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宴(外一篇)

来源 :散文海外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51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春的烟台,犹如盛装的美人,披红挂绿,穿金戴银。许是偷饮了几盏花雕酒吧,只见她桃腮飞霞,杏眼流光,越过早春和仲春,一路娉婷而行,端的是那么的光彩照人,倾城倾国。
  然而这满城春色,虽容貌艳丽,却是不足以尽兴的。好似长在深闺欲语还羞的女孩儿,美是极美的,可终究少了些奔放撩人的意味。于是我们驱车至郊外,追逐那漫山遍野的芳菲。我想趁春光燦烂,向天蓬元帅学习一回,放肆地浏览美色,任性地观赏花草。
  沿着阳光雀跃的金光大道,途经草长莺飞的指引,我们的车,像只黑色的大鸟,扑闪着翅膀,向前飞去。
  车出市区后,视线瞬间被拉长拉宽了,丹青妙手恣意绘就的一把巨扇,“哗啦”一下从天而降,迎风打开,色彩斑斓流溢:天空是那么的高远湛蓝,透亮而轻盈;原野是那么的广阔丰盈,绿莹莹地流淌向远方。看上一眼,心就泡软了明净了。那春草,成片地匍匐在地,谦卑地生长,静寂地茂盛。
  那春树,碧玉妆成,枝叶葱郁,青翠玲珑,婆娑弄姿。
  那春水,卧成了一湾绿绸缎,温润剔透,波光潋滟,身披清凌凌的衣衫。
  还有那春山,山色青青,松涛阵阵。满眼皆是良辰美景。离开尘嚣的山中春天,身姿婀娜,举步曼妙地走来:繁花欲燃,鸟鸣呖呖,泉声潺潺……空寂的山里,是草木和飞鸟的乐园,分工均衡,条理井然。草木分管颜值,鸟儿分管声乐。它们自编自演,声色并茂,繁荣昌盛。山里的春光,纯粹浓郁,仿佛一本不加修饰的原生态册页,入目的都是令人莞尔的好画好词好句。一页一页翻开,总也不忍心读完。群鸟演奏,曲调天真、欢快、婉转。山中的鸟雀,见人落落大方,并不胆怯惊慌。体量大的山雀由远及近,有强烈的表演欲,在附近俯冲,滑翔,盘桓,与人擦肩而过,时时发出振动羽翼的声响。个头小的柳莺,像谁随意敲下的棋子,散落在近前的草地上,向人一点点跳跃着,靠拢着,完全不设防的样子。它们没见过世面,对人类有着天然友善亲近的初衷。一粒粒长短错落、高低起伏、音域不同的鸟啼声,划破空气,如飞瀑击石,如珠玉落盘,滴落在山涧中,滴落在我们的心尖上。说不出的欢欣。
  有那么一阵子,我们坐在石阶上,背靠着背,闭上眼睛,全神贯注地聆听山鸟的鸣啾声。雄鸟召唤,雌鸟呼应。悠扬清越,煞是动听。如同对唱山歌的小儿女,这边有诉不完的衷肠,那边有唱不尽的缱绻。这山谷中的爱情,或许寂寞,或许渺小,但同样值得尊敬。
  更有那春花,举起姹紫嫣红的旗帜,云栖霞落,呼蜂唤蝶,呼啦啦夺目而来。
  这些绚烂的百花,手握春风的请柬,倾力赶赴一年一度的技艺比拼宴会:鹅黄的迎春和连翘到了,粉白的杏花和梨花到了,嫣红的桃花和海棠到了,紫色的玉兰和樱花到了,还有一些唤不出名的花儿也到了。它们排着队,依约而来,欢聚一堂。在高处,在低处,在平地,在一切可以落脚的土地上,施展拳脚,风云际会,锅碗瓢盆,叮叮当当,竭尽全力地露一手,开出色香味俱全的盛宴。
  开,便要开得激情澎湃,势不可当,没遮没拦。十八般武艺,悉数展现。它们拼命把自己的容颜开到最美,美到无憾。每一朵花,都开得那么毫无保留,那么义无反顾,那么无怨无悔。这弥漫在天地间声势浩大、隆重至极的花事,就像一场摧枯拉朽的起义或暴动,推翻暗淡枯萎的冬日旧世界,建立生机勃勃的春日新秩序。让人触目惊心,莫可名状。
