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空间正义之路

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x03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差距是空间非正义的现实反映.以打破二元结构体制、实现教育公平为目标的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应际而生于空间正义的价值诉求之中.城乡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执行背离空间正义,严重“失真”.推进相关政策实践“归真”,应面向主体性发展,走空间正义之路:一方面,面向“集体”主体性发展,融通政府-学校-教师的政策主体性价值,构建和谐共生的命运共同体;另一方面,面向“个体”主体性发展,实现教师全面发展.
其他文献
能人治校是学校管理的常态,依法治校是学校治理的终极状态.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法治性是其中最重要的特性.在能人治校转变为依法治校的过程中,能人校长能够发挥出重大的作用,但前提是能人校长能够完成转型.文章指出,校长需要从全能校长中解脱出来,把精力放在成为“教育家”上.
本文以广东省某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主动性人格直接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同时通过生涯关注、生涯好奇和生涯自信间接影响创业意向,生涯适应力在主动性人格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中介作用.因此,高校应该在创业教育中强化主动性人格的培养,将生涯适应力培养纳入创业教育课程,营造良好创业氛围,鼓励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意向.
家庭抗逆力研究主张将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置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宏大背景中进行全面考察.本文采用个案研究法,以广西民族地区17个残障儿童家庭作为研究对象,以家庭抗逆力三层次理论诠释其抗逆进程,通过提取其中蕴含的群体价值与概括意义来划分抗逆水平和家庭类型.结果发现,民族地区主要存在四种类型的残障儿童家庭,并据其生态系统中保护因素的多寡而生成不同水平的抗逆力,家庭抗逆力水平由高到低的排列依次为:原生城市家庭>传统民族家庭>主动融入城市的家庭>受到冲击的农村家庭.本文所呈现出的民族地区残障儿童家庭抗逆生态图景,有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