  李勇头戴矿帽和矿灯,腰间挂着一公斤多重的自救器。  “井下大巴车”的轮对与铁轨摩擦,发出“吱吱”声响,配合着闷热的井下空气,给人一种极不舒服的感觉。  半小时后,李勇来到1293工作面。他进入石门巷道,爬上高台来到了煤巷。  “兄弟们,我们来加固一下这里的支护。”李勇在一个八字掩护支架下停下来。  李勇,重庆能源集团中梁山煤电气公司矿业公司南矿采煤二队采煤
生活  “70后”没有饥饿和社会动荡的记忆,谈恋爱不再是禁区。在更宽容的社会环境下,对于爱情和婚姻,他们有了新的理解和更多的选择。“70后”们的生活方式也日渐多元化。    我生于1970年,是“70后”的第一拨儿,1991年从四川自贡老家来到北京,算是资深“北漂”。现在的身份是导演、作家、喜剧工厂的厂长。我这个人,平时看起来特别不严肃,喜欢开玩笑,但其实很害羞,写别人信手拈来,写自己就特别不好意
导语:所谓的“变色龙”,就得像丹尼尔.戴.刘易斯那样,一次次自我碾压,将“病态”视为无上的荣耀,让角色侵蚀灵魂,这才能站在表演艺术之巅,以“影帝专业户”之名成全戏痴的人生。正文:  假如你在纽约市闲逛,碰见一位穿破背心、短裤,外加一双人字拖的老头儿,满胳膊满胸都是纹身,一头花白乱发,正醉醺醺地从一家便利店走出来。他可能是流浪汉,可能是昨晚上跟老婆吵了一架的中年油腻男,也可能——是刚刚宣布永别演艺生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最近,我陷入对幸福的憧憬和迷茫中。  这两年,中国已步入个体追求幸福的时代。从《幸福》到《老大的幸福》,从《守望幸福》到《老马家的幸福往事》,从《幸福一定强》到《你一定要幸福》……一幕幕电视剧演绎着幸福故事。  看了这些电视剧,几多感慨又几多无奈。  我常常问自己:你幸福了吗?  没有答案。  小时读书时,父亲教导我:“好好读书,这样才能当官,才能养活自己
“出资人不给权,党组织根本喊不动企业员工。”  “出资人不给钱,党组织连日常运转都成问题。”  “出资人不支持,党组织莫想找到活动场地。”  …………  “在非公组织,出资人就是‘王’——人家不支持党建工作,你能啷个办?”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常这样诉苦。  面对老板的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非公组织党组织书记该如何化解?  困惑一:出资人认为,党组织会和业主争“权”  自从当上企业党支部书记,李某就
孙犁同志说写作是他的最好的休息。是这样。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凝眸既久(我在构思一篇作品时,我的孩子都说我在翻白眼),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写成之后,觉得不错,提刀却立,四顾踌躇,对自己说:“你小子还真有两下子!”此乐非局外人所能想象。但是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乎岔乎,找点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