  每个花开鼎沸的春天,都明艳得让人惊叹。宛如用尽力气付出的母亲,母爱是如此的庞大、浩瀚、繁复。此起彼伏的花开,日复一日的荣华,像顿号、逗号、分号,着急地赶着路,向前走啊走啊,停不下来,仿佛没有尽头,总也开不完似的。日子全是满的好的。美好的情思会在春天醒来,分娩。所以,林徽因在春天温柔的目光中,发出“你是爱,是暖,是希望”的感慨。
  我是个爱花人。家里的阳台、飘窗,以及客厅、餐厅、茶室和过道的角落里,都被我养育的形形色色的花草们占据着,我们同居,像血脉相连的亲人。胡红掌、胡凤梨、胡长寿、胡多肉们,都随了我的姓氏,让我感知另一种温情,体味另一种生命形式表达的爱意。一直以来,我做得最多的梦,就是在大片的山野中找花看花,移花接木,想将它们的姣好,自私贪婪地据为己有。但醒来后的失落,又让我清醒地意识到,这些草木尤物们的美丽,是阔大无边的。我能拥有小如微尘的一部分,已是荣幸。它们理应属于公共的辽阔的大自然,成为和谐生态环境的构建分子,得到人类的礼遇,不遭受伤害和破坏。
  感受自然美景,我们的心情会有自然而然的愉悦。这种有益的磁场,引领人类与天地万物保持着相近的律动,内心安详、润泽而幸福。或如吉米·哈利在《万物有灵且美》中所言:这种自我享受的方式,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时,我暂时走出了生命的洪流,像一艘偷偷靠岸游玩的小船,让自己与那滚滚的世俗之流完全脱离了关系。
  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呈现的安宁、静美与自由的自然景象。沉浸在美妙的文字中,我们会被梭罗远离喧嚣、热爱大自然、自耕自种的生活方式所感动,陷入对生活和生命意义的思考中。我们身心需要的,同样是像瓦尔登湖湖畔一样的净土。人类必须学会保护生态环境,感恩大自然馈赠给我们的礼物。
  临近一座村庄时,在路边,每隔几步,便会看到有中年农妇,面前摆着个柳条篮子,上面搭着白色粗布。见有车辆驶来,她们便扯高嗓门,叫卖着香椿。下车细看,嫩小的香椿芽,拥挤在一起,被一束束细麻绳捆扎着。有一股浓烈的草木香气,径直扑鼻扑面而来。卖家介绍说,这是刚摘下的冷凉地里的头道香椿。我说,那就多买一些吧。我把这种红褐色的植物嫩叶,是当作祥瑞之物的。春天怎能不吃香椿呢?如同要吃春卷和春饼一样。闻过吃过了这种奇香,沾了春的好气息,日子仿佛才会过得吉祥如意。
  那妇人清点着纸币,脸上荡漾着收获的欣喜。我忽然很羡慕这些皮肤黝黑的农家妇人。她们得天独厚,无拘无束,承接着自然的恩泽,有着健康硬朗的体魄。比起我这般白皙文弱的城里女子,是不是要快乐很多呢?体力劳动者的荣光和价值,在此时此地,带着田野的芳香,清晰确切地凸现出来。   和煦的春风,轻轻地,软软地,吹拂着人间的希望,吹拂着深情的大地。一路行来,山河锦绣,遇见的所有都是芬芳的。兴之所至,浑然不觉,此身在何处。
  春深如许,秀色可餐。多么丰盛的春天宴席。且以春山为樽,春水为酒,繁花为馔,饮食十分春色。
  来,开宴,干杯。
  如尘
  临海的道路两边,有两个工地。一边忙于拆迁,一边忙于新建。毁灭和新生,只是一路之隔。
