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护盾TBM隧道开挖管片跟进安全距离分析

来源 :四川建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双护盾工作模式下,双护盾TBM可靠支撑靴紧撑洞壁为主推进油缸提供反力,因此管片的安装可与掌子面的掘进同时进行,大大提高施工效率。文章以尼泊尔巴瑞巴贝引水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双护盾TBM的双护盾开挖模式,在考虑了护盾与围岩之间的不均匀间隙、TBM推进参数(扭矩和推力)、豆砾石层和管片、撑靴盾提供的支撑力、护盾的阶梯式结构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双护盾TBM全动态掘进数值模型,研究了不同管片跟进距离下的施工力学响应。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管片跟进距离的增大,围岩的最大位移值逐渐增大,位置均为未支护段最靠近管片处;②随管片跟进距离的增加,管片内力分布不变、内力值逐渐增大;③管片安全系数在拱顶和墙脚处较大,在拱腰、仰拱和拱顶处较小,管片极限跟进距离为10 m。
  【关键词】双护盾TBM; 掘进模式; 力学响应; 安全距离
  【中国分类号】U455.43【文献标志码】A
  当双护盾TBM采用双护盾掘进模式进行施工开挖时,隧道支护结构可以与开挖掌子面拉开一定距离,以此提高TBM的开挖效率。但由于未支护段的存在,支护结构与围岩的力学响应显得尤为复杂。王明友等通过多雄拉隧道的数值仿真计算,得到了TBM双护盾掘进模式下不同豆砾石回填密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并对回填灌浆的密实度进行了分级。程建龙采用Flac3D建立了完整的TBM模型,分析了双护盾TBM掘进时围岩变形及护盾所受的接触力和摩擦阻力。国内外众多学者还对双护盾TBM卡机脱困技术、地层适应性和刀盘磨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但对双护盾掘进模式下,支护管片与掌子面间未支护段长度的研究仍然不足。
  本文以尼泊尔巴瑞巴贝TBM引水隧道项目为研究对象,对管片跟进距离对施工力学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此分析合适的跟进距离,并对施工效率、安全性进行合理的评判,以实现TBM的安全快速掘进。
  1 工程背景
  巴瑞巴贝引水隧道长约12.2 km,掘进方向为N26.84°E,坡度3 ‰,断面型式为圆形,隧道设计开挖洞径为5.06 m,设备采用罗宾斯双护盾TBM。隧道最大埋深820 m,除洞口外最小埋深约78 m,隧道除始发段有一个R=700 m,长度368.87 m的曲线外,其余部分均为直线掘进。
  2 建立数值模拟模型
  2.1 模型概况
  为了尽可能的反映双护盾TBM的施工动态,模拟TBM与围岩之间的相互接触从而了解其作用机制,有必要弄清楚TBM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关系。如图1所示。
  图1中:Lc为刀盘长度,Lf为前护盾长度,Lr为后护盾长度,L1为管片长度,Δ为刀盘与前护盾之间半径尺寸差值,在实际掘进时刀盘上部滚刀外缘要稍高于刀盘外边缘,有利于减少刀盘磨损;Δr为扩挖量,t为护盾厚度;δ1为后盾盾尾下表面与管片上表面之间的间隙,δ1=ξ1+ξ2+ξ3,其中,ξ1为管片厚度方向制作偏差值,ξ2为管片环安装不圆度偏差值,ξ3为管片间接缝宽度超差值,因管片安装精度极高,这些间隙应当严格控制,否则会出现渗水错台等缺陷;h为管片厚度;D1管片内径(成洞直径);δ2为后盾盾尾上表面与管片下表面之间间隙。
  采用Abaqu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双护盾TBM掘进开挖模型,由于模型中涉及大量的接触对,整体模型又为对称模型,故取半模型以减少不必要的单元数量,加快计算速度。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2.2 工况设置
