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无创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oninvasive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NCP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收集湖南省儿童医院PICU 2018年1月~2020年3月行NCPAP并需镇静治疗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病例资料。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共100例患儿入组。比较两组镇静后0.5 h(t1)、1 h(t2)、2 h(t3)、6 h(t4)、12 h(t5)、24 h(t6)、48 h(t7)7个时间点的镇静深度、达适宜镇静时间、NCPAP时间、NCPAP失败率、镇静前(T0)和镇静后1 h(T1)、24 h(T2)、48 h(T3)的氧合指数(P/F值)及主要生命体征,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1)D组T4、T5、T6、T7时适宜镇静比例高于M组[98%(49/50)比84%(42/50)、94%(47/50)比90%(45/50)、96%(48/50)比88%(44/50)、90%(45/50)比88%(44/50),χ2=6.538、8.043、8.174、7.678,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组与D组相比,达到适宜镇静时间明显缩短[(58.6±7.9)s比(66.7±9.3)s,t=4.682,P<0.01];(2)D组NCPAP治疗时间、失败率低于M组[(134.9±25.5)h比(147.8±24.3)h 、10%(5/50)比28%(14/50),P均<0.05];两组治疗后P/F值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1),D组T2、T3时P/F值较M组改善更显著[(199.3±26.1)mmHg比(188.5±24.2)mmHg(1 mmHg=0.133 kPa)、(212.2±25.4)mmHg比(200.8±24.8)mmHg,t=2.132、2.278,P均<0.05];(3)两组镇静前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镇静后HR、RR均较镇静前下降(P<0.01),D组T1、T2、T3时的HR较M组明显下降更显著[(116.3±17.6)次/min比(124.8±14.1)次/min、(110.2±18.4)次/min比(121.9±15.2)次/min、(108.5±18.7)次/min比(117.6±12.8)次/min,t=0.479、-3.474、-2.840,P均<0.05];两组镇静后R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1.632、1.675,P均>0.05); D组T1时MAP较T0下降(P<0.01),D组T1时MAP低于M组[(65.5±5.1)mmHg比(68.0±5.7)mmHg,t=-2.297,P=0.024];(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0/50)比14%(7/50),P=0.595],D组心动过缓发生率高于M组[16%(8/50)比2%(1/50),P=0.031]。
结论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用于儿童急性呼吸衰竭NCPAP镇静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但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更好,对肺部氧合作用改善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