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的美学特点解读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的知识分子,集评论家、作家、导演等身份于一身,对大众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在创作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美学理论。本文对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体现的美学新概念进行剖析,深入分析了她早期和晚期小说创作中体现的美学特征,为我们挖掘美学理论和桑塔格小说创作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把握桑塔格美学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审美;特点
  【作者单位】张泽建,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时间旅行者——苏珊·桑塔格小说中的旅行隐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5-QN-353。
  苏珊·桑塔格是美国著名的知识分子,集评论家、作家、导演等身份于一身,对大众文化有着深厚的情感。她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在创作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美学理论。本文对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体现的美学新概念进行剖析,深入分析了她早期和晚期小说创作中体现的美学特点,为我们挖掘美学理论和桑塔格小说创作之间的深层次联系、把握桑塔格美学理论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苏珊·桑塔格小说创作体现的美学新概念
  20世纪60年代初,苏珊·桑塔格初涉文学领域,将文学思想与艺术评判融合起来,成为文学界先锋,她的思想趋向与美学观念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学者研究了苏珊·桑塔格思想与创作在不同时期的特点,如王予霞在其所著《桑塔格纵论》一书中将桑塔格的创作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桑塔格渐露锋芒,以叛逆的批判理论与先进的小说创作出现在文学领域,提出了反对阐释、沉默美学、新感觉等重要理论,撰写了《反对阐释》《沉默的美学》《激进意志的风格》等文,将小说创作与美学观念融合,形成独具一格的文学评判与文学创作风格。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桑塔格的创作以理论集为主,提出了著名的疾病理论、摄影理论,并以犀利的言辞引发人们对政治与道德的深思。其代表作有《论摄影》《疾病的隐喻》《艾滋病及其隐喻》等,拓展了早期的美学理论。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此时的桑塔格以历史题材小说创作为主。她曾表示,所有艺术作品的伤感力均来自它们的历史性。她的作品将历史与小说创作结合起来,有文学作品《火山恋人》,舞台剧本《床上的爱丽丝》等。她曾指出,自己是一个作家,一个喜欢以多种形式写作的作家,而不是理论家或批评家,她最钟情的是虚构文学。桑塔格在这三个阶段中,后两个阶段与第一个阶段的美学思想呈现了不同特点。第一阶段的桑塔格文风叛逆,锋芒渐露,是文学界的先锋人物,后两个阶段她的思想与创作相较来说稍显成熟,角度新颖。在文艺美学观念上,第一个阶段的桑塔格处于审美激进状态,后两个阶段转型至政治、道德激进状态。后两个阶段作品中的美学观念、政治评判、道德界限由于其社会实践及思想观念的转变,作品更注重政治与道德的描写,创作风格开始向虚构文学方向转变。
  二、苏珊·桑塔格早期小说创作中体现的美学特征
  1.反对阐释
  对于反对阐释的意义,多数人认为反对阐释即反对一切阐释。桑塔格则认为,反对阐释是指反对传统理念中将形式当作内容的附属品,这也成为其小说创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她叛逆及先锋姿态的重要体现。关于反对阐释理论,桑塔格在长篇小说《恩主》中明确表现了此美学原则的创作实践。《恩主》中,桑塔格以希波赖特的梦为文章主线,目的在于重构传统释义,她在文中写到,“目的是推翻不适应时代语境的艺术评判方式,为艺术感知方式开道” 。
  2.沉默美学
  除了反对阐释的原则,苏珊·桑塔格大量采用了沉默美学原则,这在其创作的电影和小说中有着明显体现。《沉默美学》指出,沉默的审美原则也涉及语言方面,具体表现为语言形式的陌生化、无声化。陌生化指通过陌生的情景挫败读者,促使读者进入沉默状态。无声化是指采用无声胜有声的方式,把言语无法完全表达的意义更好地表述出来。苏珊·桑塔格对沉默美学应用广泛,比如在《恩主》小说中,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压力和痛苦压在了希波莱特身上;《死亡之匣》《卡尔兄弟》中,不论是主人公的身体还是语言都采用了沉默的表现手法。总的来说,苏珊·桑塔格在作品中对现实、人性的思考中应用了沉默的手法,使用无言的现实、人性来彰显其美学功力。
  3.死亡之美
  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创作中,很多作品把死亡当作主题,力图通过探索死亡的怪诞性来实现反讽政治的目的。事实上,作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创作倾向,原因在于其父亲的早逝让她过早地面对死亡,并且受到存在主义以及托马斯·曼等著名作家的深刻影响,苏珊·桑塔格领悟了死亡的真谛,并给作品中死亡营造了怪诞的色彩。
  4.解构权力
  苏珊·桑塔格认为,沉默、死亡之美都是基于对权力的消解,隐喻是世界的主要特征,权力、道德等现象错综复杂、相互交织,我们不可能把这些问题割裂开来,只能将它们放在一起来解决。这足以表明,苏珊·桑塔格有着强烈的人文情怀,有着极强的社会公平正义感。她认为对世界最好的解释,就是解构世界上存在的各种权力,比如《恩主》《床上的爱丽丝》《火山恋人》《在土星的标志下》《反对阐释》《重点所在》等作品都反映了作者解构权力的思想。
  通过对苏珊·桑塔格早期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她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是真正具有骨气的知识分子。她的小说向世人传递了自己对情感、现实、人性的思考,通过丰富和发展阐释理论,戳穿了社会的丑恶面纱,她力图以文学的救赎力使这个世界的生活、审美回归正常。
  三、苏珊·桑塔格晚期小说创作中彰显的美学特点
  1.对精神回归的坚守
