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导管尖端定位方法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来源 :国际护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dw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导管尖端定位方法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需要行PICC置管的乳腺癌患者2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9例,在应用相同PICC穿刺导管的基础上,观察组应用管腔内心电图法定位导管尖端位置,而对照组仅应用体表定位导管位置方法,比较两组首次置管成功率及整体置管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5.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4%(P<0.05);观察组置管总满意率为90.65%,对照组为69.0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导管腔内心电图法定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尖端位置能明显提高导管首次置入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置管效率,缓解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COPD患者常存在不明原因的骨骼肌功能障碍,最常见的是骨骼肌萎缩,骨骼肌萎缩可影响COPD患者呼吸肌肉和外周肌肉的功能、运动能力、健康状态和预后.COPD的骨骼肌功能障碍形成机制非常复杂,与营养代谢、全身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OPD患者线粒体功能障碍在骨骼肌萎缩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能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激活氧化应激、电子传递链异常
随着科技期刊数量的不断增加,科技信息的总量也急剧增加.目前,我国统计源期刊有6000多种,学科分类涵盖了基础科学、工业技术、农业科学、医药卫生、哲学政治、社会科学、经济管理、教科文艺等方面.虽然信息资源很丰富,但是由于缺少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信息尚未实现共享、传播和流通.数字对象惟一标识符(digital object:identifier,DOI)作为一种新兴的数字资源的标识符,为数字物体本身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脑外伤并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肺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主要病理生理是慢性间断性缺氧,可导致多器官受累,尤其以脑部损伤为明显,常有认知功能损害,出现一系列的精神症状和心理障碍,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加重其预后不良.其脑部损伤有脑血管动脉硬化、内皮功能障碍、神经元损害及神经元细胞凋亡等改变,目前对于该方面的研究多数集中于临床研究,而其脑组织的基础研究尤其是神经细胞损伤、血管性因素的病理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就睡眠呼吸暂停与脑部损伤
目的 评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预防性使用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该院内科住院病房收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教育在全国中小学日益普及,并且渗透各门学科、各个领域。信息技术与班会课的有效整合,不仅能帮助班主任解决工作中现存的一些问题,更能有
调节性T细胞是一类可以调节其他多种免疫细胞功能的T细胞亚型,具有免疫应答低下和免疫抑制特性,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和免疫自稳方面具有非重要的作用,其中CD4+ CD25+调节性T细胞是最重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调节性T细胞亚型.目前已发现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与预后密切相关.就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