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 我的追求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灵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为:灵活机敏。灵动课堂从表层看即灵活机敏的课堂。它还有着更为深刻的阐释,余文森教授认为灵动课堂是有思想、有智慧、有文化,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于永正老师认为灵动课堂是有情趣、有灵气、有效,让每个孩子都充满希望和梦想的课堂。这样的灵动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笔者认为这样的灵动课堂有着更广阔的内涵。
  一、灵动课堂是体现“开放”的课堂
  灵动的课堂给学生更开放、更自由的活动空间,让学生自主选择,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又能让学生体会到一种成功的快乐。有了表达自由、思想自由、行为自由,学生的灵性才得以挖掘出来。更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己的观点,使学习过程成为向课本之外、向课堂之外延伸的过程。
  二、灵动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
  灵动课堂是充满“爱意”的。课堂充满了“爱意”,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课堂充满了“爱意”,师生间才会尊重与理解,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课堂充满了“爱意”,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
  三、灵动课堂是饱含“感悟”的课堂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以上揭示了情感是人产生需要的诱因,是文章的灵魂。语文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语文的核心是会感悟。教师的教学应重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去感悟。灵动的课堂,教师应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使师生的情感与文章蕴含的情感相吻合,让学生当喜则喜,该怒则怒,师生一道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意、紧张,让整个课堂“情意”浓浓,充满着和谐氛围。
  四、灵动课堂是表现“创新”的课堂
  有智慧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有智慧的课堂体现在哪儿呢?我认为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创新”上。教学内容的处理、导语的设计、板书的技术、提问的时机等都是展示“创新”的对象。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积极鼓励学生多思、善问,让学生从不同方向甚至相反方向对传统观点进行大胆怀疑,进而推陈出新。对于学生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要立足实际,悉心梳理、筛选,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带着新问题反复辨析论证,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五、灵动课堂是焕发“生命力”的课堂
  叶澜教授曾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灵动的课堂应该是焕发生命力的课堂,是师生思维涌动的课堂,一定会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不断生成新的教育资源,通过信息的捕捉再生成新的教学过程,使课堂真正充满着智慧的灵动和生命的气息,呈现出丰富性,多样化。
  作为语文教师,如能真正与学生一道走进这样的灵动课堂,那么,他们将真正享受到语文教学的艺术与幸福!
其他文献
企业效率来源形式与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是相互匹配的演进过程.文章从企业发展历史进程中归纳出企业效率形成及企业组织形式的演进范式,并指出决定和影响其演进逻辑的四维因素,即
自高校不断扩招以来,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就业问题也就凸显出来。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与农村 家庭的根本利益息息相关,同时也与缩小我国城乡贫富差距有着直接
摘要:离散制造业是制造业按照生产方式分类的一种,离散制造业的发展对于我国建设全球制造业基地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国际上离散制造业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了我国离散制造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增强我国离散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离散制造业;制造技术;信息化
【正】 近几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适应其发展要求的多方面的更新。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现实的社会生活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两种入路途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外侧裂入路,对照组采用冠状缝前入路。
每位教师都应具有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新理念,探究出更适合自己学生的教法。同时也要求我们的学生有切实可行的、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更多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为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插上想象的翅膀,使他们掌握捕捉灵感的好方法。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老话题需要新思维”。    一、学会寻找问题,提高
语文教师都知晓引导语言对于高效课堂的追求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那么。什么是引导语言呢?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语言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巧用导向性话语来衔接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并将教学向纵深推进的一种教学用语。它融对学生的赞美与评价。对所讲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小结为一体,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向更高处攀爬的一架阶梯。引导语言的艺术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立意的建构性    所谓立意的建构性,是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其中写的能力最能表现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所以,我们语文教师都很重视学生的作文训练。但是,一提到写作文,不少学生就唉声叹气,眉头紧皱。他们为什么会谈“文”色变呢?恐怕主要原因是缺少兴趣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再难的事也乐于去做。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在日常教学中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用心观察生活 培养写作兴
与传统MBA教育相比,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是新生事物。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以及美国高技术方向MBA的培养模式,探讨我国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育的人文性,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自然发展,承认个性差异,尊重个体健康发展,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个性化阅读正是时代的需求,是语文教育人文性的重要体现,是在新课程理论下关注学生发展的一种阅读方式。  汉语言文字具有独特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现个性的舞台。有人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