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全收:为同乡找工作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an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岁的张全收一身西装筆挺,神采奕奕,出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他在会上呼吁人们关注乡村振兴、疫情后的农民工就业,以及国家的脱贫攻坚问题。
  “乡村振兴就是说我们国家一定要制定好政策,因为我们国家这么大,农村也比较多,我们如何去治理乡村?国家不仅要做好顶层设计,也要给予资金上的支持。”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为农民工的生存状况与乡村发展建言献策。
  张全收1969年生于河南驻马店上蔡县的一个贫困村。他13岁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做过工人,曾短暂开过工厂。36岁那年,他创建了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下称“全顺”)。他的公司后来以“招得来、留得住农民工”为人所知,并越做越大,很多农村家庭因此脱贫。
  他从小与贫穷打交道,创业之后,自己脱了贫,渐渐地也帮助家乡人脱了贫。他也因此获评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出上蔡记


  从13岁到30岁,张全收一直在与贫穷周旋。
  他小时候家穷,小学毕业后就辍学,四处流浪打工。夏日卖棒冰,冬日炸爆米花。过了秋季,他骑着三轮车,从河南商水出发,一路向北,每到一个合适的巷口,就支起锅,开始“左手拉、右手绞、大脚一蹬赚一毛”的爆玉米花营生。
  1994年左右,村里一个年轻人从外面打工回来,一年除去吃喝净赚2000块钱,消息传遍了全村。彼时,2000块钱对于贫困村拐子杨的村民来说是个极具震撼力的数字,不少年轻人都蠢蠢欲动,这其中也包括年轻的张全收。
  但当时对于村民来说,“外出打工基本都是做零工,机会非常少,一听说能出去就兴奋,根本顾不了是到哪里去,干什么活,需要多长时间,吃住条件怎么样,一天能给多少报酬,有时候连问都不问就立马前往。”张全收介绍。
  张全收一开始跑去郑州,在工地挖地基,后来到了渑池,在一家烧砖窑打工,之后又去新乡开了一间馒头店。几年之间,张全收辗转多地打工,积累了一些本金后,回到上蔡,开始做长途汽车客运,跑上蔡至漯河线。他是外行,基本算是无师自通。“乘客需要什么,我就解决什么。乘客拎着大包小包不方便,我就尽最大努力把乘客送达目的地;遇到一些身上缺钱的外出打工者,我就少收钱,甚至不收钱。”张全收称。
  不过,这样的好景并未能持续多久。后来,由于疏于全面检查,张全收的客运公司在一个月内连续发生3起交通事故,不仅车辆被扣,还要为高昂的医疗费四处借款。在这期间,最疼他的奶奶去世,妻子在生产时又突发脑溢血,在医院治疗了一个月仍旧昏迷不醒。
  压力面前,张全收决定离开上蔡,到深圳务工。

“有困难,找全收”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深圳早已成为打工者的沃土,人们从全国各地涌入这座特区城市。张全收南下后,在深圳平湖镇落脚。平湖在1990年代迅速崛起,各种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大量打工者蜂拥而至,挤入这座当时只有8000人的小镇。平湖客运站成了外来者聚集地。
张全收在深圳的工厂里组织员工开晨会,大家都习惯喊他“张司令”

