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老的民族信仰与文化说开来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山壁画作为广西壮族的一种古代艺术和旅游文化品牌,已让人们熟知。但也许仍有不少人对它的成因知之甚少。其实,花山壁画只是左江流域崖壁画的一个代表。发源于越南北部的左江,在流经广西的龙州、凭祥、大新、宁明、天等、扶绥等县市境内的河段,已发现有180多处280多个崖壁画组图。这些组图,就如一个个红色的灵魂,以不变的姿势,在左江沿岸舞蹈了2000多年。
  准确地说,这些图画是壮族先人在先秦至西汉时期画上去的,至今大约有2500多年。且不说他们为何就只在左江沿岸的石山崖壁上画,是如何画上去的,用什么颜料画的,为何几千年都不褪色,就他们绘画时间来说,从先秦延续到西汉,竟有600多年的跨度!
  这是一个谜。600多年,左江沿岸的草木不知死去了多少,水里的石沙不知被冲走了多少,人也不知换了多少代,而画师们竟能一代又一代地继承了先辈的遗志,完成了这些画作。他们是为了什么?难道只是为了给后人留下这些风景吗?
  尽管这些崖壁画分布比较散,但内容和绘画的风格却是很统一的。画有刀、剑、箭之类,人像则是腰挂刀剑,半蹲站立,或骑着犬,或踩着风火轮,作欢呼状。看得出,这些画记录了壮族先人的祭祀活动或欢庆场面。由此也可以判断,左江崖壁画表现的就是壮族先人的一种宗教信仰和农耕文明。古代画师们一代接着一代地画上这些画,也许就是为了宣扬这些信仰和文明。
  不管这种判断是否准确,但先人们这600年风里雨里矢志不渝的坚持,足可以让我们惊叹!可想而知,他们经受了多少年的孤独和风吹日晒,但他们的坚持就是一种民族的信仰。这种信仰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否则,这些崖壁画就无法穿越2000多年的时空,与我们对视了。
  信仰的力量是十分惊人的。
  广西田阳县百育镇有一座山,叫敢壮山。此山粗粗一看,并不具备名山的样子和气质。说高度,海拔仅326.7米,相对高度198.9米,与周围海拔高达千米以上的几座山相比就矮了一大截;就外貌而言,敢壮山也绝不是“疏峰时吐月,密树不开天”、“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之类的名胜美景。但奇特的是,纵观敢壮山周围,丘陵土坡零零星星、大大小小到处密布,而惟独敢壮山是一座有岩石崖壁的山。山上的植被,也因土壤的变化而变化。山下和山顶分别是红土壤和风化的土壤,这两处茅草丛生,却不长树木,而山的中部是石灰岩崖壁及溶洞,林木丰茂,亭亭如盖;浓荫蔽日,飞鸟扑天。这样的地形地貌,倒是十分抢眼夺目,撩人心扉,让人遐想无边!
  这的确是一座神山。传说,壮族的人文始祖布罗陀和姆六甲受大帝的委派从天上下凡到这座山,繁衍了壮族的后代。当然这只是传说,但田阳的壮人始终坚信敢壮山是我们壮族祖先住的地方,敢壮山是神山,是田阳的福分。也许,正是出于对布罗陀的热爱,对敢壮山的热爱,每年农历二月廿九或十月十,敢壮山周边几个县市敬奉布罗陀的壮人都纷纷自发地赶来,拜祭布罗陀。从山脚到山顶,朝拜的人一个挨着一个,一路看去,人流如长龙,弯弯曲曲;人人手中,都执有一把点燃的香火;走几步,就弯下腰将几支香插在地上;个个脸上善意浅露,虔诚无比。连续20天,参加人数每天都高达20万人。如此盛景,惟敢壮山独有。
  不难看出,敢壮山的拜祖现象表现了田阳壮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感恩。他们始终不忘祖先,感谢祖先的养育之恩、繁衍之德;他们用朝拜的形式表达了他们对始祖的敬意。
  据专家考证,这种朝拜活动自唐宋时期就开始了。不知以前的盛况如何,但如今这种自发的上万人的参与,其场面是十分壮观的。而最惊人的是这种对先人的崇拜和感恩,竟能坚持了这么长久,而且人数众多,影响深远。
  古人云:“坚志者,功名之柱也。”“志”即意志,一种由信仰凝聚成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生生不息、永不磨灭并孕育成了一种文化,不管它有形还是无形,它都成为民族的一种文化展示。因而,无论是左江崖壁画还是敢壮山朝拜,都体现了我们壮民族坚韧的意志和不灭的灵魂,它千百年来凝聚起来的精神力量,经过演变造就了左江流域和敢壮山灿烂的文明。否则,左江就会像其他普通的江河一样无人喝彩,敢壮山也和其他普通的山一样无人景仰。
  一个民族,决不能缺少精神寄托,更不能缺少文化的传承;一个人也是如此,否则就失去了自我。当一个民族或个人发现自己平庸的时候,就应该知道自己失缺了什么。
其他文献
谈到亚洲,人们马上联想到的是,广袤的地理空间,多样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亚洲之大,甚至难以用一个整体来描述,一般可分为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而东亚又可分为东北亚、东南亚,每一个区域都很不相同,有着自己的独有的特征。当今的亚洲,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变”。美国的未来学家奈比斯特在《亚洲大趋势》中指出,“亚洲巨变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发展进程”。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亚洲的巨变呢?从总的来说,二战
“不是A而是B”是一种常见的语法格式。在构成上,“不是A而是B”中的A和B可以是小句,也可以是NP、VP或AP,还可以是骈合形式;在语义上,A和B可以是相类关系、相反关系、相同关
巨大的赢利空间,对国家软实力的助推,让动漫产业日益受到官方与业界的重视,但是,这个典型的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国却面临着创作空间、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以及产业链整合等难题    汽车刚刚进入杭州境内,便能看到马路两旁铺陈开的广告牌——“动情都市,漫优生活”。萧山在杭州的郊区,从市区过去一个小时的车程中,孙悟空、哪吒、虹猫、蓝兔、喜羊羊、灰太狼占据了视线的全部。五一长假期间,第五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现场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个建立在辐射状思维基础上的图解工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方法也层出不穷。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运用思维导图,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它在开发新的教学方法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设计中的运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运用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