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67329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职业技能大赛受到职业院校广大师生的关注和积极参与,社会影响与日俱增。我院也不例外,事实证明,职业技能大赛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和学校的常规教学结合起来,以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作者有幸参加了由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内蒙古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举办的“放飞青春梦想·聚力8337”全区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工种的比赛,本文就此谈谈参加大赛的感想。
  关键词: 技能大赛 多媒体作品制作 教学改革
  我认为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对明确人才培养方向、教师素质的提高、学生学风的改正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下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探讨技能大赛对本专业课程的影响。
  一、通过技能大赛,提高教师个人能力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执行者,要有“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能力。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技术迅猛发展的行业,这对教师的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知识存量与知识更新提出更大的挑战,高职院校的国内及地区级别的各类计算机大赛,是对新知识掌握、应用的检验,谁滞后于时代发展,谁就落伍于前沿科技。因此,面对社会形势,企业需求,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就要成为新知识的传授者、新技能的实践者,只有实践经验、能力和技术过硬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所以,教师实践能力水平就决定了本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与特色。老师大部分是大学毕业,理论知识过硬,却没有企业一线的实践经历,实践操作能力相对较弱,针对这种情况,学院给老师们提供参加技能大赛的机会,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技能大赛,用实践操作检验理论知识,提高个人实践能力,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教学过程中。
  二、通过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各类常见的应用软件课程已经成为专业必修课,比如说办公自动化系列软件,如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3D,Primere等。按照常理来说,学生是非常喜欢这类课程的,有类似图片、动画、视频等这些多媒体的内容,比其他课程学得更好,然而事实并非如我们所想。表面上学生是喜欢这类课程的,但实际上,学生喜欢的是上网、游戏等。他们认为,学习软件课程与上网聊天、玩游戏一样有趣。当他们真正开始学习软件课程时,所学知识与所想不同,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比如说学习网页制作,却没想到还要学习相应编程语言,学习Flash动画制作,还要学习相应脚本语言,学习这些应用软件时,他们喜欢上机操作,而不喜欢理论,忽略了实践操作是以理论为指导的。他们想快速体会做出一个优秀的多媒体作品的成就感,但不知道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往往半途而废,正是因为学生对学习的错误的认识,导致缺乏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创新性。
  职业技能大赛正是这样一个平台,是选拔技能型人才并使之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同时是对平时默默学习付出的学生的一个很好的肯定,只要慢慢积累,基础扎实,就会有好的成绩,就会得到老师、学校、社会的肯定,能帮助那些因自信缺失而一度陷入自卑和迷茫的年轻人找到未来学习的方向及事业发展的方向。
  三、合理组织技能大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为了适应企业行业的需求,也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技能,高职院校有不同层次不同项目的技能大赛,校级、省级(区级)、全国的大赛。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出以下意见:
  参赛者经过努力获得高级赛事参赛资格,有层层胜出的成就感,并且受到大家的关注,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为参加高级赛事做好充分准备。
  二是做好比赛的宣传工作。整个比赛的流程要清晰、详细、周到,对于参赛作品的收集、结果回馈、表彰奖励等都要做出及时的网上宣传及展示,体现出比赛的公平、公正,尤其是获奖作品的公开展示,使学生感受到学院对此项工作的重视,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
  三是为比赛聘请指导教师。比赛培训的指导教师除了本专业的教师外,还可以聘请企业专家、外校教师等,从不同角度看待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提出不同解决方案,培训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自我提高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学习兴趣,组织引导更多学生学技能、比技术、早成才。
  四、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
  根据不同级别的赛事,我们更应该多关注一些省级、国家级的技能比赛,多媒体软件应用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二十年前,软件应用可以说得上是高科技,十年前,软件应用还可以说是技术活,十年后的今天,软件应用成了基本技能,未来还在等着我们,我们在参加省级国家级的技能比赛的同时,也意味着,技能比赛给我们发出一个信号,比赛内容就是当前特别是行业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为此提出一些关于教学改革的意见。