  “当时我们老家一个镇,甚至一个县的年轻人,大都跑到沿海城市打工,那时候沿海都是玩具厂、电子厂、鞋厂,在那边打工一年可以挣两三千块钱。”张全收回忆,大量河南同乡与他同期南下打工。
  见此情景,他开始承包河南到深圳的长途大巴车。“那个时候从老家(河南)来的车一天有10辆,一车40个座位,超载挤了150个人。我就去找站长商量说,外边的车到处乱停,我可以把这些车都集中到车站里边上车。”张全收靠着之前在家乡做客运的经历,说服了平湖客运站站长,重操旧业。
  后来,他又在平湖客运站旁开了家小餐馆,来店里吃饭的多是农民工兄弟。饭桌上,就业难是他们绕不开的话题。
  1999年初,张全收发现,有一些外出务工人员,因学历低或身体残疾等,进不了工厂,回家没有路费,吃饭没有钱,也住不起旅馆,“在当时的情况下,没有身份证会给抓走收容”。他们都是张全收老家来的孩子,他不想看到同乡没有活干。
  打理餐馆之余,他开始骑着自行车到各家工厂收集招工信息。帮一部分老乡找到工作后,他的名声逐渐在打工者圈子里流传,不少人慕名而来,求他帮忙找工作。小餐馆成了介绍工作的中介所,和接济生活的救助站,一段时间后,甚至流传出了“有困难,找全收”的口号。
  他后来几次听老乡说因工厂“不招河南民工”被拒,索性卖掉餐馆,租了一间旧厂房,开了玩具加工厂,专门招收河南打工农民。他在平湖汽车站的大门口挂了一张广告牌,上面写着:
  河南人找工作,张全收与你搞合作。张全收的公司将一流的服务向你承诺,内厂外厂任你挑,不欺不诈信誉高,若是骗了河南妹,怎对家乡众父老,如果我讲的理不真,请到政府讨公道。
  广告给他的加工厂招来了一百多人。他的工厂主要接其他工厂做不完的单,但是不稳定,有时活比较多,有时接不到单,没活干。自己办工厂困难多,工人也非常辛苦。
  2000年的一天,深圳市平湖德新纸品包装厂总经理梁亦斌,因工厂赶货缺人,来张全收的加工厂借工人。“我当时和(德新)工厂谈好合作协议,让工厂管吃管住,一个小时给多少钱。”最后,他带着全厂人住进了德新工厂,暂时解决了没活干的窘境。

全顺模式

  和梁亦斌的合作方式启发了张全收。他发现了一个过去未知的商机,“要是把农民工集中起来,这家企业的活干完了,就派到另一家,干完再派到其他企业”,不仅解决了农民工就业难的问题,也避免了企业旺季招工难、淡季辞工难的风险。
  他开始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尝试,总结出了劳务租赁模式。他到处找更多企业合作,尤其是大型的港资和台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实力,常年有活干,工资有保证,员工吃住有保障。”
  由于适应了不同企业用工的季节性,且工人素质有保障,张全收的业务受到多家企业的青睐,合作企业从刚开始的几家工厂,最后稳定到上百家。2005年,随着业务扩大,他创立深圳市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后更名为“深圳市全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是向用工企业输送劳工。“我当时分两条路走,一部分人员介绍到企业直接工作;另一部分是劳务派遣。”
张全收在拐子杨村

  “用了我的人,他们都不想再用自己的人,甚至不想再招工。我把工人招过来,把生产管好,什么打架斗殴统统全管完了,每个企业它又没有多花钱,又用到满意的工人,它何苦不用我的人?”张全收很满意。一些经济研究学者称之為“全顺模式”
  农民工开始源源不断地加入张全收的公司,贾丽莎便是其中之一。她是张全收的老乡。她称,“在我们那,附近的人都知道他(张全收),因为他的公司帮助农民工很多,大家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开了,我们就过来(打工)了。”
  除了老乡关系,许多农民工投奔张全收也是因为每月可以领到稳定的工资。“每个月工资他都是按时发,不管有活没活,老板他都会按26天保底的工资跟我们算。就算是厂里面不给钱,他也会拿自己的钱补给我们。”贾丽莎介绍。
  “包培训,包年薪,包吃住,待工期间照发工资,实行跟踪管理,重大疾病和意外伤害实行全包。”据张全收统计,他创立全顺以来,累计解决了两百多万人次农民工就业,为他们带来一百多亿元劳务收入,数十万家庭由此脱贫。
  不过,也有不少公司模仿、竞争。“我这模式他们学不来,怎样让一盘散沙似的农民工在短时间内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产业工人我自有办法,他们想模仿都模仿不了。”张全收很自信。
  张全收把自己的劳务派遣公司比为一座大“屯兵场”,在公司,“我们实行军事化训练,我会拿着小喇叭每天进行培训,培训内容都是我在过去打工时的切身体会。”
  在工作了十几年的吴亚平眼中,这种培训“虽然是开会,但感觉就像一家人一样,我很依赖这里”。不过,对于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而言,第一次走进全顺,会误以为自己闯入了某个军营:干净明亮的食堂,整洁有序的工人宿舍,叠得如豆腐块一般的被子……新来的人难免会不适应。
  早晨7点20分,口哨准时响起,张全收手持喇叭以一口纯正的河南话大声喊道:“同志们好!”
  “大家打工并不轻松,对散漫惯了的人来说,八小时工作制比坐牢都难,但再难也就头10天难过,熬过去了,你们就会成为合格的工人。你们要做好准备,第一,要讲团结,团结才有集体的温暖。第二,过马路,上楼梯,进车间,要处处注意安全。”张全收开始“培训”。
  遇到不服管教的,同为农民工出身的张全收自有一套话语:“你不想做的时候,你就想想你兄弟姐妹几个,哥哥要不要结婚?姐姐要不要出嫁?等你办事的时候,你爹你娘还得上人家家里借钱,借不来的时候,大冬天回到家,你父母亲的头发一夜发白的时候,你还有没有良心,你听到我跟你讲这话,你要干还是要走?”
  张全收说完这些,一些员工的眼泪已经滴溜到嘴唇上了。

