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侍岭镇位于宿豫、沭阳、徐州的新沂市三县(市)交汇处,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2.8万农业人口,散居与东西十几千米,南北平均距离不足2千米的狭长地带,工农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都不大,资料表明全镇青壮年大都已外出打工谋生,留守儿童家庭超过一半。 这种现状,极不利于对孩子的教育,甚至也很难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因此,对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更多更繁重的任务是指导家长、提高家长、帮助家长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如何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到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行动中来,实现家校合作,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我们研究中的重要部分。
1、 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现状
小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的支持,如帮助做家务;对家人的尊敬,如尊重长辈,在重要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等。
我们通过调查、访问,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很少主动帮忙家务、不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东西乱摊乱放;有时不尊重长辈,对父母态度不好,脾气任性,不愿为父母考虑,只考虑自己;有时会提过分要求,与同学攀比;平时基本上能按时回家,有事会事先告之,但是很少主动与父母沟通学习、生活上的情况;学习主动性差,似乎学习是父母的事,与自己无关……
2、分析问题原因
(1)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生活条件越优越,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缺少家庭责任感的重要原因。比如:家长在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总免不了担心孩子会帮倒忙,无意识地把对孩子的不信任通过语气和态度表现出来,让孩子觉得他们的帮助是不重要的。另一方面,孩子在做家务时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被肯定,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丧失了对这件事的兴趣;孩子不了解父母日常工作的意义,没有参与家庭生活需要和动机,造成客观上的冷漠,助长了内心不负责任的意识。有些家长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本是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使孩子淡化为父母分忧解难,为家庭添砖加瓦的本能和责任心。
3、研究实践措施
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1)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建构新型的教育网络。学校分别建立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现在校级家长委员会委员17名,班级家长委员会126名。家长委员会的构成我们综合考虑他们的各方面条件,从年龄、职业、性别、能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和选择,力求体现广泛的代表性、科学的参与性。家长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传播教育信息和家庭教育的技巧、与子女沟通的艺术、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等,帮助家长在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成长。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讲座、书面信息传递、对话、沙龙、开通短信平台,邀请并指导家长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
(2)加强指导,创新方法,提高家长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能力。家长学校的任务虽然很多,但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意识是每期家长班重要议程。每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的第一节课我们极为重视 ,往往聘请区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为家长授课,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使家长认识到了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如何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采取开放性的办学方式,定期举办家教沙龙活动。由学校牵头,名师参与,家长参加,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让家长为学校的建设、教师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和教师互相交流家教方法和策略等等,为学校的发展以及家长自身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活动载体。
(3)办好家长函授学校,发挥《家长》、《家长班学习资料汇编》的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学校的生存状态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能指望还会出现当年灯火辉煌、济济一堂的家长班家长学校。为了不影响家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我们适时办好家长函授学校。针对小学阶段不同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学习习惯以及与人交往中的意识与行为问题,我们利用《家长》为阵地,定期编印《家长班学习资料汇编》通过邮寄、短信平台、家校联系热线等方式,向家长进行宣传、讲解和分析,帮助家长学会关注孩子,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思考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健康成长。
