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ming5968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家庭隔代抚养的日益盛行,尽可能全面地探究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隔代抚养视角探究抚养方式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隔代抚养组与父母抚养组在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第二,隔代抚养对初中生非认知能力具有显著消极效应,接受隔代抚养的初中生在环境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自我规制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知等维度均显著低于父母抚养组,且对环境适应能力和自我效能感知的影响作用较大;第三,隔代抚养的抑制效应存在群体异质性,对农村、女生群体的作用更为凸显.面对隔代抚养决策的现实压力及其诸多弊端,注重发挥父母抚养作用,提升祖辈抚养能力,实现隔代抚养决策的效益最大化,同时借助学校教育进行补位,最终促进初中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学生能否拥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课程学习机会,是影响核心素养高质量落地的关键所在.从学习机会的视角来看,核心素养在目标课程、实施课程、习得课程中传递的一致性决定了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与区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阶段与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区域布局直接影响人力资
研究和实践脱节是困扰教育界的大问题.美国高校考试招生中的研究与实践在耦合共进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好:研究成果大体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实践问题也基本能得到广泛和持续的研
温德尔·贝瑞乡村教育哲学的核心是将社区视为人自我形成的根基,视为彻底改变学习方式的核心支柱,视为民主社会形成的底层逻辑,属于生态主义、存在主义的课程哲学.它是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