回乡


  拐子杨村距上蔡县城22公里,2017年之前一直是河南著名的贫困村之一。如今,进村那条坑洼不平的主干道已经变成了水泥路,道路两边也装上了路灯。全村2600多口人,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张全收也自掏腰包给村里修建了村室、文化大院。
  “我要把它打造成全国文明村,把它美丽好建设好。”现任拐子杨村村委会主任的张全收向乡亲们承诺。
  2008年,张全收高票当选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是村里第一个不拿任何报酬的村干部。拐子杨村是深度贫困村,张全收把村里八百多名富余劳动力分成了两类:能够外出打工的,“就到我的公司去,给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保证每人一年收入5万”;不能走出去的,“我就号召大家一起搞蔬菜大棚,让他们全部到基地打工挣钱。”
  2003年,张全收刚赚到第一桶金,就接到了老家村书记的一通电话,“全收,咱村小学年久失修,已经成了危房。外边下雨屋里流水,如果房子塌了砸着孩子们可咋办呀!”电话挂了之后,张全收想到孩子们在危房里学习,整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了,“我当年就是没钱上学才外出打工的。”
  修建校舍要25万元,全村靠卖树仅能换来4.5万元的收入,张全收当时手里的钱还没捂热,“刚挣了8万”,就一股脑全捐出去了。第二年,他又捐款在村里修建了一座敬老院。此后,他对家乡的反哺从未间断过。
  2013年,受河南省政府邀请,张全收回到郑州,协助富士康管理几万名员工。他将全顺模式运用到富士康郑州工厂里。这期间,为更好地服务家乡经济建设,他把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到了郑州,工作重心逐渐从沿海城市转移至河南。目前,他大多数时候一半时间在深圳,一半时间在郑州。
  “富士康落户河南,创造了三十多万个就业岗位。在富士康上班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中部城市群崛起的趋势。”张全收介绍,大型企业入驻中部地区,也推动力了农民工返乡潮。“过去农民工都是到经济发达的沿海去务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回到了内地。”
  在过去的几十年,河南作为劳动力输出第一大省,年均流出人口约达2000万人次(《河南农业农村发展报告》2018)。不过,受经济环境变化和疫情影响,不少农民工——尤其是二代农民工正在不断返乡就业。据农业农村部2020年9月24日发布的数据,截至8月底,全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务工达1700多万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预计有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
  从“孔雀东南飞”到“凤凰还巢”, 在农民工返乡就业政策的鼓励下,张全收把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到郑州,也为一部分想要回河南的农民工提供了另一重选择。刘龙飞在昆山的汽配厂打了几年工后决定回来河南,去年,他进入了全顺设在富士康工厂里的食堂,担任主管。“郑州离家近点,逢年过节回家也方便些嘛。”
其他文献
3月1日上午11点09分,《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尚晓岚因病离世。编辑往往是沉默的,所以识得这个名字的人也很少。直到她去世后,我才后知后觉读她的书,发现她的文字实在是耐读。她在写作时用笔名“尚思伽”,那么在这里,作为读者的我也称她为尚思伽。  尚思伽写过一些筋道的书评、影评和剧评,散见于各大报刊。旅日作家萨苏说,尚思伽的写作水平比她约稿的大多数作者都要好,对待编辑工作也从来认真负责。他在一篇文章中缅
伊东,一对牵手走过铁道线的夫妻雨中的伊图里河伊西,小区凉亭内经常有买房的南方人打牌  今年大兴安岭雨水大,一连三天都在下雨。伊图里河镇的供暖管道改造工程临近尾声,埋设管道的深沟大都被填平了,只有几处尚未完工,沟里积着雨水。楼前闲聊的居民议论着,担心能否按时供暖,9月的大兴安岭已经有了寒意。  五年前及更早的时候,我到过伊图里河。它给我的最初印象至今难忘——在明晃晃的阳光下,绿皮火車缓缓驶过小镇,斑