  同样轰轰烈烈,同样热热闹闹。不得不承认,死亡和诞生,有时有异曲同工之妙,是终点和起点的各自杰作。路东死去的旧别墅,断垣残壁,满地狼藉,等待着蜕变和新兴;路西出生的新楼群,浩浩荡荡,欣欣向荣。它们承载着城市的过去和现在,记录了城市发生与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台台橙色和绿色的大吊车,各自伸展着巨大的手臂,卖力地起起落落,发出尖锐的咆哮声。空气中爆开一个个粉尘旋涡,纷纷扬扬,飘飘洒洒,最终尘埃落定。这些年来,傍海地皮价值暴涨,开发商们猎手般的目光瞄准了这里。要知道,这里的土地,会长出一摞摞黄灿灿的金子来。
  每天黄昏去海边散步时,我总会看到他们——那些工地的辛勤劳动者。正值歇息当儿的农民工,在绛红的夕阳余晖中,或席地而坐,或蹲在石板上,或叉腰站立着,三三两两,像结伴觅食的野猫,瞪着好奇而警觉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过往的行人。他们黑油油的面庞上,因长年野外劳作,堆砌着阳光坦诚的裂痕和气息。他们带着尘土的灰黑眼神中,表达着一些复杂的内容:期盼、疲惫、木然、沉闷……来自身心的双重压力,石头似的,压弯了他们的腰身。
  生活的重荷,把他們像微尘一样扬起,投身到城市的建设队伍中去。经他们蒲扇似的大手盖出的楼房,越来越高,直入云霄,距离泥土和地气越来越远。他们像一枚枚钢钉,加固着城市不断扩张的骨骼。
  他们的伙食简单清淡。有几家流动的摊点,定时向他们兜售食物。我为他们的食品卫生和安全担忧。幸而他们的体质足够健壮。健壮就是一味强效免疫药吧?或许可以杀菌和解毒。否则又能怎样呢?吃饱喝足,满足生命最起码的底线需求,也算是一种快乐吧?即使我们这些所谓的城里人,在一些黑心作坊、食品添加剂和农药围攻的流通食材中,又能有几分吃到干净放心食物的把握呢?
  后来,为了创建文明城市,相关执法部门联合出动,收缴了随地经营的小商小贩们的家把什。工地前的饭摊,望风而逃。这些每日消耗大量体力的农民工们,吃饭成了大问题。我的心里充满莫名的疼痛,他们要去哪里填饱辘辘饥肠呢?还好。听说工地开起了炉灶,雇用了专职伙夫。又多出一份伙食开销,对包工头来说,大约是心疼的。
  众生是平等的。我想,所有活生生的生命,在慈眉善目的菩萨面前,不过是一朵朵生机盎然的小花,无所谓贵与贱、雅与俗、美与丑的区分。我们只是担当不同的社会角色,享有同等生存的权利。
  有一次,当我途经路西的工地时,忽然看到围栏外停着一辆救护车,从里面传出女人痛不欲生、号啕大哭的声音。那些声音飘浮在空中,像抛出的钢针,刺得人浑身生痛。我停下脚步,从取景框大小的门口看进去,只见一大群人伸着脖颈和头颅,将中间一块场地包围起来。女人撕心裂肺的哭声,就是从圆形的包围圈中发出来的。不知哪根神经被触动,我蓦然想起鲁迅先生在《药》中描写的众人围观杀人的场景,想起那个滴血的人血馒头,顿觉毛骨悚然。过了一会儿,人影骤然晃动,有四个医生护士模样的人,从人堤中流出来,摇头叹息着,一脸无奈痛惜的表情。他们流出来的地方形成一个缺口。穿过那个小小的缺口,我望见了一个绝望的女人,头发凌乱,跪在一个血肉模糊的男人身旁。霎时我的手脚冰凉,身体里装满悲伤,仿佛那个不幸从高处脚手架上掉下来的人,那个被高楼吃掉的外乡人,是我的亲人一样。这起意外事故带来的震惊和痛苦,折磨了我很长时间。我总在想,那个失去丈夫的乡下女人怎样了,能顶住塌下来的天吗?她得到应有的抚恤金了吗?可是就算得到抚恤又有多大用处呢?多少钱堆积起来能补偿一条鲜活的再也返不回家乡的生命呢?
