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甜高粱高产高效种植技术规程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shan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利用沿海滩涂盐碱地种植甜高粱是实现江苏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能满足该区域对于生产轻简化、规模化的需求。为促进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生产实际情况,对滩涂盐碱地甜高粱栽培的基础条件、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等生产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具体要求和规范。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采用灯光诱捕和田间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和分析了2009-2013年贵州道真县褐飞虱种群发生动态。结果表明:不同年份间灯下褐飞虱始见日和高峰频次波动较大,2011年单日最大诱虫量达11 243头,分别是2009年、2010年和2013年的32倍、21倍和10倍;2012年单日最大诱虫量仅为90头。2010、2011年早栽稻田褐飞虱发生量与晚栽田的基本持平,而发生高峰日迟于早栽田;早栽田
摘要:运用内部简单重复序列(inter-simple sequence pepeat,ISSR)分子标记对采自海南省的10种藤黄科植物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1)从100条ISSR引物中筛选出8条能扩增出清晰条带且多态性明显的引物;8条引物扩增出331条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有106个,多态性比例为100%,平均每条引物扩增位点数为13.25个。(2)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407 8
摘要:以一年生无核白鸡心葡萄为试材,研究新梢基部环剥对葡萄花芽分化及相关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剥处理短时间内提高了植株叶片和枝段的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植株叶片和枝段全氮含量,提高了C/N 比,进而加快了花芽分化进程,缩短花芽分化时间,使其30~40 d完成花序第二穗轴分化。  关键词:葡萄;环剥;花芽分化;物质代谢  中图分类号: S663.10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
摘要:20102012年,通过盆拍法结合吸虫机采样法调查了湖南双季晚稻不同栽培方式(抛秧、移栽和直播)下稻飞虱及其天敌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下稻丛分蘖数差异显著,移栽田分蘖数最多,最高分蘖数为1 008株/m2,而直播田分蘖数最少,最低仅为259株/m2。栽培方式对稻飞虱若虫孵化率无显著影响,各次调查孵化率均在65%~75%之间。稻飞虱卵的寄生率与分蘖数两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直播
摘要为探寻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的杀线虫活性物质,采用色谱分离技术和活性跟踪的方法,从越南伯克霍尔德氏菌B418代谢产物中分离鉴定出六氢3吡咯并吡嗪1 4二酮和六氢3吡咯并吡嗪二酮两种活性化合物。生物测定结果显示,两化合物在相对含量比为2.81∶1,使用浓度为20 mg/mL情况下,对南方根结线虫和秀丽隐杆线虫48 h校正致死率分别为60.45%和67.37%,即对南方根结线虫和秀丽
摘要: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植物生长柜中蔬菜的根部图像,利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阈值分割及边缘提取,可以较为完整地提取植物根部信息。利用Matlab软件的自带函数及对图像横纵向链码进行扫描,可以得出根部的具体形态数据,不仅克服了人工测量费时费力的缺点,而且还将实现作物根系分析的无损测量。  关键词:植物生长柜;图像分析法;动态监测;根系形态;阈值分割  中图分类号: S126;TP3
摘要:为阐明水稻抗褐飞虱的机制,分析了褐飞虱为害对感、抗虫水稻品种叶鞘中3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采用苗期群体接虫方法对水稻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测定了褐飞虱为害前后水稻叶鞘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受褐飞虱为害后,抗虫和感虫品种叶鞘中SOD活性均上升,表明无论是抗性植株还是感性植株在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能力;POD活性在抗虫品
摘要:将工业生产产生的副产品饼干渣加入发酵培养基中,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乳酸球菌RL-68生产菌种工业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发酵优化条件为:饼干渣105 g/L、番茄汁3%、最适碳氮比7,在培养温度35 ℃、发酵初始pH值6.5~6.8条件下培养,这时乳酸球菌RL-68活菌数最高,可达7.32×109 CFU/mL。  关键词:乳酸球菌;工业培养基;优化;配方;发酵工艺;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摘要:研究了添加不同比例双孢蘑菇菌糠的栽培基质对架式栽培草莓生长的影响以及果实品质差异。结果表明,以菌糠 ∶草炭 ∶珍珠岩 ∶蛭石=1 ∶3 ∶1 ∶1为配比的基质处理,有机质、N、P、K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营养生长期植株冠面积及第3张叶叶柄长、叶柄粗、叶片面积分别比对照高25%、3.8%、2.6%、17.4%,比对照增产9.59%(P<0.05),对果实品质无明显影响,说明该基质适宜草莓立体栽培
摘要:根据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合成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作为阳性标准品,建立并优化了对枣疯病植原体的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对优化后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评价,制作了标准曲线。结果显示,制作的标准曲线有极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达到0.998,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能够特异性地检测枣疯病植原体,能检测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