寮房中的笔洗烧得太细,没有观众看得清冰裂纹,他也依然安心在光韵复刻中沉潜至繁茂处  西树的工作室地处广东清远乡间,开门见山,清冷。立春刚过,一遇阴雨天,山间常有雾岚。别墅内外草木繁多,在他的印象里,做刑侦工作的父亲也喜欢园艺。  中午,他从山间归来,采来十几条细竹枝用作袖珍竹椅的原料。案台上,80年代的衣柜、旧式结构的木凳、细铜线吊起的蚊帐床,都不过十来厘米高。相较其他袖珍手艺人,西树手里的袖珍物
图/本刊记者大食  宋佳的笑声从远处传来,洪亮分明。她长发绑起,如往常穿贴身长裤搭阔肩风衣,脚步利落,走路带风。定在面前,风没刹住,扑人一脸。谈话时,她的眼神富于变化,但不离其宗。2014年,导演徐浩峰邀请宋佳参演电影《师父》中的师娘一角,原著小说里写师娘的眼神“像远山,坚定且不移”。电影结尾,宋佳穿着旗袍,抬了抬眼,冷冷道:“他犯的事,我担着。”眼神正好衬了那句话。  合作过的导演、演员谈到宋佳
在中国,街头文化为何越来越“地上”?  提到hiphop(嘻哈)或者街头文化,很多人第一反应是“地下”。  从源头说,这没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hiphop文化在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产生的原因,其实用一个字就可以概括:穷。“为什么要穿大一号的衣服?除了方便运动之外,黑人家庭多是人数众多而收入甚少,所以哥哥穿小了的衣服就会给弟弟穿,这才形成了‘大而酷’的服饰风格。为什么会有涂鸦?涂鸦最早是街区内各个帮
图/本刊记者大食  我发现音乐没有一个标准,只要不是哑巴,就可以尝试去演绎  茂涛夹着人字拖从录音室走出来,“你们不急吧?稍等一下。”他和仁科刚刚结束了又一个采访,据他们说,我是今天的最后一个采访者,也可能是最近三周的最后一個。过去的20天里,他们不断重复着自己的故事,从海丰到石牌,从江南西到大学城,从广州到北京,有时还涉及哲学与电影……仁科说,我们以后别采访了,还是写信吧。  《乐队的夏天》第二
做完《外贸工人的晚春》不久,我拿到了“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选题。鉴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彼时已被并列为国家就业关注的两大“重点群体”,这两个选题其实比较像。最直接的相似点在于,二者都遭遇了巨大的就业危机。  当然,不同之处也非常明显,比如4月底外贸工人的故事尚在大部分媒体目光之外,五六月操作毕业生的题时,这一话题已然引发过一波讨论。特别是当杂志社许多实习生自己就面临这样的困窘,这种体会来得更
上周六晚,乐迷们千呼万唤、差点被拖成“乐队的秋天”的《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终于开播了。  如网传的33支参赛乐队,这次乐队年龄跨度之大该怎么形容呢?实事求是地说,有些老乐队在上世纪90年代成立时,新乐队的孩子们还没出生……前者包括野孩子、达达乐队、木马乐队、声音玩具等,不一而足。凭着资历老、圈内知名度高的优势,这些乐队在初秀前首次互投时,几乎毫无疑问地占据了票选TOP5的所有位置:后海大鲨鱼、重塑雕
菲菲在醫院接受隆胸手术菲菲在打针时刷手机,她有三部手机同时在用,她说手机就是她的命  26岁的徐菲菲是安徽合肥一个网红主播,拥有四百多万粉丝。平台上的粉丝们常常称赞她漂亮,但她还是对自己的身材和相貌不满意,想打造一个更完美的自己——接受隆胸手术,再将鼻子垫一下。  菲菲的曾祖父来自俄罗斯,中俄混血的她1米7的身高,脸蛋也很漂亮,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开始做平面模特。她记得,自己第一次做平面模特时拍了一个
“面对生命的可悲,人们只能直视它,然后转身默默地继续生活”。1  黄信尧反套路。  当很多看过或者听过《大佛普拉斯》的人们以为这部电影将为他掀起人生高潮时,他却说:“不应该回到原来的生活吗?”  2017年台湾电影金马奖上,《大佛普拉斯》“十项提名五项大奖”风光无限,导演黄信尧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和最佳新导演奖;2018年香港电影金像奖上,该电影被评为最佳两岸华语电影;就在不久前,《大佛普拉斯》又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