  苏珊·桑塔格在晚期小说创作中,显示了与大众文化渐行渐远的特征,超脱了世俗眼光对小说的评判,把创作的目光重归自我。在《在美国》这本小说的创作中,她更加注重自己内心的感受,坚守着精神回归、心灵创作的原则,在欧洲与美国的长途奔袭中找寻着实现和超越自我的创作激情。这部小说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蜕变和重生,其更加注重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找真我,从而实现精神的回归。   苏珊·桑塔格的小说创作在这一时期更加侧重把文学艺术和现实、人性融合在一起,把创作小说当成一种救赎,致力通过小说向人们传播情感和思想。只有这样,作者才能找到自我归属感。她认为,我们要用感性来理解和创作艺术,而不是用冷冰冰的理性来进行艺术创作。同时,她在小说中极力推崇某一种理念,这在小说人物玛丽娜身上有着很好的表现。玛丽娜的一生是在找寻自我的过程中度过,历经了从“舞台——自由——舞台”这样一个循环,最终实现了自我、精神回归。在她精神回归的过程中,她的丈夫和其他崇拜者也同样在探寻自由生活的历程中找到了自我,实现了精神回归。笔者认为,桑塔格正是期望通过玛丽娜这个角色,向广大读者表明自己的创作实现了从先锋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也找到了今后的人生航向。
  2.对后现代主义的青睐
  后现代主义于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它不仅是一种思潮和观念,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思想趋向。在苏珊·桑塔格早期创作的小说中已经出现后现代主义的特点。苏珊·桑塔格作为拥有浓厚欧洲文化背景的小说家,除了精通现代主义文学,对后现代主义也颇有研究,她是一位渴望打破雅俗文化隔阂、实现雅俗共赏的独特作家。她创作的《恩主》,就是一部兼备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特征的长篇小说,小说中体现的不确定性、怪诞性等特征正是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特点。她还在《关于“坎普”的札记》中对后现代主义的形式、思想、特点等作了详细的论述。
  后现代主义,本质上是用怀疑的态度去对待一切真理和知识。笔者认为,尽管在苏珊·桑塔格所创作的小说中蕴藏着后现代主义特征,但是,她仅仅是抱着阐释该现象的目的,受到了后现代流派的深刻影响,而她本身并非是后现代主义的领导者和倡导者。总而言之,苏珊·桑塔格在传承和发扬先锋主义的基础上,实现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有机结合,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目标,更加关注现实社会,期盼以自己小说的救赎力唤醒更多的人为社会服务。
  不少人认为苏珊·桑塔格是一个“杂家”,她的创作涉及太多的领域。但不能否认的是,她对每部作品都精益求精,在追求新理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特别是她对小说创作审美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体系,为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指明了方向。
  [1]习丹.试论苏珊·桑塔格文学作品的美学思想[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史璇.从注重形式到关怀历史——苏珊·桑塔格美学思想的转变[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刘丹凌.沉寂美学与“绝对性”神话的破解——浅析苏珊·桑塔格的《沉寂美学》[J].当代外国文学,2010(4).
其他文献
三、鼓励大学生应征入伍,报效祖国rn45.国家鼓励大学生应征人伍服义务兵役,这里的“大学生”如何界定?rn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
在人们心中一直就是巫婆神汉形象的风水师,如今却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前不久,建设部中国建筑文化中心委托南京大学易学研究所开展建筑风水文化执行官(师)认证培训、考核,合格
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触目纵横千万朵,赏心只有二三枝。”每次拍照,无论活动的大小,我都满怀激情,树立“我在其中”理念,耐心融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迅猛的提升,这也就使得工程施工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多,而建筑施工安全的问题也就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施工的人员较多,施工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所用的材料及机器设备多,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较低等因素使建筑工程安全性施工受到威胁。因此,针对以上的特点,将BIM技术应用在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中,进行全寿命的周期管理,以便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借助互联网+的大潮,物业管理服务行业正在逐步从一个被忽视的传统行业到引起前所未有的关注.面对物业行业的内在生存困境及外部跨界威胁,不少物业企业开始寻求升级或转型之路
期刊
我在中国从事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已有十年之久.在这个广袤而多元的国家,我领略了众多的城市和乡村,目睹了惊人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变迁.我对中国的理解基于我多年有幸参
<正>一、民营招标代理企业存在的意义、现状及发展1.民营招标代理企业存在的意义《招标投标法》第13条规定:"招标代理机构是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社会
适合你的才是理想的rn理想不应该独立于追求它的人而存在,但现在很多人定义的理想工作好像与自己毫无关系,理想的标准多是对工作的描述,比如薪水待遇、工作环境,很少描述自己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可谓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随着房地产行业市场竞争压力日趋增加,使得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萎缩,在市场增长空间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开始实行管理驱动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成本管理上更是费了一番功夫。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  我国建筑行业自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就。房地产企业开发项目具有投资金额大、开发周期
近日读到一则故事,说一个生活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禅师让他伸出左手,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