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妻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ter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借金簪


  五莲山下有个小村子,有路遥、马力两户人家,他们是故交。两户人家地位悬殊,怎会是故交?还得先说回十几年前。
  那时,年轻的寡妇马氏无依无靠、有孕在身,去邻村路员外家做用人。说来也巧,路夫人生儿子那晚,马氏也生了一个胖小子,路员外心善,吩咐照顾好两个产妇。百日那天,路员外为两个孩子一块儿办了百日酒,酒桌上,路员外为自己的孩子起名路遥,为马氏的孩子起名马力。出了月子,马氏更加卖力地干活,路员外记在心里。两个孩子该读书了,路员外让马力陪路遥一块儿去私塾。再后来,路夫人把贴身丫鬟许配给马力,拿出五十两银子,让马力回老家了。马力回村将老房子修葺一新,把母亲、妻子接回来,过起了安稳日子。
  十几年过去了,路员外夫妇和马氏相继故去。
  逢年过节,马力总会到路遥家干些杂活,路遥顺便送些年货给马力家,两家关系一直很好。
  這年腊月的一天早晨,马力来到路遥家中,一进院子,马力就问道:“大嫂,大哥在家吗?”
  路遥妻子正对着镜子梳头,见马力来访,忙挽起发髻,出门迎接。路遥家的大黄狗听见马力的声音,也跑过来,亲热地蹭着马力的裤脚。马力进屋后,坐在火炉边,火炉上烤着一圈黄瓤地瓜,正滋滋地冒热气。路遥妻子一边泡茶一边说:“你大哥和管家一早去邻村收账了。”
  马力问:“有活要我帮忙吗?”
  路遥妻子摆摆手,说道:“家人已收拾妥当。”
  大哥不在家,又没有活,马力起身要走。路遥妻子挽留道:“在这吃了午饭再走吧。”
  马力推辞道:“家里有活呢。”见马力执意要走,路遥妻子端过一笸箩刚刚烤熟的地瓜,用布袋装了几个,递给马力道:“刚烤好的地瓜,捎几个给孩子吃。”说着,她指了指梳妆台边上的大半个烤地瓜。
  马力也不推辞,接过地瓜就往外走去。见马力要走,大黄狗站起来,恋恋不舍地围着马力打转。马力从布袋里拿出一个地瓜,掰下一块扔给了大黄狗,大黄狗叼着地瓜回到火炉旁,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回到家,临近中午,马力忽然看到路遥急三火四地走进来,吞吞吐吐地问:“你和大嫂开玩笑了?”
  看到路遥欲言又止、左右为难的样子,马力说道:“我一向对大哥大嫂非常敬重,从来没有开过什么玩笑。大哥有什么话就直说。”
  路遥如实说道:“你走后,大嫂发现金簪不见了。她和丫鬟找了一上午,屋角旮旯翻了个底朝天。你知道,你大嫂是她家独生女,这支金簪是她娘家的传家宝。早晨只有你见过她,也许是你跟她开玩笑,惹她玩耍。如果你藏起来了,快快给她送回去。”
  听完路遥的话,马力明白了。心想,这大冷天的,早上只有自己见过大嫂,的确嫌疑最大。他沉默了会儿,说:“你弟妹今早回娘家,想在娘家人跟前摆点排场,央我去你家找大嫂借金簪一用,我到了你家,见了大嫂又不好意思开口,正好看到梳妆台上有一支金簪,我就悄悄拿回家,让你弟妹戴着回了娘家。本想归还金簪时再说明情况……都怨我,大哥,等你弟妹回来,我马上把金簪给大嫂送过去。”路遥听马力这么一说,也不好再说什么,就起身回家了。

被逼当妻


  等妻子打柴回家,马力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最后说道:“我不愿看到咱的恩人为了一支金簪子,认定咱是贼,和咱断了来往。”
  妻子埋怨道:“你说得有理,可我们到哪里去弄一模一样的金簪还给大嫂!以前我见过那支簪子,金簪头是一只凤凰。”
  夫妻俩一夜没睡,总算想到一个法子。
  第二天,马力媳妇洗漱一新,跟着马力来到城里的洪记当铺,看到马力,洪老板问道:“客官,来当什么东西?”
