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合金消失模覆壳-精密铸造技术及应用研究

来源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astl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内钛及钛合金铸件主要采用机加工石墨型和熔模精密铸造两种工艺方法生产,但受制于技术,实际生产过程中并不能完全满足客户对产品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推进铸造新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与现有技术形成互补.消失模铸造具有其他铸造方法所不具备的优势,在钢铁、铝等铸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但在钛合金中应用报道较少.主要对钛合金消失模覆壳铸造优势、技术方案及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
其他文献
以ZL301合金为基体,预制体以M40J碳纤维为原材料编织成三维正交结构,通过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了纤维体积分数为50%的三维正交M40J/Al复合材料,通过SEM分析了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研究了缺口位置对三维正交M40J/Al复合材料经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失效机理.结果 表明,室温下含V形缺口、矩形缺口、中心圆孔缺口的复合材料抗拉强度分别为690.7、667.0、314.2MPa,较无缺口试样(761.0MPa)分别下降了9.24%、12.35%、58.71%.相比于外部缺口,内部缺口对三维正交编织
为了提高钢/铝复合界面的结合强度,采用表面具有大量凸起结构的钢基体,对钢基体表面进行助镀、助镀十热浸镀不同预处理后,采用砂型铸造钢/铝复合铸件.研究了基体表面不同预处理对钢/铝复合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在钢基体未进行热浸镀处理时,钢/铝界面处存在大量的缝隙,界面结合方式为机械结合,结合效果差,界面剪切强度为9.6 MPa.钢基体经过热浸镀处理后,钢/铝界面发生冶金结合,生成由Fe2 Al5、Al8 Fe2Si和Al4.5 FeSi相组成的金属间化合物层;钢基体凸起处和直界面处的金属间化合物
三维实体沉积零件是通过单道熔覆层的多道搭接与多层累积实现,通过激光立体成形技术制备了34CrNiM06钢单道1层、单道2层和单道5层沉积试样,以激光功率、扫描速度和送粉速率作为控制变量,沉积层厚度和横截面积为参考指标,研究了激光立体成形34CrNiM06钢的工艺参数.结果 表明,通过正交极差分析工艺参数对参考指标影响,发现工艺参数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扫描速度>送粉速率>激光功率,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激光功率为2800W、扫描速度为600 mm/min、送粉速率为15 g/min.随着沉积层数增加,单
蓄能器壳体承载较大、结构复杂,铸件的壁厚差超过10 mm以上,铸造气孔须控制在0.2 mm以内.采用多级挤压压铸工艺,通过合理设计压铸进料、排气系统和冷却系统,解决了铸件气孔问题,增强了蓄能器壳体承载能力.
通过设计含有主、副排气管道的真空抽气系统,结合Flow-3D仿真软件进行卷气分析,对镁合金散热器进行真空压铸.结果 表明,采用主、副排气管道的真空抽气系统,能够获得外观完整、组织致密的镁合金真空压铸件,通过调节感应器的位置,能够获得不同的型腔真空度.提高型腔真空度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充型能力,改善压铸件的气孔或缩松缺陷,在型腔真空度为10 kPa时,镁合金散热器的卷气量最少,其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提高.
从压铸件模具结构、模流分析、生产过程控制等各方面,详细介绍了压铸件常见的缺陷(如缩孔和表面拉伤)导致泄漏的预防方法.实践表明,通过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压铸铝件的泄漏风险,提高了铝压铸件的内部品质.
采用低压铸造生产了ZL105A合金摇臂壳体.针对ZL105A合金以及铸件的结构特点及性能要求,从熔体精炼、合金化、铸造工艺设计和ProCAST仿真等4个方面进行了优化,并分析了摇臂壳体铸件的铸造工艺要点.结果 表明,采用六氯乙烷与氩气旋转喷吹复合精炼,配合Be合金化,可有效提升ZL105A合金的综合力学性能.采用低压砂型浇注工艺,配合底注式十缝隙浇注系统和厚大部位放置冷铁的方式,可生产出内部品质良好的摇臂壳体铸件,铸件本体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最高可达318 MPa、261MPa、5.6%,本体疲劳性
结合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铸造铝合金车轮轮辋断裂的原因,并对轮辋结构进行优化,提出了加大槽底夹角和增加部分轮辋壁厚的方案.此方案能使车轮通过下落高度为150mm的90°冲击试验的验证,解决了车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轮辋开裂的问题,为铝合金车轮前期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在当下全球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外贸易的频率、广度与深度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工业社会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为各行业的发展提出了全新需求.铸造行业作为工业社会中的中流砥柱产业,其进步无法脱离于世界发展进程,而铸造资料的汉英翻译与汉英交流则是紧跟世界发展潮流的重要桥梁.
期刊
现阶段,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阶段,工业领域及工业相关产业已经逐步由过去的密集型劳动向智能化、自动化生产过渡.在现代的工业社会中,锻造领域及锻造相关产业作为工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扮演了制造半成品,并为上游工业领域提供基础设备的重要角色,因此,工业领域中锻造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保证并促进工业长足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领域之一.面对这一工业发展背景,不断为锻造领域培养符合要求的时代工作者已经成为相关领域管理者及教育学者所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这关系着工业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并牵动着经济社会与文化社会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