  一个打工者的生命印记,就这样被异乡的土地记忆着,担负着。——如此之轻,又如此之重。
  离我工作的地方不远,也有一个建筑工地。站在窗口,时常可见一个瘦小的妇人,穿着蓝色的粗布衫,戴着黄色的安全帽,在横七竖八的钢筋混凝土间穿梭,做着小工的活计。有一天上午,她局促不安地站在我的门口,小心翼翼地对我说,妹子,俺能进去喝口水吗?俺那工地的水管坏了。得到我的应允后,她憨厚地笑了,蹑手蹑脚地飘进来,仿佛一团没有多少重量的旧棉絮。我从饮水机里倒满一大杯水递给她,她咕嘟咕嘟地一饮而尽,接着抹一下嘴角的水渍说,这天儿真热。
  我请她在沙发上坐定。她用骨节粗大的手指,不时揉搓着被汗水湿透了大半的衣衫。原来她和她的丈夫都在这个工地做活,她的丈夫是个负责安装的小头目,她也来干点零工。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在河南老家上学,跟着爷爷奶奶过活。
  我问,大姐,你离家那么远,舍得丢下孩子外出吗?
  她拭着紫红脸膛上淌下的污浊汗珠,幽幽地叹口气说,咋能舍得呢?妹子,俺的俩孩子可乖巧听话了,从不惹是生非,学习成绩也在班里排头几名呢。唉,可是俺得帮衬着他们爸多挣点钱呀,要不一家老少吃啥喝啥?俺将来还得供俩孩子上大学哩。有了学问,就能当城里人,像你这样坐办公室,风吹不着,雨淋不到,多好。不用像俺两口子这么吃苦受累了!说到这里,她暗淡的脸色忽然明亮起来,粗糙的褶皱里溢出笑容,眼里的泪花折射出绚丽的光彩。
  她起身离去,黄胶鞋底沾着的沙砾,骨碌碌滚动在月白色的光滑的瓷砖地面上。从她乱蓬蓬的短发上,飞出一些尘土,宛若鸟雀的碎羽,在阳光里活泼地跳跃着,翻腾着,然后又被一阵突如其来的风,瞬间刮得不知去向。
  她们和他们,那些动荡的农民工们,充当了一粒粒微薄的尘埃,在一座又一座城市里,辗转跋涉,颠沛流离。他们是城市住宅的建设者,却不是城市住宅的居住者。他们还像一颗颗花种,被风的手或鸟的翅膀,随意带到哪里,便在哪里降落,皈依泥土,顽强地开出最朴素的花朵。
  (选自2021年第1期《散文百家》)
其他文献
野水芹  野生水芹的味道,绝对是人工培育的水芹所没有的。小时候,母亲偶尔去河边摘一把水芹回来,洗干净之后放进铁锅里。锅烧得通红,刚刚放进去的猪油完全融化。水芹入锅的刹那,伴随着滋滋的响声,一股水芹的清香弥漫开来。不过,这味道堪称鲜美的菜肴,母亲很少做。不仅仅母亲,村子里,也很少有人做这道菜。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河边杂草丛生,属于藏污纳垢之地,滋生着许多小虫子。有一种叫“天蚂蟥”的虫子,蠕动着软软的身体
期刊
我妈今年七十二岁,除了皱纹、白发之外,看不到衰老。她早晨跑步,穿专业田径训练鞋。  我外甥阿斯汗恶搞,把钟点回拨两小时,她三点钟起床跑,回到家四点半。我爸问:“你昨天晚上干啥去啦?”以为她夜不归宿。  跑完步,她熬奶茶、擦地、把煮过的羊肉再煮一下。我爸醒来,她给他沏红茶、冲燕麦炒面,回答我爸玄妙的提问:“谢大脚到底是不是赵本山的小姨子?”“立春没有?”  阿斯汗醒来,提出更多的问题,关于洗澡、书包
期刊
那年雨水壮,送母亲回老院住,推开柴门,妈呀,蒿草忽悠忽悠挤满所有空间,下脚就踩着伏地野花,刺菜甘菊蒲公英燕子翼,敢是来到奶奶们老故事里的荒郊野外?  “一个人走着走着天就擦黑了,荒草没窠正害怕,一片金灿灿的黄花地里冒出了厅堂瓦舍,灯火亮堂堂的,住着狐仙还是女鬼,月亮一圆就烫上一壶小酒,跷腿坐门前,葱心绿的裙子雀白的脸梳着大如意头,别着一朵谁也没见过的大红花,香喷十里,什么长虫精蜘蛛精蝎子精耗子精都
期刊