  马力一指妻子:“当妻!”
  洪老板围着马力转了一圈,问道:“客官,你开玩笑吧?”
  马力真心说道:“急需五十两银子。实在没有值钱物,只好当妻!”
  洪老板问道:“请客官说说,这当妻怎么个当法?”
  这时候,妻子开口说道:“ 我当给你家做用人,工钱抵清当银,到时候,用工钱赎我自身,如何?”
  洪老板仔细端详了一下马力的妻子,一看就知道是干活能手。这几天当铺很忙,正需要一个帮手,洪老板立即答应马力提出的条件,当面封好五十两银子交给马力,写好当票,互相约定,马力妻子在当铺干活一年,一年以后的今天就是当期结束,用干活的工钱赎回自身。
  洪老板是行善仗义之人,听说马力家有一个刚满两岁的孩子,应允马力妻子只在白天来当铺帮忙,晚上回家照顾孩子。
  从当铺出来,马力夫妻俩一起来到金行,拣了一支最好的金簪买下来,让伙计包好,一块儿来到路遥家中。见到路遥妻子,马力妻子赔礼道歉道:“实在对不起大嫂,那天我戴着借大嫂的金簪回家,心里只顾着炫耀,在去场院拿草做饭时不小心弄丢了,到家才发现金簪不见了,只好重新换了一支,现在才给大嫂送过来。大嫂看看喜欢不?”
  这支金簪比原先那支成色更好、分量更足,又看到马力夫妇满脸愧疚的样子,路遥妻子也不好再去指责了。
  路遥一边给马力倒水,一边说:“丢了就算了,再买一支那么好的干啥?你家日子我又不是不知道。”
  马力道歉:“也就是自家嫂子能原谅我们,嫂子收下就好。”

水落石出


  腊月二十八,洪老板把马力妻子喊到跟前, 递给她一个口袋和五吊钱,说:“这是五斤面、两斤肉,拿回家包顿水饺,孩子还在家里盼着你呢。过了二月二再来帮忙。”
  吩咐完,洪老板正想关门,忽然,从外面匆匆忙忙走进来一人,来人头戴狗皮帽,身穿狗皮坎肩,刚进当铺,就把狗皮帽摔在柜台上,气喘吁吁地说道:“当东西。”
  洪老板认识这人,是个杀狗的,姓孙,五十多岁,大家都喊他孙狗肉。洪老板经常买他的狗肉,就问道:“怎么,卖狗肉收到宝贝了?”   孙狗肉郑重地从怀里摸出一个绸子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柜台上,一层一层打开,说道:“你看看。”
  洪老板好奇地凑近一看,不禁大吃一惊,端详着问道:“哪弄来的?”
  孙狗肉得意洋洋地说:“反正不是偷来的!”
  洪老板左看右看,说道:“这是六品夫人以上的官太太才能戴的,你究竟怎么得来的?”
  这时,马力的妻子一步跨到两人中间,从洪老板手里夺过东西。刚才,她一眼就认出来,那东西就是路遥妻子丢失的金簪,她愤怒地质问道:“你必须告诉我,这支金簪是怎么到你手里的?”接着,她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大家。孙狗肉听说金簪是路遥夫人的,战战兢兢地说道:“前几天舀狗肉汤,听到锅里有异响,舀净肉汤一看,原来锅底有一支金簪,我想,也許是哪个贵妇人来买狗肉时掉进去的,我就把它收起来藏好,可至今不见主人来找。今天一大早,林媒婆到我家提亲,我就急着拿来当点银子,好张罗喜事。”
  洪老板拉开马力妻子,安慰了孙狗肉,对他们说:“现在就去路员外家,你们三岔对案。”
  他们仨一起来到路遥家,一见路遥妻子,马力妻子就道:“大嫂,凤头金簪找到了。”
  路遥妻子诧异地说:“我家金银器具,都有一个‘王记’的标志。”
  洪老板举起金簪在眼前细看,金簪反面尾部果然印有“王记”的字样。路遥妻子疑惑地问:“金簪不是丢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马力妻子断断续续地说:“那天,马力根本就没来借金簪。大哥大嫂以为马力拿了金簪,因为家穷,这事只会越描越黑。平日里大哥接济我们不少,我知道大哥大嫂不会平白无故冤枉我们,一定事出有因,只好暂时应承下来。”
  路遥妻子略有所思,连忙叫来管家,她问:“咱家大黄狗你送谁了?”
