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领导制度的历史嬗变、基本特点和经验启示

来源 :思想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ggeng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制度建设.在百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党围绕不同阶段的历史任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领导制度体系,其基本特点是:突出政治性、把握时代性、体现人民性.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始终注意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高度重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领导制度百年演进的经验启示.
其他文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法释[2020] 18号)关于发起人设立公司的债务承担之规定,存在发起人责任、设立公司责任、成立后公司责任之间的规范冲突、理论争议与适用混淆的问题.从比较法上看,设立公司债务的承担呈现从个人主义向社团主义转变的立法趋势.社团主义对于承认主体多元化、分配责任以及平衡利益冲突显然更为有利.我国《民法典》第75条改采大陆法系社团主义的立法模式,也改变了混合主义定位不明的现状,为发起人承担设立公司债务确定了具体、可行的路径.在社团主义模式下,对《民法典》第75条应区分
习近平从对党忠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艰苦奋斗等方面深刻阐明了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深刻内涵.这是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为我们在新时代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提供了根本遵循.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需要培养坚定的意志、保持顽强的精神、打造过硬的本领.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坚持理论创新”作为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加以提炼和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本身就是在坚持理论创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结合过程中创生的强大意识形态力量: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化思想引领,构筑中国文化的时代精神、完成历史合题,开拓人类文明新形态、促进天下大同,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良好的政治生态是政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动态学习有助于根基的夯实和稳固.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学习就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从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以不同的学习重点作用于党内政治生态的净化.从百年学习积淀的历史经验来看,我们党善于抓关键少数,擅长利用党的组织将学习任务落到实处,能够充分利用党报党刊宣传和教育全体党员,并积极探索学习制度,保证学习实效.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之际,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理论的学习与研究、政策的学习与落实、群众路线的学习与践行、党章党规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指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特别要注重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学生,这是党的历史经验、活力源泉和时代课题.坚持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学生,关键是要用党的理想信念从政治上、价值上、情感上凝聚青年学生,增强对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政治凝聚力、价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当前,要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有机融入党史教育、建党精神的弘扬和理想信念的践行,不断提高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青年
马克思主义具有极其强烈的历史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应被理解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而应是唯物主义与历史的结合,它包括“唯物主义的历史化”和“历史的唯物主义化”两个方面.这种结合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概念具有两层内涵:一是历史的“唯物”性.其理论表现形态是“唯物史观”,属于一种狭义的历史观.它是对历史的唯物主义定位,即将历史视为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生产活动的领域;二是历史的流变性.其理论表现形态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它不是前者那种狭义的历史观,而是对事物的一种历史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种哲学的新形态——历史
场景化传播具有强大的连接力、体验力和服务力,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场景化传播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面临着价值内核被沉浸式场景遮蔽、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场景信息误读、大学生在场景内爆过程中迷失自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工具化等挑战,需要坚持主流价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场景中的主导权,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主体的场景素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场景化,营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场景学习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强调运用系统思维治国理政.作为一种治国理政的重要思维,习近平系统思维的生成有其内在的逻辑体系.从历史、理论、实践的三重维度对习近平系统思维的生成逻辑进行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具言之,习近平系统思维的生成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中整体性思想的丰厚滋养,得益于马克思主义社会有机体思想的理论指导,形成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之中,体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用发展赤字来形容国家间日益扩大的发展差距,并从新发展理念的维度提出了以创新发展激发全球发展动能、协调发展铸就全球发展合力、绿色发展确保全球发展永续、开放发展推动全球发展联动、共享发展促进全球共同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破解全球发展赤字的中国方案,为破解全球发展赤字贡献了中国智慧.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需求规律认识的深化与拓展.进入新发展阶段,准确把握“美好生活”的生成逻辑,正确认识“美好生活”的价值意蕴,致力于开拓“美好生活”在新时代背景下的践行路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