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还是“近代”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现代文学史作为一个专门学科,近些年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诸多窒碍,诸多困惑,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历史分期问题,即如何认识和处理它同“近代文学”、“当代文学”的关系问题,就显得很突出。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必须建构中国自己的“文学史学”;我们要建构的文学史学,应该取
其他文献
由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和四川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6月26日至28日,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的印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着美学界所关注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当前热点,以文化的多样性对话为背景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研讨。会议论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今年是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殉难60周年。为纪念闻一多的人格精神、探讨其学术成就与思想,由中国闻一多研究会、闻一多基金会、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文学评论》编辑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文学院、湖北大学文学院、西南大学新诗研究所、江汉大学文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省教育学院、黄冈师范学院、武汉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协办的“闻一多殉难60周年纪念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19—21日在武汉大学珞珈山庄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及法国等地的8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提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外来的文艺思想观念.已成为我们十分重要的学术创新的理论资源。拿着西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文艺理论的观点、方法,来解释中国文学,从而提出新见解,是当今不少人治学的一种诀窍,也是一条捷径。有人成功了,有人不成功,似乎不成功者居多。这是因为学术上的创新,除了外部条件——
编写一部好的现代文学史应该有一个“魂”,而这个“魂”就是“史识”;“史识”鲜活与否、圆融与否、深刻与否、新颖与否,则决定着一部现代文学史的生命和品级。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教学、研究与教材编写,严格说来既不是“现代”的,也不是“文学”的,只有一条“革命”的红线贯穿其中:在这条红线之下.现代只是表层历史时段上的“现代”;文学也只不过是作为政治工具的“文学”。