八十五岁的买买提老人,安静地靠门坐着。他身着一件灰色的半长大褂,头戴一顶花帽,一撮发白的胡子跟随着呼吸微微地颤动着,他目光沉静地看着眼前这一切。没有人和他说话,他也不去关注任何人。他只是平静地空对着眼前的一切。这世界好像和他无关。  这是一场家庭聚会。所有的家庭成员已到齐,聚会将从一顿家宴开始。在尤库日买里,每天有很多场这样的家庭聚会。有快乐的,也有悲伤的。  一口大锅已架在了火势正旺的炉子上。锅
期刊
父亲离世已经整整十年了。当初那种不能面对、不可承受的锥心之痛渐渐消去,深深的怀念随着日月更替,随着年岁增长、鬓发霜重而愈益浓烈。父亲魁梧的身影时常从他亲手搭建的老宅,从他劳作过的田间小径走进我的梦乡,直到我泪痕满腮、惊醒四顾,听无边长夜里风轻云静斗转星移……  1924年农历冬月十五,父亲诞生在湖南安乡县王家湾村的一间简陋农舍,兄弟中排行老四。年幼时爷爷病逝,奶奶裹小脚,不能下地干活,大伯二伯已分
期刊
芫荽  有资料显示,全世界超过七分之一的人不喜欢甚至讨厌芫荽,称其为“香草中的恐怖分子”。缘由是它那怪异迷离的香气。  “芫荽”一词,带有古音古韵。我的家乡竹溪,男女老少识字的不识字的都这么叫,有一种轻柔温婉的况味。一听到这个叫法,就有一股幽幽的草香扑鼻而来,仿佛飘荡着湿漉漉清灵灵的水汽薄雾,邈远而缱绻。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和几位同事到长沙附近的一个县出差,路过县城菜市场时,看见菜摊上摆着一
期刊
丘陵算不上好地方。  不好生活的地方,往往是好生养的地方。丘陵总是人丁兴旺,孩子成窝,吃是每家每户的头等大事。但现在也不是这样了。  年前,我驱车百十里,回了一趟老家。在村口,碰到抱着孩子的堂兄。我问:“孙子?”堂兄说:“重子!”堂兄结婚早,儿子孙子结婚都早,他六十出头已经带上重孙。儿孙都在上海打工,也在上海安了家,堂兄骂:“?菖亲妈的,这些东西都不回来了。”堂兄老了。  当年,堂兄是村中孩子的领
期刊
阿兰·德波顿的文字有的我喜欢,有的就不喜欢了。譬如在一篇文章里他这么写:“大广场的北侧长约101.52米,它是在1619年,由德莫拉建成的。这里的温度是18.5摄氏度,风向朝西。大广场中央的菲利普三世骑马的雕像高5.43米……”我不清楚他为何要如此运用数字,联系后边的文字,这些数字完全不必出现。数字多了,韵味少了——只能说每个人行文方式不同,如我则谨慎之至,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此时是春天,信手写一
期刊
漆园吏告诉我,这棵树不比大椿,但也一把年纪了。  漆园吏告诉我以后,一只精卫鸟从云端出,以炎帝千金的姿态,盘旋在岳家寨上空。那时岳家寨还不存在,连鸡子儿里的一根血丝也谈不上,岳家寨诞生是两千年后的事了。從上古而来的精卫鸟,俯视着巉岩凌穹的太行山,于莽苍之中发现一棵树格外耀眼,像它胸前缀着的父王赏的宝石。  这棵树就是古榔榆,守望在如今的岳家寨。从精卫鸟发现它的那天起,古榔榆愈加生机蓬勃,与天地同修
期刊
冬季单冷,温了一壶桑植白茶,和两三朋友闲坐畅聊,聊到省城干部在桑植凉水口韩家坪社教的故事。虽言语简单,却如握在手中的白茶,温暖了我。  于是,我想去韩家坪玩一玩,走一走,看一看。我沿着盘山公路,很快就到了凉水口。凉水口的水,绿如西湖,处子般动人可爱,但,我没来得及欣赏它,甚至连集镇上叫得响的油粑粑都没尝上一口,车子便进入岔路,朝李家庄方向驶去。  刚转弯,坐在车上的一位凉水口的镇干部忙喊司机停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