  管家脸红了,支支吾吾地说道:“那天,夫人吩咐我把大黄狗送人,我正好碰到孙狗肉在街上买狗,就卖给了他,卖了五吊钱,买酒喝了。”
  路遥妻子一拍脑门,对着孙狗肉大声说道:“我知道了。”
  原来,那天路遥妻子梳妆时,拔下金簪,顺手插在那半块地瓜上。马力来访后,大黄狗吃下马力扔给它的半个地瓜,主人去送客,它又偷偷吞下梳妆台上的半个地瓜。金簪插在地瓜上,被大黄狗一起吞下去,金簪别在了大黄狗喉咙里。马力走后,大黄狗日渐消瘦,整天哀号,搅得全家不得安宁,路遥妻子只好吩咐管家把黄狗送人。
  真相大白,路遥拿出五十两白银还给洪老板,把马力妻子赎出当铺。路遥妻子敬佩马力妻子贤惠善良,把印有“王记”的凤头金簪送给她作为纪念,两家好上加好。马力感谢孙狗肉说真话,替自己说明了一切,送给孙狗肉五吊钱做喜钱。
  这正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是非无须辨,时间来证明。
  (发稿编辑:陶云韫)
其他文献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稳婆叫李氏,据说她接生的手艺很是高超,早产、难产、胎儿横向等等都能一一化解。而且遇到家里贫困的,她连接生的钱都不收,四里八乡的人对她都是感恩戴德,亲切地叫她“李大娘”。这李大娘的老伴过世早,只给她留下一个病恹恹的儿子,身材消瘦,走路都得拄着木棍,更不要说娶妻生子了。李大娘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虽然到处托人说媒,但是哪家的姑娘愿意嫁给这样的人呢?所以李大娘的儿子都快三十了,还是个光
牛大富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牛大旺,小儿子叫牛小旺。这爷儿仨名字叫得怪牛的,又是富又是旺的,可实际上牛大富一辈子也没富起来,他两个儿子也没怎么旺起来。哥俩日子过得都不好。不过相比之下,大旺比小旺稍好一点儿。小旺过得不如哥哥,竟把气全撒到了爹妈身上,一生气就埋怨父母:“都是你们偏心!给我哥起名叫大旺,给我起名叫小旺,他大旺,我小旺,我一辈子也别想旺过他!”遇到这样的混球儿子,日子断难舒心。牛大富把自家
老马在火车站附近开了家小旅店,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这天,老马亲自上街拉客。见到一个出差模样的男人,老马上前热情地介绍他的旅店。男人听他介绍完,忽然没头没脑问了一句:“你们店有特殊服务吗?”特殊服务?老马一想就明白了,急忙摇头:“不不不,我们是守法经营的,绝对没有那种不三不四的服务项目!”男人“哦”了一声,说:“其实我已经订了酒店了。”紧接着老马又拦住了两个刚出站的小伙子,没等老马介绍完,他们就问
村里的张老头去世了,他的儿子大头在家里拉起了灵堂,为老爹办丧事。大头特意找了村里那些喜欢吹拉弹唱的“响器班”,来家里为老爹吹丧送行。“响器班”的人有老有小,十几个人集在灵堂前,“呜里哇啦”吹出的器乐声大半个村都能听得见,大头不禁很是得意。突然,大头觉得有点不对劲,原来,“响器班”将一曲《常回家看看》吹得正欢呢。大头立马喊道:“停,停,都给我停下来!” 音乐马上停了,大头气哼哼地说:“你们吹的什么呀