  尼泊尔引水隧洞(BBDMP)工程采用如图3的施工方案,未支护段的长度为两个掘进循环的距离,即第一环管片与后护盾尾部间距为2 m。现研究盾尾后第一環管片跟进距离(既未支护段长度)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合双护盾TBM掘进数值模拟,设置未支护段长度为1 m、2 m、3 m、5 m、7 m、10 m的工况。
  在计算模型中简化考虑为一环整体吹填。此外,由于豆砾石与泥浆均具有时效性,所以计算中将其弹性模量考虑为软硬两个阶段。当处于软阶段时,其弹性模量为0.5 GPa,经过TBM推进一环的时间,其弹性模量变为1.0 GPa。岩体、管片、豆砾石具体力学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3 结果分析
  3.1 围岩位移分析
  在整个模型中,由于TBM相关结构(不包括豆砾石和管片单元)刚度相比于围岩很大,在整个计算中近似等于刚体,所以TBM相关结构之间发生的相对位移极小,大约为10-6 m量级,所以不对TBM相关结构位移展开分析。
  提取各工况下TBM最终贯穿时地层的竖向位移云图如图4所示。
  提取不同跟进距离下的最大拱顶沉降和仰拱隆起值如表2所示。
  由图4及表2可以看出:
  (1)各工况开挖支护后整体位移均呈上沉下隆趋势,在TBM掘进过程中,围岩的位移场都表现了较强的三维空间效应,由于掌子面的“支护”作用,在掌子面处位移较小,离掌子面越远,位移越大。
  (2)跟进距离越大,开挖后盾尾未支护段距离越长,盾构及掌子面的“支护”作用越小,故位移有明显的增大趋势。跟进距离从1 m到10 m变化时,贯通后拱顶沉降值从4.554 cm增长至8.123 cm,仰拱隆起值从3.989 cm增长至6.566 cm,总增幅明显。在跟进距离为1 m、2 m、3 m时,由于距盾尾不远,盾构及掌子面的“支护”作用还较为明显,位移增幅不大。跟进距离变化至5 m、7 m、10 m时,竖向位移的变化幅度较1 m、2 m、3 m时明显增大。
  3.2 管片内力分析
  由于不同工况下,最新施作的管片与掌子面之间距离不一致,现统一选取管片施作至30 m时,不同工况下该位置处最新施作管片的轴力、弯矩和安全系数如表3所示。
  不同跟进距离工况下,管片各部位内力及安全系数变化趋势如图5、图6所示。
  由图5~图6、表3可知:   (1)对于双护盾工作模式,盾尾管片不同跟进距离工况下,管片内力沿截面分布规律一致。TBM开挖掘进后,紧跟盾尾的一环管片断面轴力均呈受压状态,拱肩和拱脚位置处的轴力较小,拱腰处的轴力值最大;管片在拱顶、拱腰、仰拱部位呈负弯矩,仰拱处负弯矩值最大,拱肩和墙脚位置处呈正弯矩,墙脚处正弯矩值最大。
  (2)管片安全系数在拱顶和墙脚处较大,在拱腰、仰拱和拱顶处较小。随着管片跟进距离不断增大(1 m、2 m、3 m、5 m、7 m、10 m),管片各部位安全系数明显减小,其中,10 m跟进距离工况下,仰拱和拱腰位置分别减小至2.73、2.65,接近规范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4 结论
  (1)随着管片跟进距离的增大,管片内力分布不变、数值不断增大,管片的安全系数不断减小。当跟进距离增大至10 m,管片安全系数最小值减小至2.65,已不满足规范要求,故管片跟进极限距离为10 m。
   (2)在跟进距离较小时,由于TBM盾壳支撑作用,盾尾围岩稳定性较好,更利于管片受力,故在跟进距离为1 m、2 m、3 m时,盾壳支撑作用下,内力及围岩位移变化幅度均不大;但跟进距离增大至5 m、7 m、10 m时,未支护段距离越来越长,盾壳支撑效应逐渐减小,围岩变形量更大,此时施作管片并且填充豆砾石,若按照设计厚度填充太满对围岩变形约束太大不利于管片受力,在实际工程中应考虑填充豆砾石的厚度或填充时机。
  参考文献
  [1] 陈叔,王春明.川藏铁路TBM施工适应性探讨及选型[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20,33(4):38-47.
  [2] 余国军.双护盾TBM在杭州第二水源输水工程的应用与挑战[J].科技和产业,2020,20(7):176-180.
