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内在动力,让体育教学更加生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cslee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内在动力不足、教学效率低下成为困扰广大教师的一大难点。纵观当前体育教学成效不高的深层次原因,与广大教师没有充分整合有利于教学的资源有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广大体育教师应当注重理念创新,善于整合各种体育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为着力点,促进他们得到全面发展,以此有效提升体育教学效率。
  一、利用教学游戏形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内在动力
  体育学习与训练活动是一个体力消耗较大、较为枯燥乏味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学生兴趣不足,存在着敷衍的状态,这样的状况不利于体育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笔者在教学中,选择性地将一些训练内容转化为游戏方式,采取教学游戏的途径组织学生开展训练。如教学排球训练中的“正面垫球”这一技能时,为了增加学生训练的投入度,笔者将正面垫球训练设计为四人组正面垫球对抗游戏,将学生编为多个四人小组进行垫球游戏。在这样的游戏活动中,学生按照动作技能要求开展游戏,不仅能够迅速地掌握正面垫球要点,同时在游戏时还增强了学生快速移动的反映能力,整个教学训练在学生的兴趣盎然之中有效开展,训练成效也较为显著。
  二、利用训练竞赛模式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内在动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好胜心较强,自尊心也较强,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完全可以在体育训练中加以运用和发挥。许多教师在进行体育训练项目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没有一丝新意和活力,学生在枯燥沉闷的氛围中进行训练,动力存在不足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学生竞争欲望强、上进心强的显著心理特点,将学生按照自身身体素质与体育技能方面的状态、水平进行划分,将基本处于同一能力基础的学生编为一组,分组开展体育训练竞赛活动,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开展训练。此时,学生的训练就从单纯的自我训练活动转变为相互竞争,尤其是在与自己身体素质、体育技巧、能力状态基本一致的对象面前,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增强自信心,以更加积极的状态投入训练之中,你追我赶,有效实现了训练成效的极大提升。
  三、利用地方体育传统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内在动力
  在每一个地区,体育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传统项目,如有的地区多年来一直坚持划龙舟、跳秧歌这样的体育活动,也有的地区在乒乓球、篮球、武术、田径等方面发展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那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发掘这些乡土体育传统资源,结合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例如,本地区在田径运动方面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曾经向优秀学校或运动队输送了多名学生,群众基础也较好,定期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学生对其兴趣也较为浓厚。针对这样的状况,笔者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了专门的田径项目训练章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在笔者的专门训练下,许多学生在田径方面的发展较为明显,在地区举办的运动会上连续多年获得较好名次,使田径项目成为我校体育盛会中的一道靓丽风景。
  四、利用校本课程载体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内在动力
  校本课程是当前各学校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体现地方特色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体育在其中也占有一席之地。广大体育教师要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并充分运用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当前社会治安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如何提高青少年自我防护能力,尤其是初中女生的自我保护能力,是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话题。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校本课程,专门对学生进行了防身术、擒拿格斗术、预防不法侵害十二招等四个专题的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自我保护能力方面的强化训练,能够提高学生在遇到不法侵害时的反抗与自我保护能力。学生纷纷反映这样的教学内容非常必要,也非常有效,广大家长以及社会各界对这种尝试也给予了充分肯定。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体育运动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样的校本课程应当更多地融入初中体育教学之中。
  五、利用课外活动空间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内在动力
  除了抓好课堂教学之外,广大初中体育教师还要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这一角度,组织好课外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帮助。笔者在教学中,一方面按照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先后组织了多个兴趣小组。如组织了女子排球兴趣小组、男子篮球兴趣小组,以及武术、韵律操等活动小组,在课外对学生进行指点,帮助他们掌握技巧,提高熟练程度,满足他们对体育方面的兴趣爱好,同时也实现了强身健体、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效应。另外,笔者还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校级以上运动会等活动,组织学生积极训练、紧张备战,争取获得好的名次,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资源整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黄晓)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离不开思维,数学探索需要通过思维来实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逐步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既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也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一个切入点.七年级是小学升初中的过渡时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渗透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看七年级学生对所遇到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掌握的情况.  分类思想并不乐观.虽然七年级课本中分类思想提及并不是很多,当在有理数中已经孕育了这一思想,并
在中职教育的基础化学和分析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氧化还原平衡”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理解与否直接影响到分析滴定中的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学习。很多学生由于初中所学的有关氧化还原方面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对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如氧化剂、还原剂、被氧化、被还原、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量等容易混乱。首先,要让学生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非只限定初中所定义的得氧和失氧的反应,许多根本没有氧参加的反应也是氧化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以实验为基础,理论知识和抽象性概念比较集中,其中有较多的陈述性内容需要加强记忆。学习的思路一般是从宏观现象到微观物质结构,从静态的物性到动态的化学变化,从定性的描述到定量的测定和运算。而对于化学用语的学习,也应该如此。我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改进,归纳出几点化学用语的教学实践策略,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提前感知,分散突破  化学用语内容繁多,在短时间内要让学生完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