  一是调整课程结构,合理安排课程的顺序。在计算机专业中大部分的软件应用课程都是专业课,在这些软件中,有创作素材的软件,有合成素材的软件,创作素材的软件应用课程要求比较单一,重点掌握本课程的技能,不涉及其他课程的知识内容,但合成素材的软件应用课程相对比较复杂,它涉及的知识面广,要求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它必须有先行课程,所以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是必要的。
  二是调整课程重心,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创作。从技能大赛的要求内容看,我们可以适当把创作素材的软件应用课程作为专业课的重点。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纲要》的发布,我国各地开始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在城市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徐州这个历史古城有着丰富的“两汉文化”资源,在此背景下如何科学地制定适宜的文化发展策略,是理论界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阐述“汉文化”和“两汉文化”的概念入手,概述徐州“两汉文化”艺术元素,提出“两汉文化”背景下的徐州社会文化发展的几点策略,有助于徐州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的
摘 要: 中国古诗词深刻的内涵、特殊的形式、丰富的意境,使得中诗英译成为文学翻译中的难点。本文以许渊冲和杜争鸣的作品为例,探讨增译法对实现诗歌翻译 的“三美”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增译 诗词翻译 意境美 音韵美 形式美  一、引言  中国古诗词来自于古代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性和鲜明的时代性,在当今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中国古诗词都是文化中的经典,它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为了
《阿根廷舞曲》是吉纳斯特拉早期创作的一部颇具阿根廷民族风格的钢琴组曲,由三首风格迥异的钢琴小品组成,代表了三种不同风格形象的舞蹈。笔者从钢琴演奏的角度出发,对该作品的触键、踏板、力度与节奏对位等演奏技法进行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演奏经验,总结出《阿根廷舞曲》的演奏方法以便演奏者更好地把握该作品。一、触键的方式  《阿根廷舞曲》包含的三首钢琴小品由于音乐风格不同,弹奏时音色的处理也需要有所变化,这就需要
期刊
摘 要: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组成项目,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方面。但是在事业单位中,虽然也承担着社会生产服务的职能,但是由于长久以来的运行和管理模式,对于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推进,特别是财政资金的绩效管理要求,加強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势在必行。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单位多方面能力都能够直观地反映在成本中,因此只有科学的成本核算,才能更好的
摘 要: 语文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从“文本表面”深入到“文本深层”的解读。在重视体验阅读、引领深度阅读和紧扣现实探讨三方面做足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精神愉悦,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阅读教学 体验阅读 深度阅读 现实探讨  《课程标准》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对文学作品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产物,
摘 要: 近年来,穿越剧异军突起,在内地影视行业大放异彩,吸引许多观众的眼球,收视率不断飙升。历史穿越电视剧开始出现,此类电视剧一时很红,很火。许多此类电视剧编剧在创作时捏造歪曲历史,其背后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多数穿越剧看到的都是后宫里的秘史,但是历史剧的真实内涵发生了变化。作者对历史题材穿越电视剧的创作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 历史题材 穿越剧 创作问题 内容分析  目前国内诸多文献均对穿
摘 要: 《背影》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名作。文章抓住“背影”命题立题,表达了亲子之爱这一主题。赏析这篇名作应抓住其中描绘的四次“背影”,仔细品味,细细咀嚼。  关键词: 《背影》 写实 送别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一篇名作,文章抓住“背影”命题立意,抒发了父子深情,表达了亲子之爱这个永恒的主题。阅读、赏析这篇名作,应引导学生重点抓住其中所描绘的四次“背影”
摘 要: “语文难教,成绩难提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更新观念,更新教学方法,已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也是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质量 提高方法  1.教师要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一是研究文本。我们听一些名教师上语文阅读课,给人印象最深的一般都是他们的那份从容和自信。他们的从容和自信从哪里来?就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高屋建瓴和深入透彻的把握和驾驭。我们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虽然付出了很多热情和汗水、时间和精力,但我们工作中的失误、纰漏还真实地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教学。今天我们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式,研究它,审视它,思考它的根源之所在,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1.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实施因材施教原则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学生要求实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