  [3] 吴圣智,王明年,李磊,等.双护盾TBM施工隧道豆砾石回填层对地表沉降影响机理[J].中国铁道科学,2020,41(4):82-90.
  [4] 王明友,潘长城,金峰.雙护盾TBM自密实回填快速支护施工技术及应用[J].水利建设与管理,2020,40(6):30-33.
  [5] 罗长征.城市地铁双护盾TBM穿越不良地质技术[J].价值工程,2020,39(11):209-210.
  [6] 王明友,侯少康,刘耀儒,等.TBM豆砾石回填灌浆密实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研究[J].隧道建设:中英文,2020,40(3):326-336.
  [7] 王明友,侯少康,刘耀儒,等.TBM豆砾石回填灌浆密实度对支护效果的影响研究[J/OL].隧道建设:中英文:1-11[2020-08-2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4.1745.U.20200409.1803.032.html.
  [8] 刘松明,李跃.模袋灌浆技术在双护盾TBM施工中的应用[J].云南水力发电,2020,36(1):174-177+182.
  [9] 王万仁.DSUC型双护盾TBM小净距段掘进技术研究[J].铁道建筑技术,2020(1):88-92.
  [10] 庞杰.TBM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建筑机械,2020(1):97-99.
  [11] 陈雷.双护盾TBM穿越断层破碎带地铁隧道施工技术[J].建材与装饰,2020(3):270-271.
其他文献
【摘要】人行道作为城市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市民日常出行交通转换、散步休闲等功能,但在人行道路面结构破损之后,维修不及时,导致“地雷”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響市民出行品质。文章从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治理意见。  【关键词】人行道; “地雷”; 道路设计  【中国分类号】U412.37+8【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对城市基础设施
【摘要】文章结合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以及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搭建运维服务平台系统,实现设备管理从被动维护到主动维护和掌握全局的转变。通过对建筑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和故障及时预报管理,高效率地解决了建筑机电设备故障,改善了建筑机电运维服务管理,并及时减少了使用单位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同时提高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达到建筑机电工程的运维服务信息化管理模式。  【关键词】机电工程; 运维服务;
【摘要】在铁路、公路边绿化带植被养护中,针对人工养护浪费水、用工多、效果差、植物成活率低等问题,开展了道路绿化带养护自动测控喷灌技术的研究,采用湿度检测器检测空气和土壤的湿度、数据处理系统判断计算植被需水量、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喷灌时间和用水量的技术,实现了道路绿化带自动测控喷灌,效果良好,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路基; 边坡; 绿化; 植被; 养护; 数据处理; 自动
【摘要】基于对隧道施工大型机械化配套应用现状的研究,文章根据沿江高速公路隧道地质条件,为满足隧道施工安全、高质、快速的要求,提出了沿江高速隧道机械化配套方案(A型、B型、C型),并针对各隧道特点选用了适用的配套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沿江高速公路; 隧道; 钻爆法; 机械化配套; 施工  【中国分类号】U455.3  【文献标志码】A  宜宾至攀枝花沿金沙江高速公路
【摘要】  复杂山岭隧道运营期存在着诸多影响隧道安全的风险因素,不仅给隧道的维修养护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对山岭隧道运营期的风险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文章综合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模糊评判法分析复杂山岭隧道运营期的安全影响因素及其权重,建立了影响因素模糊权重集,采用了模糊统计法确定了指标层各影响因素的隶属函数,构建了运营期复杂山岭隧道综合评判矩阵,通过权重模糊集和综合评判矩阵对风险概率进行了模糊估计
【摘要】在“九寨沟魅力小镇综合改造项目”“中环路(成华段)城市空间品质提升项目”中的实践,文章通过对空调外机机位的几种常见遮挡形式进行分析,推导出可视范围、有效遮挡范围相应结论与公式,以期相关设计人员在遇到类似问题时能根据相关结论与公式,能准确、高效地推导出所需的遮挡形式。  【关键词】立面改造; 空调机位; 可视范围; 遮挡范围  【中国分类号】TU767.5【文献标志码】B  一个城市的建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