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1991至2006年共有12例重型AA(SAA)、4例慢性AA(CAA)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回顾性分析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及移植疗效等.结果 造血重建14例(87.5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和BPC≥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11~16)天、14(1
【机 构】
:
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300020,天津,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疗效.方法 1991至2006年共有12例重型AA(SAA)、4例慢性AA(CAA)患者接受allo-HSCT治疗,回顾性分析植入情况、并发症发生及移植疗效等.结果 造血重建14例(87.5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0.5×109/L和BPC≥20×109/L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11~16)天、14(10~33)天;其中6例患者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2例患者发生慢性局限型GVHD.16例AA患者中未植入死亡1例;移植排斥(GR)3例(18.75%),其中死亡1例、自身造血恢复1例;至随访截止,存活13例(81.25%),中位生存10(0.5~84)个月.结论 allo-HSCT是治疗AA的有效方法之一,加强移植前后免疫抑制处理的强度,减少GR、GVHD的发生。
其他文献
我们对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行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UD-PBSCT),术后发生伴有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等表现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现报告如下并作文献复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原因与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密切相关,而这一过程受复杂的细胞因子调控.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调节巨核细胞的负性调节因子.激活素(activin)属于TGF超家族的成员,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如在动物胚胎中诱导中胚层和前后极性分化,在动物和人体内刺激多种细胞分化等(CD5-/+)[1]。
2004年5月至2006年3月我们应用TA方案[拓扑替康(TPT)加阿糖胞苷(Ara-C)]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8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病例和方法 1.病例:18例MDS均系我院住院患者,男10例,女8例,中位年龄56(37~75)岁,诊断标准按文献[1],均为高危患者,其中MDS-RAEB 7例,MDS-RAEB-t11例。
摘要:近年来,汽车行业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之下,加之疫情更受冲击。本文以C集团为例,通过回顾C集团债务危机一事,分析C集团之前就已潜在的财务风险及其原因,并对其提出建议。 关键词:数字化;汽车集团;财务风险 一、引言 数字化转型是当今时代各行业亟需抓住的机遇,汽车行业也不例外,汽车企业可将数字化技术渗透进研发、生产制造、营销等各个环节,例如企业可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新产品的研发,通过建立模型数据大
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s,NHL)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但病冈尚不清楚.近年来国外对淋巴瘤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其中病毒感染与淋巴瘤的关系倍受关注,现就此方面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明显改善淋巴瘤患者的生存.在淋巴瘤诱导缓解的化疗方案中,蒽环或蒽醌类药物最重要,但由于其对心脏和肝脏的不良反应,不能提高剂量引入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预处理方案,在缓解期、非冷冻自体干细胞支持下单次大剂量应用米托蒽醌还未见报道。
患者,男,20岁.因口唇及肢端发绀20年,并进行性加重于2006年6月27日来院就诊.患者自幼即有口唇及肢端轻度发绀,无胸闷、胸痛,活动不受限,身高、智力发育正常。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69岁.发现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2年伴肝区隐痛5个月,于2005年10月19日入院.患者于2003年12月因前列腺增生术前准备行血常规检查,发现淋巴细胞增多(WBC 38.04×109/L,淋巴细胞0.81,Hb 105 g/L,BPC199×109/L),无发热和其他不适,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脏肋缘下未触及,脾脏肋缘下1.5 cm。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或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完全缓解(CR)率达90%以上,远远高于传统化疗的效果.随着ATRA的广泛使用,关于维甲酸综合征(RAS)的报道越来越多.RAS致死率高,并成为治疗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关于RAS的诊断、相关因素和治疗倍受重视.但RAS并非ATRA治疗APL所特有的并发症.我们应用As2O3治疗初诊APL 56例,其中1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在体外对c-kit表达阳性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伊马替尼处理KM3细胞后,采用二甲氧唑黄比色法(X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PI双标流式细胞术和DNA片段分析法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blot法检测蛋白质水平变化.结果 伊马替尼浓度在0.25 μmol/L或以上时,可明显抑制KM3细胞增殖,呈量效关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