有个青年叫李明,长得也算是一表人才,可就是有个毛病,嗜酒如命。就为这,年近三十了,还没娶上个媳妇。  这天,有个亲戚又给他介绍了一个,让他去相亲。以往相亲时,坏事全坏在喝酒上,所以他爹有点不放心,想了想说:“咱在家先练习一下,别人劝你喝酒时,你要怎样拒绝。”  说着,他爹让李明在桌前坐下,拿出一瓶好酒说:“大老远的来了,今天咱爷俩好好喝两杯。”一见到好酒,李明的眼都直了,嘴上连声说着好、好,赶紧将
王大爷去河边散步,他点燃一支烟,悠闲地沿河岸溜达着。走了一会儿,王大爷发现前方有一男一女,男的在钓鱼,女的在一旁看景,挺着个大肚子,是个孕妇。他一下子想起儿媳怀孕不准他在家里抽烟的规定,心想,现在年轻人“规矩”多,还是离他们远点好。于是,他在距离那对小夫妻百米远的地方,找了块石头坐下来,打开随身携带的收音机,边钓鱼,边听戏。谁知,王大爷坐下来不到三分钟,钓鱼的小伙子就急忙收竿不钓了,看上去好像是故
小赵在局里工作好几年了,仍是一名普通的职员。最近,他得知王局长搬到了自己这个小区,便想着如何利用“地理优势”跟他套近乎。小赵发现,每天傍晚王局长都要出来遛狗。妻子灵机一动,说:“有了,你下次好好观察一下,如果他的狗是公的,我们就买一条母的;如果他的狗是母的,我们就买一条公的。只要让狗狗结了亲,我们和王局长就成‘亲家’了!升职的事还不好说?”小赵连夸这个主意好。次日晚上,小赵便躲在暗处悄悄拍了照片。
田贵脾气暴躁,点火就着,还因此打伤过人,后来他跟着一帮兄弟到大青山铁矿打工,老婆江云就在矿上开了个小卖部。江云年轻漂亮,铁矿老板郝大富就动了心思。要说这郝大富人也不错,就是对美色没什么抵抗力。一番死缠烂打后,江云终于答应跟郝大富好,让他今天晚上到她店里去。晚上十点多,江云正在收拾,郝大富忽然闪进来一把抱住她,喃喃道:“我想死你啦!”他边说边让江云关上店门,一起进了卧室。正在这时,外边传来一阵敲门声
鹊桥公园东北角,有个不起眼的小门,小门边有棵枝繁叶茂的香樟树,树杈上拴着许多尼龙绳系着的铁钩子。树上拴那么多铁钩子干吗呢?事情是这样的:在鹊桥公园附近有个菜场,许多人早上在菜场买好菜后,将菜往这棵树下一放,等逛完了公园出来,再取了菜回家。时间一长,看门的茆老头瞧出了门道,他想,这菜放到地上不仅不卫生,还容易拿错,于是他就做了许多小钩子,用尼龙绳拴在树杈上,给大家挂菜用。这样一来,树上经常挂着一些五
安房直子(1943-1993),日本著名童话作家。她一生淡泊,深居简出,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精美的故事。在大山里,有个开面馆的婆婆。这天,婆婆正在河边采水芹,忽然,一个奇怪的声音传了过来。婆婆抬头一看,天呀,竟然是一只狗獾蹲在河边,聚精会神地搓洗着一块白布,一边洗,还一边嘟哝:“怎么办,洗不干净呀!”婆婆按捺不住好奇心,蹑手蹑脚地走到狗獾背后,故意拖长了声音问道:“你在这里洗什么哪?”狗獾头也不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