(4)创新探索家长会模式,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曾几何时,家长班、家长会变成了优等生家长经验交流会、学困生家长的检讨会,严重挫伤了家长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办学模式,提高家长班的办学水平。一是把家长会和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孩子自我展示的舞台;二是把家长会和亲子活动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融洽家庭关系的桥梁;三是把家长会与家访活动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了解孩子的平台;四是把单项培训和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提升素质的课堂;五是把家长会和开放性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5)创设载体,让《学生成长档案》成为学生、教师、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们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为1——6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建立了《学生个性发展档案》,其中包括家庭交流卡、师生情感卡和学生成长记录,在交流卡中包括“我看我自己”、“家长眼中的我”、“家长寄语”和“老师眼中的我”、“老师赠言”几部分,通过家长的评述、留言,教师能细致的发现学生体现在责任心方面的闪光点以及不足之处,也能了解家长对学生的看法,以及家长本身的责任意识;通过阅读教师的评述、寄语,家长也能更好的体察孩子的短长,对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有一个全面客观了解。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档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增进了互补性,实现了一致性,使双方都能及时捕捉孩子的个性特点,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三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
1、 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现状
小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对家庭的支持,如帮助做家务;对家人的尊敬,如尊重长辈,在重要事情上征求他们的意见等。
我们通过调查、访问,家长普遍反映孩子很少主动帮忙家务、不会收拾自己的房间,东西乱摊乱放;有时不尊重长辈,对父母态度不好,脾气任性,不愿为父母考虑,只考虑自己;有时会提过分要求,与同学攀比;平时基本上能按时回家,有事会事先告之,但是很少主动与父母沟通学习、生活上的情况;学习主动性差,似乎学习是父母的事,与自己无关……
2、分析问题原因
(1)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生活条件越优越,越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少责任感。
(2)家长教育方法不当,是孩子缺少家庭责任感的重要原因。比如:家长在要求孩子帮忙做家务的时候,总免不了担心孩子会帮倒忙,无意识地把对孩子的不信任通过语气和态度表现出来,让孩子觉得他们的帮助是不重要的。另一方面,孩子在做家务时如果他们看不到自己被需要或者被肯定,久而久之,自然也就丧失了对这件事的兴趣;孩子不了解父母日常工作的意义,没有参与家庭生活需要和动机,造成客观上的冷漠,助长了内心不负责任的意识。有些家长尽其所能地替孩子做一切事情,满足孩子物质上的一切需要,把本是孩子的责任担到自己肩上,结果却使孩子淡化为父母分忧解难,为家庭添砖加瓦的本能和责任心。
3、研究实践措施
在研究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1)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建构新型的教育网络。学校分别建立校级和班级家长委员会,现在校级家长委员会委员17名,班级家长委员会126名。家长委员会的构成我们综合考虑他们的各方面条件,从年龄、职业、性别、能力等方面做了充分的考虑和选择,力求体现广泛的代表性、科学的参与性。家长学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传播教育信息和家庭教育的技巧、与子女沟通的艺术、和谐亲子关系的方法等,帮助家长在掌握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的同时,也使自身得到成长。采取的主要方式是:讲座、书面信息传递、对话、沙龙、开通短信平台,邀请并指导家长参与学校的一些活动。
(2)加强指导,创新方法,提高家长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能力。家长学校的任务虽然很多,但培养学生负责任的意识是每期家长班重要议程。每学期的第一次家长会的第一节课我们极为重视 ,往往聘请区内外教育专家和学者为家长授课,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使家长认识到了责任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掌握了一些如何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教育的艺术和方法,深受家长们的欢迎。
采取开放性的办学方式,定期举办家教沙龙活动。由学校牵头,名师参与,家长参加,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让家长为学校的建设、教师的教育教学现状提出意见和建议,家长和教师互相交流家教方法和策略等等,为学校的发展以及家长自身的提高提供了较好的活动载体。
(3)办好家长函授学校,发挥《家长》、《家长班学习资料汇编》的效应。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学校的生存状态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我们不能指望还会出现当年灯火辉煌、济济一堂的家长班家长学校。为了不影响家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我们适时办好家长函授学校。针对小学阶段不同时期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学习习惯以及与人交往中的意识与行为问题,我们利用《家长》为阵地,定期编印《家长班学习资料汇编》通过邮寄、短信平台、家校联系热线等方式,向家长进行宣传、讲解和分析,帮助家长学会关注孩子,理解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多思考孩子的心理,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健康成长。
(4)创新探索家长会模式,提高家长学校办学水平。曾几何时,家长班、家长会变成了优等生家长经验交流会、学困生家长的检讨会,严重挫伤了家长的积极性,近年来,我们不断创新和探索办学模式,提高家长班的办学水平。一是把家长会和素质教育成果展示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孩子自我展示的舞台;二是把家长会和亲子活动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融洽家庭关系的桥梁;三是把家长会与家访活动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了解孩子的平台;四是把单项培训和双向交流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提升素质的课堂;五是把家长会和开放性教学活动结合起来,把家长会变成家长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5)创设载体,让《学生成长档案》成为学生、教师、家长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我们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我校为1——6年级的1200多名学生建立了《学生个性发展档案》,其中包括家庭交流卡、师生情感卡和学生成长记录,在交流卡中包括“我看我自己”、“家长眼中的我”、“家长寄语”和“老师眼中的我”、“老师赠言”几部分,通过家长的评述、留言,教师能细致的发现学生体现在责任心方面的闪光点以及不足之处,也能了解家长对学生的看法,以及家长本身的责任意识;通过阅读教师的评述、寄语,家长也能更好的体察孩子的短长,对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有一个全面客观了解。建立《学生个性发展档案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增进了互补性,实现了一致性,使双方都能及时捕捉孩子的个性特点,成为学生、教师、家长三者沟通的桥梁和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